nixiaoyanzz
这种情况挺多,在实际工作中你慢慢会遇到,比如: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借: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等)贷:资本公积债转股借: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 贷:实收资本
西风华诞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2、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具体是借方还是贷方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会计科目来判定,根据“贷来”)
3、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
从公式左右平衡来看,因为资产与费用的方向一致,因此其记账规则也是一致的;而等式的另一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记账规则也是一致的,但是其方向会与资产与费用正好相反。
此时只要确定这些要素当中一个要素的记账方向,剩下要素的记账方向就因为这个公式而自然而然被确定了。
具体来说,如果假设(注意是假设)资产的增加记为借方,减少记为贷方,剩下要素的记账规则便是:费用与资产相同,也即其增加记为借方,减少记为贷方,其余三个要素与资产正好相反,也即增加记为贷方,减少记为借方。因为只有这样,等式才能保持最初的平衡。
扩展资料
借贷代表着相互相成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符号,但是符号后面其实又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符号就像是易经当中的阴阳一样,阴与阳代表着不同的方面,但是阴阳又是能调和在一起,阴阳互动。
借贷也是一样,二者看起来是相对的,但是显然借中有贷,贷中有借,二者在会计实务的处理当中还会相互转化。这样看来,借贷记账法暗合易经哲学之思维,怪不得能长存不衰。
而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曾写一本书,名之《三式簿记》,从刚才我们从易经当中分析到的哲学逻辑来看,三式簿记显然不能成立。所以此书诞生之时,曾经引起会计理论界的轰动,但之后就悄无声息,三式簿记也再没有人提起。
可见簿记的创新很难,五百多年前,会计之父帕乔利划下的借贷记账法的规矩到现在还是保持原汁原味,没有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龚家少爷
从仓库发出材料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向乙方购进材料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等)首先从仓库发出材料意味着材料的减少,要记贷方,生产成本的增加,记借方购进材料意味着材料的增加,记借方,用货币购买,货币减少,记贷方 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的会计科目有:资产类,费用类,成本类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的会计科目有: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懂可以追问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