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3

RosaLifeShare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培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ieerdingdon

已采纳

(一)进一步加大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从审计发现的问题看,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些是由于贯彻财政法规不严,有的是不熟悉财经法规政策造成的,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会计法》等重要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单位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培训。增强财经法规观念,强化依法理财意识。(二)提高财务人员的认识。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三)加强对会计原始、记账凭证的填写与保存。会计原始、记帐凭证的填写与保存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整个基础过程。在会计资料的保管上,应由单位会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或由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四)加强会计核算 。在会计核算方面,由于部分业务发生时不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制止、纠正和及时反映这种违反会计核算规定的行为,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五)完善会计监督。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督促会计部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坚持岗位制约,确保会计人员清正廉洁,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促进会计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促进会计人员理财观念的转变。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培训

114 评论(11)

爱多肉的milk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公开披露的审计报告以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1.原始凭证方面。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部分会计原始凭证的的失真现象。它不仅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中,同样也存在着相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如:开票日期时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写姓不填写名,有的干脆不填写;购买单位的客户名称要么不填、要么填写不明确;项目内容、数量以及单位不填或少填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大小写金额不符;有的原始凭证的填写表面上看符合规定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写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有些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忽视对支出的审核和控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有关制度规定,有的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不规范,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这样就给对方单位偷漏税金等违纪违规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原始凭证不真实。一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诸如:明明是购物券,却填写为材料等品名,有的将不能报销的化妆品、手机、日用品等请客送礼的物品以“办公用品”为名,堂而皇之地通过虚假的凭据合法报销列支;国家严禁公款旅游,就以考察学习、研讨会等名义出据票据,予以报销。二是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如:使用商业零售发票,项目内容却填写为运输费,饮食业发票项目内容填为复印费,既给会计监督造成了困难,又难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三是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等。不按规定开具微机打印发票或不能同时全联次地复写开具发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头小尾”地开具各联次不统一的票据,造成支出方实际支出少,却以“大金额”票据列报,收入方实际收入大,却以“小金额”的票据列收入账。从中各得其所,从而达到了单位当事人侵吞公款,对方偷漏税款的目的;四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如:编造人员名单领取各种劳务费等款项;编造到农贸个体市场购买材料等自制凭证从而套取现金。 2.记账凭证方面。一是有的单位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二是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三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四是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五是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 3.账簿设置方面。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有的挖补、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 4.财务报告及其他方面。一些单位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也存在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账表不符的情况。 (二)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隐瞒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有些部门、单位在法定账册之外另设账册,使资金体外循环,造成会计信息失直,也为一些人违法乱纪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部门、单位有章不循,利用虚列支出、“坐收坐支”等方式转移预算外资金,致使“收支两条线”管理不能落到实处。有些部门、单位借管理财政专项资金之便,侵占、挪用专项资金,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资产负债管理无序 有些部门、单位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擅自扩大投资规模,随意超计划、超预算,不重视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存在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些单位甚至长期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致使固定资产实有价值及数量无法落实。不仅固定资产如此,存货管理也是如出一辙。 (四)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 很多行政事业性单位施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一些单位的电算化会计资料不完善,加之没有及时修订相应的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甚至导致行政事业性单位会计信息泄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事业性单位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原相关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容易出现不相兼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这部分会计资料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另外,目前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的凭证、账表采用针式打印机打印输出,特别是用针式打印机打印输出的3年以上的纸质会计档案,很容易褪色造成字迹不清,难以完好地保存到规定的保管年限。长期下去,必然导致会计档案的不完整和不安全。

132 评论(14)

自high患者

1.规范内部管理和强化监督工作关于内部管理工作还要进行不断完善,摆在首位的事情是提高领导者的认知水平,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促进会计人员更好地工作,使会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职权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有必要完善一整套会计内部管理方案,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明确并且具有明确分工,各行其是。最后相应的考评体系也必须做好规划,运用考评体系进行奖罚制度,激励内控制度合理运行。2.努力夯实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必须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得到全面推广,确保会计人员的基础扎实。明确会计基础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运用的重要性,使会计基础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对于原始凭证必须做好记录账目凭证和审查工作,使得会计信息准确性得到有力保障,还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制观念,从而更好地在职位工作,一丝不苟,完全按照会计基础规范工作。3.特别注意会计档案的妥善保管会计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把各个部门收录的会计档案妥善保管好,并且有必要立卷成册。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各个部门及单位每年生成的相关档案,应由本单位财务部门保管一年。一年后,应该由财务部门进行清册处理,然后,交予档案部门进行妥善保管。4.做好固定资产维护管理工作身为行政事业单位就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改造,明确分工。核算和建立账目应由财务部门来完成,管理和登记注册应由资产部门来完成,相互之间互不干扰。除此之外,各部门之间的责任还要进行明确,做好清查盘点工作。特别是在年底要实施全面检查和清查工作,确保固定资产不受意外事件干扰蒙受损失。5.强化会计团队培养,进行必要培训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还不能完全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会计团队职业素质的提升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

34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