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丶夜灬
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的成本会计体系最完整,方法最典型。小编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制造业成本核算账户设置的详解。(文末可领取全套ppt课件及视频教程学习权限哦)一、制造业成本核算流程1、成本核算流程图2、 制造业成本流转程序3、成本核算账户二、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1、定额比例法2、加权平均法3、在产品不计价法4、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5、约当产量比例法三、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四、 案例分析案例一解题过程案例二解题过程案例三......五、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 制造费用的归集2、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3、 实际分配率法:4、 计划分配率法(预定分配率法)......因为篇幅有限,今天就先到这里了,想要学习领取有关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小伙伴,按照下面方式免费领取了!
chengjiebgjicom
成本会计主要做成本归集,确定进p/l的那个数字是对的。但是每个单位归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原理就是,你做了产品a,b,c,花费了100块去做,这个100块有rm,有dl,还有utility等等,你要把这个100块,分配到每个产品头上。如果有个rm,就似乎为了做a买的,那么采购成本肯定算a的,但是有个工人,他又做a又做b了,要算的精确就要看他的工时,每天8小时,是做了4小时a,4小时b吗。现在 一般这种归集都是系统自己分配的。但是很容易出错,主要就是因为仓库和生产的人,不懂得财务。她们key数字太随意,我现在的单位,被我看到过很多低级错误。但是作为一个成本会计,我肯定没法一笔笔去对(如果业务大的话)系统分配的对不对,那么我怎么检验呢。这个又要看具体产品。如果产品是很标准化的,这个太容易了。做一个a,就应该花50-51块钱,我归集出来100块,嘎么肯定是哪里错了,倒回去查。如果不是标准产品,就跟技术部有关了。因为之前技术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肯定出过图纸,估算过大概的毛利和成本的。就参照这个做。还有很多成本要check工单,定期update标准成本,还要跟仓库沟通。因为如果仓库的库存错了,成本就肯定错了。当然单批东西有点小错,比如由于领料的估计和前人估计的不一样导致进成本的数字有小差异,这个是容忍的(主要是一些产品比较大的企业,比如一些钢铁加工,生产部无法精确测量领料,误差是正常的),不过如果月度直接看到fluctuation很大,那么肯定要查查原因了,不然年底审计肯定是要查的还有WIP的归集也水很深。可以很细也可以很粗。如果这部分做的有问题,很可能日积月累会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巨大的loss。当然,也不该是莫名其妙拉,应该是会计和生产共同的责任。所以制造业的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位置,毫不讳言的说,比g/l重要很多。不过我看到一些公司g/l就是成本。
桃源捣主
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企业不一样所涉及的也不一样,一般上有点规模的,会计科目都用的着,这个分录就更多了!一、 购进时:1、购进材料,材料未入借:材料采购(包括运杂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付款或支票)或:应付票据(商业汇票)应付账款(款未付)或:现金2、材料入库借:原材料——XX材料贷:材料采购二、 生产过程1、从仓库领用材料借:生产成本——A产品 (A产品领用材料)——B产品 (B产品领用材料)制造费用 (车间一般性耗用材料)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领用材料)贷:原材料——XX材料2、计算(结转)本月工资借:生产成本——A产品 (A产品工人工资)B产品 (B产品工人工资)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用 (厂部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含财务人员)贷:应付职工薪酬3、从银行提取现金,备发工资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4、以现金发放职工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库存现金5、以银行存款预付下半年或下年度报刊杂志费(房租费或保险费)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6、摊销(或分摊)保险费等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贷:待摊费用7、计提(或预提)银行短期借款利息借:财务费用贷:预提费用8、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利息借:预提费用 (前两个月已预提的利息)财务费用 (本月的利息)贷:银行存款 (支付的利息)9、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借:制造费用 (车间设备折旧)管理费用 (厂部固定资产折旧)贷:累计折旧10、职工报销药费借:应付职工薪酬 (在职职工)管理费用 (退休人员)贷:库存现金11、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借:管理费用(管理部门办公用)制造费用(车间办公用)贷:库存现金12、出差人员借支差旅费借:其他应收款——XX贷:库存现金13、出差人员归来报销差旅费(多借、退回余款)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报销的金额)库存现金 (退回的款项)贷:其他应收款——XX(原来借支的金额)14、出差人员归来报销差旅费(少借、补足款项)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报销的金额)贷:其他应付收款—XX (原来借支的金额)库存现金 (补足的现金)15、月末,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A产品——B产品贷:制造费用16、月末,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借:库存商品——XX产品贷:生产成本——XX产品三、 销售时1、销售产品,取得收入借:银行存款 (收到支票或存款存入银行)或:应收票据 (收到商业汇票)或:应收账款 (未收到款项)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2、销售产品,用银行存款代垫运杂费,并向银行办妥托收手续借:应收账款——XX单位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银行存款 (代垫的运杂费)3、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展览费、销售过程运杂费等借:销售费用贷:银行存款4、收回欠款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XX单位5、结转已销售产品的销售(生产)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6、销售材料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结转出售材料的成本借:其他业务支出贷:原材料——XX材料8、计算销售税金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XX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四、 筹集资金时1、收到投资借:固定资产(设备、房屋)或:银行存款(货币资金)无形资产(专利权等)贷:实收资2、向银行借入借款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一年以内)或:长期借款(一年以上)3、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借:资本公积贷:实收资本五、利润的核算1、罚款收入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2、罚款支出借:营业外支出贷:银行存款3、结转损益类账户A、结转收入类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B、结转费用,成本类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4、计算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提取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6、向股东分配普通股利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应付股利7、支付股利借:应付股利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8、交纳所得税、营业税等借:应交税费——应交XX税贷:银行存款等六、财产清查时(一)批准前1、盘盈存贷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盘盈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待处理财产损溢3、盘亏存贷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原材料(或库存商品)4、盘亏固定资产借:累计折旧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固定资产(二)批准后1、盘盈存货的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管理费用2、盘盈固定资产的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营业外收入3、盘亏存货的处理借:管理费用(定额内合理损耗)其他应收款——XX(责任人赔偿)营业外支出 (自然灾害、非常损失)贷:待处理财产损溢4、盘亏固定资产的处理借:营业外支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ruby纸鸢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贷:应付职工薪酬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贷:应付职工薪酬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二、制造成本的注意要点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注意要点如下: ⒈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三、制造成本检查方法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进行纳税检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检查,这样既能降低检查工作量,又能确保检查质量。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或指挥进行购货、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⒈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凭证,以种类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凭证,作为会计处理依据。⒉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⒊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⒌定期资产盘点制度。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第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第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