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7

ID换了又换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应税亏损和会计亏损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桥鸭子

已采纳

你好,亏损是指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以后小于零的数额。

应税亏损和会计亏损

358 评论(12)

鹤顶红IF

法律分析:一、收入总额构成内容的差异。二、费用项目扣除范围的差异。三、费用项目扣除标准的差异。四、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规定的差异。五、无形资产摊销规定的差异。六、发出或领用存赁成本计价方法的差异。七、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的差异。八、借款费用处理的差异。九、坏账准备规定的差异。十、亏损弥补事项规定的差异。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衍生问题: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335 评论(10)

秋风泡泡

答:(1)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2)亏损是指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216 评论(14)

王嘉卿WJQ

税法规定的亏损,必须符合税务规定,财务亏损时我们自己认可的。差别的金额就是税务纳税调整部分。比如,罚款,财务允许列支,税务就要所得税调整。总收益,总支出是财务概念。

28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