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19

沈阳王小圈儿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师考试培训计划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ampooxia

已采纳

新手的话建议还是报个班系统的学习比较好,因为像万邦财经这种老牌机构考点掌握的都很牢靠。

会计师考试培训计划

242 评论(8)

追疯子的风筝

首先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比如每天能保证的学习时间、自己的基础情况、报考的科目。充分认知这些情况之后要制定适合自己的注会学习计划,制定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在自己可以完成的范围之内。建议尽量早晚都要学习,每天比平时早起一小时左右,去学习审计、经济法等需要理解记忆的科目。晚上也要保持学习,建议学习税法、财管等计算比较多的科目。每学完一些章节,还要抽时间复习学习过的内容,这样会帮助巩固知识点,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做题,因为注会考试最好还是要落实到习题上,基础阶段学习做好习题就行,之后针对错题和不会的题要认真看,弄明白自己为什么做错而不仅仅是会的答案就了事,要知道其中解题方法,之后遇见类似的题不要再错了。注会教材比较厚重,很多考生敬而远之,然而注会考试还是会以教材为主的,很多题甚至就是教材原文,请大家务必提高对教材的重视。教材也不是一天之内就一定要看完,每天看20页应该不难做到。

266 评论(10)

尛小尛111

一、制定合理的cpa学习计划

对于考生来讲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它能够根据现有的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学习任务,让大家从宏观角度来看自己的备考进度,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确保在考试前完成注会学习任务。其次大家需要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上班族考生就要好好利用下班后和平时碎片化的时间,每天至少保证有3小时的学习时间,平时的休息日就要尽量避免出去娱乐,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

二、把复习放在每一天的学习中

在普遍考生的固有思想中,认为应该单独列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注会考试总复习,其实这样并不足以复习完所有的学习内容,而且也会让大家找不到重点。建议考生把复习这个环节融入到每天的备考当中,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复习前一天所学的内容。发现理解不够透彻的地方就要立刻解决,不要拖延。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最好是通过做题的方式巩固知识点,这样能够让记忆更加深刻。

82 评论(11)

sml90050056

1、会计这门科目可以说是考生反馈最难的科目了,这门科目也是贯穿了整场注册会计师考试,是注会考试的基础,也是考试的升华,它是作为基石存在在注册会计师考试里的,这门科目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内容知识学习扎实,如果没有把基础打好,之后的考试科目都是很难进行的,如果觉得自己理解不了的,还可以报培训班,咨询老师,找考友共同探讨,花的时间和精力是比较多的。2、审计如果没有实践过的考生,对于这门科目是比较难理解的,比较抽象,小编建议大家能够去事务所实习或者工作一段时间,这样子对于复习审计这门科目是比较有帮助的,如果没有实践的机会,最好是做思维导图,其实这个方法,也只有真正操作过的人才会懂,思维导图是把零散的知识点全部圈在一起,做知识点的联系。3、税法这门科目的运算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没有财务管理的计算量大,这门科目是记忆与运算能力的结合,而且考试的知识点也比较细,也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考的,这门科目中的企业所得税是必考的点,但是难度没有那么大,而且和财务管理不一样的是,上下回答题目时不会连起来,相关性不是很大。5、经济法经济法这门课程,反馈有难度的考生比较少,但是这门课程的通过率也是不高,花时间记忆的同时还要对知识内容做一个理解,才能够把内容记得更牢更深刻,小编建议大家还是通过实际案例去加深记忆,或者通过想象方法去加深记忆,知识能留在脑子里的时间会更长一些。5、财务成本管理这门课程主要还是锻炼考生的运算能力,识记知识的速度,做题速度和反应速度,时间充足,估计很多人都能够通过考试,可偏偏这门科目的考试的时间只有2个半小时,提高速度也是要通过刷题实现的,在刷题的时候把控好做题的时间,讲究做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最基本的。6、战略风险管理这门科目的难度在6门科目中是最低的,但是各位考生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看教材,通过的考生阐述,只要把教材熟悉了,把历年真题刷几遍,那么通过考试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小,主要还是找重点和记忆加上做题。

317 评论(13)

cafa晓晓

通常整个备考阶段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地毯式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主要是听课与做题相结合,切勿为了赶进度而走马观花,争取每学习到一个知识点都能精准掌握;第二阶段,能力提升阶段,建立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体系,化零为整,梳理每一章的重难点及易混淆知识点,侧重学习,不再均衡施力;第三阶段,冲刺阶段,反复做历年真题把握考情和考察形式,对于错题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对于不同基础的考生而言,备考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阶段,非财经专业、基础差的考生在这个阶段需要花费的时间要更久一点,对于大多数会计专业的考生来说第一阶段学习时间大概在3-4个月,第二阶段学习时间大概在2个月,第三阶段学习时间大概在1个月。非会计专业、基础稍差的考生则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加每个阶段的学习。

245 评论(13)

兔了里个酱酱

你要是想去学习考试注册会计师,我个人的建议是你去报一个班,省得走一些弯路,而且呢其实很多东西不是你自学就能学明白的,通过一个老师的讲解你可能就会融会贯通。

191 评论(9)

陽-iYummy

CPA科目搭配建议:1、一年两科,可分成三组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一年报考两科,分三年考完是比较理想且合理的选择——会计+审计:两者联系比较紧密,难度也是六门科目中较高的两门,先解决了这“两座大山”,相对稀释了压力。税法+经济法:这两门都是法律科目,一起备考精力较为集中。财管+战略:联系比较紧密的两个科目,战略的难度系数预计明年会下降,可以为财管的公式复习提供时间。2、一年三科,可分成两组一年考三科也是值得尝试的选择,就是这两年里考生需要承受的备考压力比较大,要做好强大抗压能力的准备。会计+税法+战略:这三科里面,预计战略的难度会下降,会计和税法的结合度比较高,理解力强的考生适合这样搭配。审计+经济法+财管:经济法的难度预计会下降,而财管的公式比较多,记忆力好,归纳能力强的考生可以考虑这种搭配。3、一年四科,可分成两组如果想要一鼓作气一年报考四科或者五科的话,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设,同时做好需要脱产备考的准备,虽然是逼自己一把,但同时压力也是倍增的。会计+税法+经济法+战略+财管:预计会计和审计的考试难度在2019年考试中可能都会上升,所以打算一年备考5科的话,可以把这两科分开,降低备考难度。审计+税法+经济法+战略+财管:这样搭配同样去掉了难度较高的会计,且第二年单独备考一科会计,通过的概率也会提高。其实,不论是以上哪一种搭配方式,都需要考生付出极大的时间和心力来应对CPA考试,要知道,虽然每年报考CPA的人数多达上百万,但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仍然寥寥无几。这不仅是一场证书考试,更是一场考验耐心和毅力的拉锯战,因此一定要选择适宜的备考计划,以免厌考情绪的产生,唯有坚持到底的人“方得始终”。

333 评论(11)

小雨012345

首先看你报名的是哪些科目?报名后,去买相应的教材和习题。然后就要分析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才。最优秀的是,有基础且学习能力较强,自学就行了。其次,没有基础学习能力较强的,可以报培训班。最次,没有基础学习能力较弱的,那么你可以洗洗睡了,今年你估计没指望了,准备明年考试吧!

338 评论(15)

双双鱼儿

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为2018年9月8日-9日,距离现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想告诉各位广大考生,时间足够!只要按照以下学习方法进行即可。首先,时间规划好!中级会计职称各科目备考均分为基础学习→强化提高→考前冲刺三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以基础学习课程为主,侧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强化提高阶段以强化提高课程和习题精讲课程为主,侧重实战训练和强化熟练度;考前冲刺阶段以冲刺串讲课程为主,不需要题海战术,而是以做模拟卷为主,对于主要考点回归书本,带着题目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中级会计实务》:基础学习时间至少100个小时,强化提高至少需要投入80个小时来进行习题练习提升自身应试能力,冲刺阶段模拟需要留出20个小时给中级会计实务,总共需要至少2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财务管理》:基础学习时间至少需要50个小时,强化提高至少需要投入40个小时来进行习题练习提升自身应试能力,冲刺阶段模拟需要留出10个小时进行模拟训练,总共需要至少100个小时来学习。《经济法》:时间分配参考财务管理,如果考生经济法基础好,那就可以多挪出一点时间给财务管理。综上,在时间规划上,学习中级会计职称只需要大概4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时间完全来得及。其次,基于基础去深入学习!在已经结束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批次中,绝大多数考生反馈考试试题很基础,但是由于平时钻研难题,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考场上只能苦笑,然后听天由命地各种蒙。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难度比初级大,但是考查点都是基于基础知识点进行各种“变身”。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考生吃透基础知识点后,再深入学习,通过多做题来巩固基础并掌握各种“变身”,考场上都是可以自如应对的。再次,考什么学什么!备考中级会计职称的考生大多是上班族,不能严格按照上述时间规划进行复习,那就考什么咱就学什么,中华会计网校教学老师结合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新教材及考试大纲为大家整理汇总了各科目高频考点,这些高频考点能吃透掌握,考试及格不是什么大问题。广大考生可以下载资料包,里边包含各科目全部高频考点哦,还会有额外福利,比如考试模拟题,学习计划表,备考建议等等。

28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