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39

小川里沙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北京京科会计培训公主坟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照相机1984

已采纳

北京西郊有个旅游景点叫公主坟。民间传说曾有位清朝的公主葬在此地。但她究竟姓甚名谁,种种猜测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汉人金泰从小就被满族人收养,因立下战功被封为元帅。他在游园时与公主相遇,一见钟情,但无奈朝中老臣从中作梗,使他被皇帝流放,而后金泰染病身亡,留书公主,表示见信时金泰已不在人世。公主见信后服毒酒自杀,追随爱人而去。无奈之下皇帝只好将金泰草草葬于香山,而将公主远远地埋在了今天的“公主坟”。公主的真实身份其实关于公主是谁,早在1965年北京市政府修建地铁一号线时,文物部门就对坟地进行了考古挖掘,谜底早已揭开。公主坟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满族称为格格),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嘉庆第三个女儿庄敬和硕公主,为和裕皇贵妃所生,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西边葬的是嘉庆第四个女儿庄静固伦公主,为孝淑睿皇后所生,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冢,故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因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其间仅隔2个月,所以埋葬在一处。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品。

北京京科会计培训公主坟

333 评论(10)

晴天小希希

历史趣闻:北京的公主坟里到底埋的是哪位公主呢?

129 评论(14)

薄荷红茶cheer

公主坟 清朝的时候,玉渊潭的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 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被刘墉奏了一本,参了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左‘王’右‘申’)跟着。 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走一会歇一会。和■怕冒犯皇上,什么话也不敢说;刘墉一声不吭。两人任凭皇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老爷儿”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就对他俩说:“二位爱卿,天色已晚,我等如何是好?”他俩你瞧瞧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言声,乾隆这才猛然想起自己这会儿是啥角儿。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 又走了两个时辰,已是满天星斗了。乾隆看四周黑咕隆咚的,一个人影也没有,那山沟沟里还不时地传来一声声狼嚎,吓得他直哆嗦。肚子饿得咕咕叫,两只脚象踩了棉花,只好让刘墉、和■架着,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好不容易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村边一户人家,住着三间低矮的小土房。和■赶紧去扣门。一会儿,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老人。老人看他们的模样不象是歹人,就把他们让进了屋里。进了屋,老头把女儿叫醒去替他们做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得虽然破旧,但干净利落,显得十分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三个人饿急了,吃得还真香。 第二天,他们要走了,一出门,看见了院中的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更显得清秀。乾隆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就扭头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让孩子过来拜见了干老子。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黄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危难之时,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只听刘墉哼了一声,他连忙把那半截话咽了回去。刘墉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乾隆连忙点头,“对!对!‘皇家大院’。” 过了几年,姑娘长大了,谁知连年闹灾荒。父女俩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打点打点,到京城里来找干老子。 父女俩千辛万苦地来到了京城,穿大街、走小巷,找遍了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也没找到干老子的家。父女俩直埋怨自己当初太粗心,没问清干老子姓甚名谁,住在哪条街。爷俩在京城里无亲无故,无钱无粮无住处。没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缩在墙根或破庙里过夜。爹爹年岁大了,熬不过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 这天清早儿,姑娘急得实在没法儿了,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又犹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她只得一个人在河边痛哭。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这哭声悲切,想必是有为难的事,于是就寻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了,连忙止住了哭声,抬头一瞅,不觉怔住了:这个人不就是随我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叔叔吗?这回可有救了。她又惊又喜,连忙上前双膝一跪。这一跪倒把刘墉跪糊涂了,他仔细一看,认出来了:是皇上的干闺女。他问明了是咋回事,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直到这会儿,爷儿俩才知道,干老子是当今万岁——乾隆皇上,此人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宫。他们先是惊,后是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 第二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乾隆。再说乾隆回宫后,早把认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了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称兄道弟成何体统?想赖亲。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没成想,在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缛礼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侍卫,太监都是势力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气之前嘱咐姑娘,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 打这以后,就剩姑娘一个人了,孤孤伶伶地呆在宫里。每日里思念爹爹,想着老人的临终嘱托,常常泪流满面。姑娘有话无处说,不仅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还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皇妃、公主见她长得漂亮,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语地挖苦她、骂她;王爷、太子,王孙们见她长得端庄秀丽,与福晋、小姐大不一样,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丫环们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银两,看不起她,时不时的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姑娘见天见眼泪泡着心,日久天长,就憋出病来了。 没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几天来水米没沾牙,昏昏沉沉的。宫娥这才害了怕,回禀了皇上。乾隆无奈,只好来看她。可姑娘病的不行了。 第二天,姑娘就死了。宫女禀报了乾隆,说姑娘临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的尸骨葬到家乡去。乾隆说:“埋了算啦!”这时,正好刘墉进宫,听到这话心里很不高兴。他想:“要不是你乱认干亲,人家爷俩怎会这样?”他抢上一步,拱手道:“启禀我主万岁,臣有一事不明。”乾隆一听,就像挨了当头一棒,他就怕听见刘墉这句话。他一句“一事不明”曾参过皇上和多少大臣,这回不知又该谁倒霉了。乾隆赶紧朝刘墉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意思是待会再说。刘墉装没看见,接着说:“这位公主,虽不是万岁亲生,可是您亲认的干闺女,并且留有信物,这样草草葬了,万岁脸上也不光彩呀!”乾隆心想:“越怕你,你越到,好晦气呀!”有刘墉这盯着呢,乾隆只得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这地方。 打那以后,这里多了一座大坟头,人们都说这就是那个姑娘的坟,管它就叫公主坟。年长日久,看坟的没了,坟的周围长满了杂草,一片凄凉。这座孤坟,孤单地矗立在这里,象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参考资料:

300 评论(10)

水手特洛伊

我听到不是这样的,但是什麽样我也不记得了。

210 评论(11)

大嘴Yuki

公主坟的传说 清代,离玉渊潭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究竟是哪一位公主的坟呢? 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刘墉奏本,参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坤一路跟着。 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不知不觉日头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他们走进一个小村庄,来到一户门前,和坤前去扣门,开门的是个老头儿。老人看他们模样不象是恶人,就把他们让进屋里,叫女儿为三位客人准备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显得十分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三个人饿急了,吃的还真香。 第二天,他们一出门,看见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显得更清秀了。乾隆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就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让女儿过来拜见了干老子。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急难,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刘墉哼了一声,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对!对!皇家大院。” 几年后,赶上连年闹灾荒。父女俩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来找姑娘的干老子。父女俩千辛万苦来到京城,找遍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就是没找到干老子的家。父女俩直埋怨自己当初太粗心,没问清干老子姓啥名谁,住在哪条街。爷俩在京城无亲无故,无钱无粮无处住。没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缩在墙根或破庙里过夜。老人年岁大了,熬不过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没办法。 这天清早,姑娘急的实在无奈,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犹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个人在河边痛哭。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这哭声悲切,便寻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连忙止住哭声。抬头一瞅,不觉怔住了:这人不就是随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吗?这可有救了。连忙上前双膝一跪。这一跪倒把刘墉弄糊涂了。他仔细一看,认出来了,噢,是皇上的干闺女!于是,他问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爷俩才知道,干老子原来就是乾隆皇上,接他们的先生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爷俩先惊,后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 第二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乾隆。再说乾隆回宫后,早把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想赖亲。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没成想皇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褥节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待卫太监都是势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气之前,嘱咐女儿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 打这儿以后,就剩下姑娘一个人孤孤怜伶地呆在宫里,每日思念爹爹,想着老人的临终嘱咐,常常泪流满面。姑娘有话无处说,不仅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还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皇妃、公主见她长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语地挖苦她;王爷、太子、王孙们见她长得端在秀丽,与福晋小姐大不一样,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丫环 们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看不起她,时不时地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姑娘整天眼泪泡着心,日久天长,就憋出病来了。没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几天水米没沾牙,昏昏沉沉的。宫娥这才害了怕,回禀了皇上。乾隆无奈,只好来看她,可姑娘已经病得不行了。第二天,姑娘就死了。宫女禀报了乾隆,说姑娘临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尸骨葬到家乡去。乾隆说:“埋了算了!” 这时,正好刘墉进宫,听到这话心里很不高兴,抢上一步,拱手道:“启禀万岁,臣有一事不明。”乾隆一听,就像当头挨了一棒,他就怕听到刘墉这句话,他一句“一事不明”,曾经参过皇上和多少大臣。这回不知又该谁倒霉了。乾隆赶紧朝着刘墉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意思是说:咱们待会儿再说。刘墉装没看见,接着说:“这位公主虽说不是万岁亲生,可却是您自己认的干女儿啊!并且留有信物,就这么草草葬了,万岁脸上可不光彩呀!”乾隆心想:“越怕你你越来,好晦气呀!”有刘墉这儿盯着呢,乾隆只好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这地方。 人们都管这座坟叫公主坟。年长日久,周围长满了杂草。直到解放前,这座孤坟还孤单单地立在那里,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燕京传说》钟振英 崔墨卿 彭哲愚 整理

343 评论(11)

小鱼qt1988

公主坟,因为埋葬有两位清朝的公主而得名。这两位公主分别是庄敬和硕公主、庄静固伦公主。庄敬和硕公主埋葬在东边、庄静固伦公主埋葬在西边。

庄敬和硕公主(1981.12--1811.03),享年31岁,是嘉庆皇帝和裕皇贵妃所生,嘉庆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公元1801年,庄敬和硕公主被许配给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

庄静固伦公主(1784.09--1811.05),享年28岁,是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所生,嘉庆皇帝的第四个女儿。公元1802年11月,庄静固伦公主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玛尼巴达喇。

从努尔哈赤开始,为了对抗明朝,就开始了满蒙联姻。为了对抗明朝,稳定与建州接壤的科尔沁部,努尔哈赤迎娶了科尔沁明安女,这是满蒙联姻的开始。

满蒙联姻是清朝三百年的国策之一。其表现形式,就是清朝公主嫁给蒙古贵族或王爷,蒙古王公贵族的女子嫁给清朝皇室。

清朝这种国策,第一是为了拉拢蒙古族,维持北方边境的稳定。第二是为了联合蒙古族,维持其对关内的统治。因为相对于汉族来说,无论是满族还是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07 评论(8)

哦、起床…

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葬的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个公主,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香山公主坟:可能葬有辽圣宗第十女菩萨公主房山区公主坟:明成祖长女永安公主朝阳区草房村公主坟:清太宗皇太极十四女和颐格纯长公主海淀区永丰乡公主坟:传说埋葬的是乾隆帝第十女固信和孝公主朝阳区大山子公主坟:弘昼女和颐和婉公主丰台区长辛店公主坟:承泽亲王硕塞之女和颐和顺公主朝阳区静安庄公主坟:允祥之女和颐和惠公主朝阳区和平街六公主坟:康熙帝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朝阳区来广营乡六公主坟:道光帝六女寿恩固伦公主

99 评论(12)

gansk兵临城下

公主坟清朝的时候,玉渊潭的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被刘墉奏了一本,参了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左‘王’右‘申’)跟着。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走一会歇一会。和■怕冒犯皇上,什么话也不敢说;刘墉一声不吭。两人任凭皇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老爷儿”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就对他俩说:“二位爱卿,天色已晚,我等如何是好?”他俩你瞧瞧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言声,乾隆这才猛然想起自己这会儿是啥角儿。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又走了两个时辰,已是满天星斗了。乾隆看四周黑咕隆咚的,一个人影也没有,那山沟沟里还不时地传来一声声狼嚎,吓得他直哆嗦。肚子饿得咕咕叫,两只脚象踩了棉花,只好让刘墉、和■架着,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好不容易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村边一户人家,住着三间低矮的小土房。和■赶紧去扣门。一会儿,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老人。老人看他们的模样不象是歹人,就把他们让进了屋里。进了屋,老头把女儿叫醒去替他们做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得虽然破旧,但干净利落,显得十分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三个人饿急了,吃得还真香。第二天,他们要走了,一出门,看见了院中的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更显得清秀。乾隆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就扭头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让孩子过来拜见了干老子。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黄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危难之时,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只听刘墉哼了一声,他连忙把那半截话咽了回去。刘墉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乾隆连忙点头,“对!对!‘皇家大院’。”过了几年,姑娘长大了,谁知连年闹灾荒。父女俩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打点打点,到京城里来找干老子。父女俩千辛万苦地来到了京城,穿大街、走小巷,找遍了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也没找到干老子的家。父女俩直埋怨自己当初太粗心,没问清干老子姓甚名谁,住在哪条街。爷俩在京城里无亲无故,无钱无粮无住处。没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缩在墙根或破庙里过夜。爹爹年岁大了,熬不过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这天清早儿,姑娘急得实在没法儿了,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又犹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她只得一个人在河边痛哭。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这哭声悲切,想必是有为难的事,于是就寻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了,连忙止住了哭声,抬头一瞅,不觉怔住了:这个人不就是随我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叔叔吗?这回可有救了。她又惊又喜,连忙上前双膝一跪。这一跪倒把刘墉跪糊涂了,他仔细一看,认出来了:是皇上的干闺女。他问明了是咋回事,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直到这会儿,爷儿俩才知道,干老子是当今万岁——乾隆皇上,此人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宫。他们先是惊,后是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第二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乾隆。再说乾隆回宫后,早把认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了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称兄道弟成何体统?想赖亲。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没成想,在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缛礼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侍卫,太监都是势力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气之前嘱咐姑娘,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打这以后,就剩姑娘一个人了,孤孤伶伶地呆在宫里。每日里思念爹爹,想着老人的临终嘱托,常常泪流满面。姑娘有话无处说,不仅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还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皇妃、公主见她长得漂亮,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语地挖苦她、骂她;王爷、太子,王孙们见她长得端庄秀丽,与福晋、小姐大不一样,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丫环们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银两,看不起她,时不时的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姑娘见天见眼泪泡着心,日久天长,就憋出病来了。没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几天来水米没沾牙,昏昏沉沉的。宫娥这才害了怕,回禀了皇上。乾隆无奈,只好来看她。可姑娘病的不行了。第二天,姑娘就死了。宫女禀报了乾隆,说姑娘临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的尸骨葬到家乡去。乾隆说:“埋了算啦!”这时,正好刘墉进宫,听到这话心里很不高兴。他想:“要不是你乱认干亲,人家爷俩怎会这样?”他抢上一步,拱手道:“启禀我主万岁,臣有一事不明。”乾隆一听,就像挨了当头一棒,他就怕听见刘墉这句话。他一句“一事不明”曾参过皇上和多少大臣,这回不知又该谁倒霉了。乾隆赶紧朝刘墉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意思是待会再说。刘墉装没看见,接着说:“这位公主,虽不是万岁亲生,可是您亲认的干闺女,并且留有信物,这样草草葬了,万岁脸上也不光彩呀!”乾隆心想:“越怕你,你越到,好晦气呀!”有刘墉这盯着呢,乾隆只得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这地方。打那以后,这里多了一座大坟头,人们都说这就是那个姑娘的坟,管它就叫公主坟。年长日久,看坟的没了,坟的周围长满了杂草,一片凄凉。这座孤坟,孤单地矗立在这里,象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

26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