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兔吃小白兔
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易越来越密切,以前的一些会计人才在当今社会的进步步伐中,越来越与实际需求脱轨,现在的企业在会计方面,需要兼管理与会计于一身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根据目前普遍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现状分析,了解现在企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自己的多年经验,认为应当从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会计学进改革,以培养本科类管理型会计人才作为会计方面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会计专业;管理型;课程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企业越来越迫切的需要管理型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日常经营决策,于是出现了财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的情况。在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中,一般的本科高校课程设置基本是基于会计准则所要求的记账、登账、报表编制等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对于管理类知识相当缺乏,这远远不能满足一些企业的实际需求,也与实际脱轨;与此同时,管理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准确的掌握会计信息,对会计知识了解很少,有的几乎是零起点,这同样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本科类院校开设管理型会计专业就显得很有必要,与实际需求相吻合,也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是,毕竟本科类院校对于开展这样的课程体系还是相当缺乏经验的,个别院校也只是处于试点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对于该课程的体系设置还没有一个统一健全的纲要,笔者就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部分院校的试点案例,谈谈如何设置本科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
一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
(一)专业课程开设不及时
很多高校新生对其所选择的专业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为了避免新生报到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本人的专业,甚至产生厌学行为,很多本科院校选择在大学一、二年级更多的学习公共基础知识,直至本科二年级之后才有机会接触其专业相关内容。以我校会计系和经管系为例,本系下开设多个专业,有管理类、经济类、财会类专业。不管什么专业的所有新生在入学后前两年基本是不分专业,以公共课程为主,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计算机基础、VB语言编程(或C语言编程)、体育、毛概类等公共基础课,同时结合一些学科基础课,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管理学等课程。这样设置课程的有利之处在于能够使得学生首先对自己的专业有个大致的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自己的专业方向,或者进行专业方向的变更即进行转专业。不利之处在于,学生前两年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接触的太少,这种不及时会耽误大部分同学的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多,内容杂
一般的本科院校在大二,甚至到大三才开始接触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课,就会计专业而言,就涉及到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等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负担太重,很可能学不好,而且课时安排也会显得很紧张,老师也会教不好。所以,学校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在本科课程开设时,应该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这样就能使他们有充足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今后用得上的课程知识,并且有时间决定自己以后是考研还是就业,因为过多的课程学习会使他们紊乱了对这门课的认知。
大四一年,由于学生要接受实习生活,实际上这直接导致教学时间上的紧张,部分高校不得不压缩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时间,以衔接高级财务会计的开设,从而影响后续课程的进度和掌握程度。再者由于这种办法导致授课的顺序与知识的链接顺序颠倒,学生不了解连接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主线,只能是学到了一团杂乱无章的知识,却不能将各门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由于课程安排缺少逻辑联系,学生没有选择的接受了多门课程的学习,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知识点之间没有一个结构构架,让学生不能适应自己手头的工作,对所学知识开始怀疑它的实用性,其实高校开设的课程有些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是在开设中,缺乏逻辑,授课时不考虑知识点的'串联,导致最后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只是一盘散沙。
二现代企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易越来越密切,以前的一些会计人才在当今社会的进步步伐中,越来越与实际需求脱轨,现在的企业在会计方面,需要兼管理与会计于一身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人才,可以在公司的财务审核、原料购买、成本预算、财务管理等等方面全方位操作,这样可以使公司运营科学化、规范化。
所以,正确的管理决策离不开相关、准确的会计信息的供给,这也就意味着现在会计人才必须有能力了解管理层对决策所需信息的需求,根据信息需求来决定决策相关信息的有效和及时提供。现代企业要求会计人员的工作既要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监管部门的信息需求,能够按财务会计准则或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同时还要能够领会管理层对信息需求的意图,进行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内控管理、战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及时提供管理层所需要的财务数据,并且根据税法要求进行纳税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步入社会后,胜任自己的工作。
三重新构造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首先需要重新认识财务报表的重要性。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整套会计信息,它反映一家企业过去一个时间段的表现及目前状况。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其实反映了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即管理活动与财务报表上相关数据的变动存在因果关系,报表数据能够反映企业的管理行为。
以资产负债表为例,企业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改变进货策略、销售策略、收款策略等都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上相应的流动资产发生变化,也即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将会导致流动资产的变化。而发展战略的变动则会导致非流动资产的变动,如进行战略性外部投资,那么就会增加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反之,非流动资产则会相应减少,从而变动非流动资产的构成。财务管理活动的变化与资产结构的变动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引起了资本、资产、和现金流的变动。而对于利润表,凡是与收入和成本有关的管理行为都会导致利润表的变化,例如加强对原材料和管理成本的控制,实行合理的成本管理和业绩考核制度,则会有效地降低成本、费用,扩大盈利的空间。
因此,笔者认为本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应以财务报表为核心,把所有涉及到财务报表的知识归属到课程设置的范围内。企业各种管理行为、财务报表形成过程、管理行为对报表的影响等都是培养课程需要包括的内容,具体课程涉及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全面战略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全面预算管理、薪酬制度设计与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等。财务报表作为学习的根基,整体目标设置为培养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那么课程体系还应包括管理学、战略管理这些联系财务报表和各种管理活动的纽带。对于一些不需要掌握,但要适度了解的知识,让学生在毕业后有多方面的选择,不至于都一窝蜂的涌向某一职位。
四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具体教学模式
(一)人才培养应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要实现这一转变, 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所突破。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才有更宽、更专、更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规格:宽口径、复合型。复合型人才才能灵活的适应这个多变的市场环境。培养过程:除了基础的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操作,根据不同的兴趣进行个性化培养。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管理型会计虽然是与财务预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等等多方面相结合的专业,但是,由于这些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不一样,接受到的财务类型也就不一样,每个公司的规章制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在培养这些本科类管理型会计人才时,要更加注重于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适应于日后在不同企业的工作,能够解决突发情况,真正做到学习致用。五结语 会计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管理型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值得人们和高校关注的话题,管理型会计人才在未来我国的社会发展中一定会成为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慧璞.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刘玲雪.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3]李谊. 地方工科院校卓越会计师培养模式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3.
[4]卜丽雅.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5]梁兴敏. 管理类学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6]陈之举. 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学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8.
[7]刘胜辉. 商科院校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
aifayewong
(一)更新观念,领导重视领导要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取代计划经济的旧观念,要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支持财务工作,尊重财务人员,使企业上下自觉形成一种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氛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不仅要抓好会计基础工作,更要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设计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侧重点的财务管理方法,及时恰当地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充分发挥财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资金的保值、增值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站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角度去思考、强化模拟市场核算管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二)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借鉴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实现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逐年扩大,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中,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会计国际化是其必然要求。在对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采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做法,首先,对部分新经济业务直接采用国际会计惯例进行处理,如期货、融资租赁等经济业务,直接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制定我国相关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其次,对于常规的经济业务,则是按照国际会计惯例的要求,采取分步渐进方式对其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改革,逐步缩小直至消除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三)培养高素质、管理型的会计人才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因此,企业必须有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来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核心、监督、预测、决策、控制的作用。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密切相联,面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依据自身优势主动参与经营,调查研究,搞好经济活动分析,当好领导的参谋与助手。财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会涉及到企业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知识,而这些知识都会渗到银行、财政、税收、保险、物价等方面的知识之中,财会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预测、计划、反馈、监督、控制、分析、参与决策的职能作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只有努力学习和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深入基层,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吸取实践经验,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发表自己负有责任的参谋意见,有效地参与管理。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丰富会计专业知识,又懂企业经营管理,还通晓一般生产技术,善于运用经济手段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懂财经法规、经贸常识,又具有写作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员,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强化模拟核算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四)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办法企业设置财务机构时,可以对财务人员集中管理、集中培训,采用类似财务公司的管理形式。根据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在内部设定二级机构,作为“财务公司”的派出机构,“财务公司”对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在行政上和业务上垂直管理,包括人事任免、工资奖金发放、业务技术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