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口的miraale
会计有以下十三个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客观性)真实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一致性: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五)可比性: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六)及时性: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七)清晰性: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八)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
(九)配比性: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
(十)实际成本:实际成本原则,亦称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起账面价值。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十二)谨慎性: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
(十三)重要性: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会计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扩展资料:
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指导性规范。对财务会计基本规律的概括与总结。比如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实际工作中,会计原则常与会计准则相混用。
美国先使用“会计原则”,后流行“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即美国的会计规范经历了从“有限的、指导性”的规范(会计原则)发展成“数量可观的指导性和技术性并重”的规范(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处处体现着成本效益原则。为什么有代理记账,这是因为老板不愿承担会计人员的人工成本。为什么会有一次摊销法,这是因为精确地计量造成了人工浪费。
为什么有实地盘存制,因为失控带来的损耗无足轻重。行止于不划算,成本效益原则不应只是体现在会计核算上,而应该作为财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谨慎性用好了是稳健,用坏了是保守。谨慎性原则在流程建设中易走极端,导致防卫过当。漫长的审批流程,级级汇报的责任体系都是谨慎性原则滥用的体现。
谨慎性原则往好了说是为防范风险,往坏了说是抓不住关键与重点。谨慎性原则滥用的后果是加剧运作成本,降低运作效率。
形式与实质哪个更重要,会计准则要求实质重于形式。但审计与税务稽查好像更关注形式,如税务以票控税,审计强调内控流程。试想没有形式的合规,遑论实质的正义。即便实质有瑕,只要形式无恙,大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书不可尽信,实际工作中,会计形式未必轻于实质。
企业有独资、合伙和股份公司三种形式。
会计主体的三个条件:⑴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⑵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⑶实行独立决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原则
海狸鼠小姐
(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要求。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受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四)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上海二当家
会计七原则 1、以现金为基础经营。 2、对应的原则。 3、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4、完美主义原则。 5、双重确认的原则。 6、提高效益的原则。 7、玻璃般透明的经营原则。
财会新手入门首先要记牢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前三项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后三项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所谓会计要素就是把会计的核算对象进行归类,因为不同的会计要素核算方法也会有所区别,区分会计要素是我们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
猪小七ice
近期看到了稻盛和夫老先生的会计7原则,记录如下: 1 一一对应原则 在经营活动中必然有钱、物的流动,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始终保持物、钱与票据的一一对应。这个原则称为“一一对应原则”。 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贯彻“一一对应原则”,物品发生了流动,就必须填写票据。这样做就能随时正确把握物品和资金的流动,就能让财务数字始终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2 双重确认的原则 人有时候难免鬼迷心窍,犯下错误。比如,这个月的业绩没有按计划完成,往往就会出现篡改数字的事情。 要保护员工,就要注意到人心的这种脆弱的一面,通过多个人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确认,保证会计处理的正确性,这就是“双重确认的原则”。 建立在所有业务流程中都彻底贯彻双重确认的体制,就能提高经营数字的可信度。而且,这也是具备防止员工犯错的关爱之心的体现。 3 完美主义的原则 所谓“完美主义的原则”,就是不允许任何的暧昧或妥协,所有工作都要追求完美,乃至每个细节,这是全体员工面对工作时的基本态度。 在会计处理上也是一样,要以“必须追求100%正确的数字”的姿态面对工作。 4 筋肉坚实的原则 企业经营中,构筑没有赘肉的、筋肉坚实的经营体制非常重要。因此,必须以“筋肉坚实的经营”为目标,对于不产生销售额和利润的、多余的库存和设备,都必须一律处理掉。 为了让业绩好看,将卖不出去的商品作为库存计入,或对不良债权置之不理,就不能说是实践了“筋肉坚实的经营”。必须对库存和债权设定运用规则,加以严格管理。 这种努力的不断积累,就能使公司始终保持健全的、坚固的经营体制。 5 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则 企业要追求全体员工的幸福,要为股东等持股者带来回报,就需要持续提高核算效益,构建稳健的财务基础,让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需要全员都拥有经营者意识,不断创新、创造,团结一致,实践“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持续提高核算,构筑坚实的企业体制。 6 现金流经营原则 所谓“现金流经营原则”,就是指基于“现金的流动”,依据事物的本质,实事求是地进行经营。为了将焦点放在企业经营中最为重要的“现金流”上,以实际发生的“现金的流动”和“利润”作为经营的直接依据,“以现金为本的原则”非常重要。 7 玻璃般透明经营的原则 所谓“玻璃般透明的原则”,就是指企业要开展透明的经营,不仅企业经营者能把握公司的实际情况,而且让全体员工也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了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全体员工就必须知道自己部门和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方针,由此才能使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前进方向达成一致,进而产生参与经营的意识。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