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7

最後放縦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吴文俊上海国家会计员培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蓝缀天堂鸟

已采纳

1.钱学森他出生于上海,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毕业于加州理工大学,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于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2.邹韬奋 他在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几年后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政府对他有高度评价,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3.蔡元培 他是伟大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40年,先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兼中法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其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主持制定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个法令——《大学令》;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

4.刘国梁 他是前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现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理事会主席。 15岁破格入选国家队,23岁时即成为中国乒乓球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退役后担任乒乓球教练,率中国乒乓球队获得过30多项冠军。

5.吴文俊 他是教育学博士,副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他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制度经济、教育管理。

吴文俊上海国家会计员培训

302 评论(12)

DIY不锈钢橱柜

钱学森,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后来去了美国留学,而且徐汇校区还有“钱学森图书馆”。交大也有很多知名的运动员校友,比如马龙,姚明,刘国梁。

334 评论(14)

吃土少年Hollar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世界著名数学家,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

吴文俊是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5~1987),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1992~1994),全国政协委员、常委(1979~1998)。

吴文俊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在拓扑学的示性类、示嵌类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是拓扑学中的奠基性工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他的“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广泛重要的应用价值。当前国际流行的主要符号计算软件都实现了吴文俊教授的算法。

吴文俊在数学上的重大贡献

吴文俊在拓扑学方面,在示性类、示嵌类等领域获得一系列成果,还得到了许多著名的公式,指出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他还在拓扑不变量、代数流形等问题上有创造性工作。1956年吴文俊因在拓扑学中的示性类和示嵌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获。

在数学机械化或机器证明方面,吴文俊从初等几何着手,在计算机上证明了一类高难度的定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定理,进一步探讨了微分几何的定理证明。提出了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理的新方法。这项工作为数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将对数学的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1978年,这项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在中国数学史方面,吴文俊认为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分析提高,再抽象出一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最终达到解决一大类问题的目的。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在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的成就也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吴文俊的数学研究活动,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涉及到好几个数学领域,前期自1947年至20世纪70年代,以代数拓扑为主,他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示性类研究

通过Grassmann流形对在20世纪30年代由瑞士Stiefel、美国Whitney、苏联Pontrjajin和陈省身引入的示性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确定了名称,探讨了相应关系,并应用于流形的构造。他引入的上同调类,后来在文献中被称之为吴示性类,他提出的蕴含拓扑不变性和同伦不变性的两个公式,后来都被称之为吴公式。由于这些结果的根本重要性,在多种问题中被广泛应用,如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Dold,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Hirzebruch苏联的Novikov并因而获Fields奖。

示嵌类研究

他引入具有非同伦拓扑不变量的一种一般构造方法,并系统地用之于嵌入问题,引入了复合形示嵌类,并用同样方法研究浸入问题与同痕问题,引入类似的示浸类与示痕类。瑞士Haefiger由于在1958年听到了他关于上述示嵌类研究工作的讲学,于1961年将嵌入问题作了重要推广,因而成为瑞士主要拓扑专家。美国Smale应用他的工作于维数大于4的Poincare猜测,并因而获Fields奖。他后来应用关于示嵌类的成果于电路布线问题,给出线性图平面性的新的判定准则,与以往的判定准则在性质上完全不同,尤其是可计算。

应当注意的是他在1956年前完成的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多年以后才显现出来,至今仍在国际上广泛引用。

吴文俊的后期数学研究始于1976年,主要从事机器证明与数学机械化等方面的工作。

他提出的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与常用的基于数理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显现了无比的优越性,改变了国际上自动推理研究的面貌,被称为自动推论领域的先驱性工作,并因此获得Herbrand自动推论杰出成就奖。以下是14届国际自动推论大会上对吴文俊工作的介绍与评价。

吴文俊在自动推理界以他于1977年发明的(定理证明)方法著称。这一方法是几何定理自动证明领域的突破。

几何定理自动证明首先由HerbertGerlenter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虽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在吴方法出现之前的二十年里这一领域进展甚微。

在不多的自动推理领域中,这种被动局面是由一个人完全扭转的。吴文俊很明显是这样一个人。吴的工作将几何定理证明自动推理的一个不太成功的领域变为最成功的领域之一。在很少的领域中,我们可以将机器证明归于一个人的工作。几何定理证明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域。

吴文俊引入的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吴方法是求解代数方程组精确解最完整的方法之一,已经被成功地用于解决很多问题,并实现在当前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中。欧共体资助的POSSO计划(POlynomialSystemSOlving)中也有吴方法的专用软件包。

吴方法还被用于若干高科技领域,得到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包括曲面造型,机器人机构的位置分析,智能CAD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器人,图像压缩等。

20世纪80年代末,他提出了偏微分代数方程组的整序方法,是目前处理偏微分代数方程组的完整的构造性方法。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微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和偏微分方程组求解。扩展了代数簇的通常局限无奇点情形的陈示性数于有任意奇点的陈类与陈数,且定义是可计算的,形成代数几何机械化的新篇章。

他给出了多元多项式组的零点结构定理,这是构造性代数几何发展的重要标志。

171 评论(12)

莫小小爱吃肉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1年2月,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35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