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6

yanjinshujie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企业会计准则培训总结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再也再也不吃了

已采纳

一、中外会计开始接轨1992年12月国家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下称:两则、两制)。会计界前辈称“两则、两制”的实施,是中国会计的第三次改革,这次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吹响了中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接轨的号角令。企业会计准则首次规定: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国际会计上通常说会计核算的“四个假设”);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集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真实性、相关性、统一性、一致性、明晰性、重要性等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其中谨慎性原则要求,允许企业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和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了旧企业会计制度“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的会计平衡公式,借鉴国际会计惯例,采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平衡公式;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改变成本核算方法,以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取代完全成本法;改革会计报表,要求内资企业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参照西方会计运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资金之差计算营运资金、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增设折旧基金科目,也不冲减固定资金,而是从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反映营运资金净流入。这些规定实现了我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二、成本核算的重大改革“两则、两制”的发布和实施,对企业成本核算也进行重大的改革,以工业企业为例: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耗费各种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前3项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后2项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对于产品成本核算,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过去的完全成本法,采用国际通行的制造成本法;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经营费用,分为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核算只有制造费用计入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在会计期间直接列入当期损益。制造成本法,在会计上表现出来的当期净收益与当期销售量的关系更为合理,更易于人们的理解。以此基础确定,各期经营成本更加客观和真实,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成本不实和虚盈实亏的问题。此外,推行制造成本法,还能够大大简化完全成本法繁琐的期间费用分摊(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减轻了会计人员工作量。成本核算的重大改革,中国会计的发展又前进了一大步,同时,使我们领悟到了西方会计“会计核算为什么要从销货开始?”的内涵。三、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已经成为共识。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税制改革也同步进 行,比如:将“工商统一税”等流转税,分设“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33%),均衡税负,取消国营、集体、私营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差别。1999年10月新修订的《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2001年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打破了几十年来行业会计制度分立,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要求,制定会计核算真实性等13项一般原则,满足了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要求,体现了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潮流。《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四、改革开启了一个新的会计春天从“两则、两制”到《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初步的统一。《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专家指出:“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作出规定,是我国30年来会计改革的重大成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财务会计计量模式,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均由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会计制度只是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进行相关账务处理,虽然,1993年进行了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统收统支,成本开支范围由国家规定,产品由国家统一价,亏损由国家弥补。企业完成国家计划是主要的,很少具有财务决策自主权,也就谈不上会计的确认、计量,企业会计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和报告。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企业实行了自主经营,特别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之后,重大问题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决定,会计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客观上要求恢复会计的本来面目,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作出明确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与国际惯例中的财务会计概念是一致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3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会计改革积极配合财政、税收、财务等改革。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从企业基金制度,“两步”利改税,到承包制,租赁经营、股份制等一系列国家对企业分配体制的改革,使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格局逐步朝税制改革方向发展。长期以来西方国家运用“税制立法”的经济杠杆,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发展自我调节,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却经过一个漫长艰苦的改革历程。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全国1200万会计工作者为之振奋,但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日常会计业务操作只能观赏而难为之,一般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有着“近在咫尺,远距天涯”的感觉。然而,当年会计界却掀起了轰轰烈烈学习《企业会计准则》的新高潮,数以千万会计人踊跃参加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企业会计准则》之花,开启了一个新的会计春天!

企业会计准则培训总结

347 评论(15)

小坦克秋

新会计准则培训心得体会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工作业绩 授课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新会计准则制订的一些背景,新会计准则很大的一个变化点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更多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怎样让报表使用者更真实的看到公司财务经营状况。这是以前我所不知的,只知道会计准则修订了,但不知为什么这样修订,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新会计准则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细致了解。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观念问题,不能仅停留在旧的思想观念之中,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多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的学习新会计准则、新税法,认真、细致的搞好财务工作。二、要学有所思、学有所想,达到学以致用 此次培训李老师自始至终都给我们一个提示,“请大家不要看讲义,讲义我可以给你们,现在重要的是你跟着我的思路进行想,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短短两天时间我不可能面面具到都讲,只要你把我所讲的例题搞明白了,然后进行举一反三,回去之后你不就可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吗”。李老师给我们的这种学习方法很好,让我们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启示,怎样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所学,而且要学有所思、学有所想,以达到学以致用,服务企业的目的。三、注重学习过程的沟通与交流 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此次培训课间,我结合我们公司实际,向老师咨询了相关问题;如: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白酒行业广告费列支的问题。从新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实施细则中进行解读,白酒行业的广告费可以进行税前列支,但当我问到老师此问题时,给的答案是不可以,因为白酒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是国家限制性行业,国家会陆续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提请我们企业进行关注;另外,问到职工教育经费是否需要按工资薪金总额进行计提的问题,公司实行资金中管理税收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有的没有,但通过沟通与交流,给了我们新的思路,新的想法。四、合理利用培训资源,达到资源信息共享。 在此次培训现场,我发现有位学员使用MP3进行现场录音,受其启发,建议,今后我们公司再有类似的培训活动,也可以进行录音,把课件带回进行信息资源共享。(集团财务管理中心 苏赫振) 通过两天的学习,感觉与老师的互动交流较少,因为要讲的内容很多,她必须完成规定的任务。老师的思路也很清晰,把新会计准则和新所得税法结合起来讲,更具有实用性,比单一的讲更容易接受。具体内容如下: 1.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重点难点内容解析;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应付税款法及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比较;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如何确定暂时性差异;4.新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中暂时性差异的重要内容5.金融资产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6.存货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7.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8.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9.无形资产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10.职工薪酬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11.股份支付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12.或有事项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13.收入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14.政府补助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15.借款费用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重点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了讲解,①销售货物收入,②提供劳务收入,③转让财产收入,④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⑤利息收入,⑥租金收入,⑦特许权使用费收入,⑧接受捐赠收入,⑨其他收入确认范围,以及对税前扣除项目的标准进行了详细讲解,具体是①工资,②职工福利费,③工会经费,④职工教育经费,⑤保险费,⑥借款费用和借款利息,⑦汇兑损失,⑧业务招待费等项内容。希望人力资源部多给大家提供学习的机会,在短时间里可能看不到太多的收益,但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在此表示感谢!(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孟艳) 很荣兴有机会参加了公司安排的外出培训,并且有机会倾听京城名师李景辉现场授课,此次培训于3月19日-21日在山东济南举行,培训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收获不小,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认识与观念得到了提高与更新。通过此次培训系统地学习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差异分析。一、学习新会计准则,了解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以及会计处理。 由于对旧会计准则的掌握已根深蒂固,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运用,因此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很难从观念上加以改变并掌握,而通过此次学习对新会计准则的了解加深,掌握了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新准则“六大创新、八大变革、39项新会计准则、48项新审计准则”所带来的根本性的变化,对我们会计人员的要求更高,需要我们更好地加以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运用,对我们接受新知识、更新观念是一次新的挑战。二、学习新企业所得税法,了解了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及会计处理。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及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人员不能仅停留在过去的会计核算上,而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学习与运用,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发展,并且即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研究新税法的变化,在不违反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合理避税降低涉税风险,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此次培训,将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结合学习,既学习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又学习了新税法的变化,同时学习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差异及其处理方法,可谓一举三得。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改变,与以前核算有很大的区别,所得税会计准则由以前的应付税款法及纳税影响会计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它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通过此次培训,深刻意识到作为新型会计人员,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提高,以后应加强财务管理以及税收政策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并结合实际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参加培训的机会,在提高自己综合质素的同时也利于促进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10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