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512512
1、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希帕蒂娅
古希腊是数学的故乡。古希腊人为数学的进步耗费了大量心血甚至生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个文明古国哺育了许多数学家,象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波罗尼斯、阿基米德、托勒玫、海伦、丢番图等。希帕蒂娅(Hypatia)——这位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数学家也诞生在这里。
乱世才女
公元前47年,罗马统治者凯撒大帝指使纵火焚毁了停泊在亚历山大的埃及舰队,大火延及该城,殃及图书馆,代表着希腊文明的大量藏书和五十万份手稿付之一炬。基督教兴起以后,出于愚昧迷信和宗教狂热,基督教的领袖们排斥异教的学问,尤其鄙视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基督徒是不许“沾染希腊学术这个脏东西的”。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以宗教为统治工具,逐渐将数学、哲学和教育置于宗教的控制之下。从那以后,基督教摧毁希腊文化的企图变得更加大胆和强烈。有些人甚至说:“数学家应该被撕成碎片,或者被活埋。”她出生在一个科学开始衰退、黑暗来临的时代。
公元370年希帕蒂娅出生在亚历山大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赛翁(Theon)是有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著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院教学和研究,那是一个专门传授和研讨高深学问的场所。一些有名的学者和数学家常到她家做客,在他们的影响下,希帕蒂娅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和热情。她开始从父辈那里学习数学知识。
赛翁也不遗余力地培养这个极有天赋的女儿。到大约十岁时,她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算术和几何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她学会了如何利用金字塔的阴影长度来测量它的高度。这一举动得到了父亲和他的好朋友的高度赞赏,进一步提高了她对数学的兴趣,她开始阅读数学书籍。17岁时,她参加了一场全市范围内的辩论,尖锐地指出了芝诺的错误:他的推理包含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即他限制了比赛时间。
这次辩论,使希帕蒂娅仅名声大震,几乎所有的亚里山大城人都知道她是一个非凡的女子,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聪明好学。20岁以前,她几乎读完了当时所有数学家的名著,包括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阿基米德的《论球和圆柱》、丢番图的《算术》等。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公元390年的一天,希帕蒂娅来到了著名的希腊城市——雅典。她在小普鲁塔克当院长的学院里进一步学习数学、历史和哲学。
她对数学的精通,尤其是对欧几里德几何的精辟见解,令雅典的学者钦佩不已,大家都把这位二十出头的姑娘当作了不起的数学家。一些英俊少年不由得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求婚者络绎不绝。但希帕蒂姬认为,她要干一番大事业,不想让爱情过早地进人自己的生活。因此,她拒绝了所有的求爱者。此后,她又到意大利访问,结识了当地的一些学者,并与之探讨有关问题。大约公元395年回到家乡。这时的希帕蒂娅已经是一位相当成熟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了。
2、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就和所获得的荣誉,为千千万万知识分子升起了一面不朽的旗帜,反映了三山五山,号召亿万青年前进。陈已经发表了70多篇学术论文。
3、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从小聪明好学,念初中时,在数学课上就表现出了特殊的才华。一天王维克老师给全班出了一道数学题,这是一道出自《孙子算经》的题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王老师在读这道题时,读得很慢,声音抑扬顿挫。读完题目后,王老师把目光扫向全班同学,一张张紧张思索的面孔,一道道疑惑不解的目光尽在王老师的视野之内。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物品是23个。”这是个熟悉的声音,这声音把同学们从思索和疑惑中唤醒过来。大家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
这个最先说出答案的同学就是少年华罗庚。华罗庚在解这道题时是这样想的:从“七七数之剩二”开始,就是说,七数余二,那么七的倍数再加二定是这个数,不防设这个数是7×3+2=23。再对23进行检验:23被3除,余2;23被5除余3,因此,23符合题目条件。正是由于华罗庚从小勤奋好学,王维克老师加倍看重他的聪明与才华。华罗庚在学校时给王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就在华罗庚18岁那年,王维克老师当上了金坛县中学的校长。王校长爱惜人才,把华罗庚请到学校当会计兼做事务工作。从此,华罗庚更忙起来了。他回忆这段时间的经历时说:“除了学校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母亲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这就是说,即使在繁忙的事务之后,华罗庚也不忘学习数学,因此,他的数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华罗庚19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借了一本杂志,名叫《学艺》,在这本杂志的第7卷10号上刊登了一篇由苏家驹教授撰写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引起了华罗庚的浓厚兴趣。通过阅读与思考,华罗庚发现文章中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于是他问王校长,“能不能写文章批评苏教授文章中的错误?”
华罗庚的提问得到了王校长的肯定回答:“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有什么不能批评的!”王校长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名著《神曲》的译者。他的一席话给华罗庚以很大的鼓励。于是华罗庚写了一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的文章,经王校长过目与修改后,寄给了上海的《科学》杂志。文章于1930年发表了。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当时不少人的重视。
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了这篇文章。而且得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仅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金坛县初中的青年人,更感到震惊。他看出了华罗庚的才华,马上写信到金坛中学,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
华罗庚接到信后,再三考虑:一方面,他想起在此之前曾因王校长让他在金坛县初中教补习班,由于有人向上告状说王校长任用一个不合格的教员(一个初中毕业生怎么能有资格教初中),王校长不得不辞去校长职位,而且自己也不再教书;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家境贫寒,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有困难,于是回信婉言谢绝了熊教授的邀请。熊教授接到华罗庚的回信后,这位求贤若渴的“伯乐”又写信去催。信中说:如果你不来,我将亲自去金坛拜访你。
华罗庚又一次收到熊教授的来信,从中得知其邀请的真切与诚意,觉得自己实在不能辜负熊教授的好意,只好由父亲出面借了路费,应邀到了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华罗庚当上了一名助理员。主要职务是管理数学系的图书、收发公文、代领文具、绘制图表等。这样,他可以利用工作之余读书、听课。由于熊教授的安排与指导,华罗庚学业进步很快,学习也更加刻苦,常常自学到深夜。他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就修完了大学课程,用4个月的时间自学了英语,并能达到读英语数学文献的水平。另外,他还自修了德文,特别是他听了研究生课程后,数学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
4、古代数学家张衡的故事
主要数学成就:《算罔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探求π值的数学家。张衡是我国汉朝时期一位非常出名的大文豪,与司马相如、杨雄和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张衡的《二京赋》、《思玄赋》和《归田赋》等都是流传千年的文学佳品,至今仍被无数的文人墨客把玩赏析。
有的人觉得,文科和理科往往难以并重,那么张衡可能会打破这些人的固有印象。张衡不仅在文学上展现了非凡的成就,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上,张衡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一代数学家。张衡自小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六艺,而且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在青年时期,他的志趣大半在诗歌、辞赋、散文上,他才高于世,却没有骄傲之情。
5、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VivianYan~
澳大利亚知名的大学有澳洲八大,
一、澳洲学术界的霸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从成立至今是全澳洲第一所专门致力于科学研究的高等学府,是澳大利亚的研究中心,连续多年在澳大利亚大学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多次名列前20。澳大利亚获得诺贝尔奖中,绝大多数是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的。优势专业:数学、精算、金融、会计、市场管理、计算机工程、环境管理、国际关系、法律、语言学、艺术等。申请要求:商科:211大学GPA75分以上,非211大学GPA85分以上;工程类:211大学GPA75分以上,非211大学GPA80分以上;语言成绩:学生的语言成绩要求雅思不低于6.5分,单项成绩不低于6分;个别专业对于语言成绩的要求更高。申请截止:每年二月底三月初及七月,第一学期是二月底三月初,第二学期是七月。二、澳洲大学中无冕之王——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墨尔本大学是澳大利亚最古老和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同时是维多利亚州最古老的大学,它始建于1853年,创校一百五十余年来,墨尔本大学在全球各地建立了一流的学术声誉,是澳大利亚大学里的“无冕之王”,可以和国立大学媲美(两者交替首位排名)。墨尔本大学在科研、教学、创新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其商学院是澳洲大学中的翘楚,工程专业也是中国学生申请最多的专业之一,此外,墨尔本大学的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工程与科技专业,无论在澳大利亚和全世界都享有领导地位。优势专业: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工程、建筑、教育、会计、医学、护理、MBA、金融、法律等。申请要求:商科:211大学GPA80分以上,非211大学GPA90分以上;工程类:211大学GPA75分以上,非211大学GPA80分以上;语言成绩:学生的语言成绩要求雅思不低于6.5分,单项成绩不低于6分;个别专业对于语言成绩的要求更高。申请截止:每年5月1日、12月31日。三、大洋洲的第一所大学——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悉尼大学创立于1850年,是澳大利亚和大洋洲的第一所大学,被称为“澳大利亚第一校”。它一直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学术机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悉尼大学是澳洲民间相对最为公认的澳洲最好的大学之一,其本科招生渠道最为规范、超过76%的本科生源都是通过澳洲高考正规录取的,其本科入学的门槛很高。优势专业:建筑、艺术与人文、牙医、物理、化学、经济、法律、医学、放射技术、音乐、护理、整形制药物理疗法、康复咨询、兽医学、教育、工程和健康信息管理。申请要求:商科:211大学GPA80分,非211大学GPA90分;工程类:211大学GPA75分以上,非211大学80分以上;语言要求:学生的语言成绩要求雅思不低于7分,单项成绩不低于6分;个别专业对于语言成绩的要求更高。申请截止:三月开学在前一年的10月31日截止。四、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莫纳什大学创办于1961年,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之一、其综合实力在各大学中名列前茅,现为全澳学生数排名第一的大学,也是享誉世界的密集研究型大学,被评为澳大利亚五星级大学。优势专业:商业与经济学、信息技术、教育、物理、艺术与设计、工程学、法律、医学、电影与电视制作、体育推广和项目管理、社会社区福利等。申请要求:商科:211大学GPA75分以上;非211大学GPA80分以上工程类:GPA75分以上语言成绩:雅思总成绩不低于6.5分,阅读和听力的单项成绩不低于6.5分,口语和写作的单项成绩不低于6.0分;个别专业对于语言成绩的要求更高。申请截止:最晚在开学两个月前提交申请,有些课程在开学四个月前就截止,学校建议越早越好。五、培养最多百万富翁的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新南威尔士大学成立于1949年,于2013年被欧洲领先财富管理权威杂志Spear’s和全球财富研究机构“财富观察”评为澳大利亚第1,全球第33的"百万富翁生产工厂",是培养出最多百万富翁的澳洲大学。其强项学科为商科和工科,且出了澳洲首富施正荣(太阳能专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导师获得过该项诺贝尔奖),因而工程专业更加名声大振。优势专业:工程系(澳排名第一)、太阳能、建筑、金融、工业设计、法律、社会科学、房地产与建筑管理专业、传媒、文化与科技专业等。申请要求:商科:211大学GPA75分以上;非211大学GPA85分以上工程类:1年半的硕士GPA75分以上;2年的硕士GPA88分以上语言成绩:学生的语言成绩要求雅思不低于6.5分,单项成绩不低于6分;个别专业对于语言成绩的要求更高。六、学术殿堂大师最密集的大学——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昆士兰大学建校于1910年,是世界一流大学,招收海外学生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昆士兰州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昆士兰大学稳居澳洲前4,泰晤士报排名世界前43。其科学研究的经费及学术水平在澳大利亚的大学之中始终位居前四大。昆大校风自由自律、校友遍布产政经学界,教职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世界公认的各领域的精英。优势专业:生物学、计算机科学、食物科学、医学、法律、建筑环境管理与工程、商业创意产业管理医学放射技术教育学、健康学、人文服务学、国际酒店和旅游管理、新闻等。申请要求:商科:211大学GPA75分以上;非211大学GPA80分以上工科类:211大学GPA75分以上;非211大学GPA80分以上语言要求:雅思总成绩不低于6.5分,写作成绩不低于6分;个别专业对于语言成绩的要求更高。申请截止:第一学期在前一年的10月15日截止;第二学期在当年的4月15日截止。七、澳大利亚最美丽的大学——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该大学校园被誉为是澳大利亚最美丽的校园,是西澳大利亚第一所大学,也是澳大利亚进入2011年QS世界前一百名校排名中仅有的五所高校的其中一员。重点强调科研和教育是西澳大学的特点,大学以培养了100名罗兹学术奖得主和诺贝尔奖得主。优势专业:医学(特别是牙医)、会计、电力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及旅游、矿产专业、生物医药生态系统研究石油、天然气和矿藏的采集和开发、自然科学等。申请要求:商科:211大学GPA70分以上;非211大学GPA75分以上工程:211大学GPA70分以上;非211大学GPA75分以上语言成绩:本科生入学要求雅思不低于6.5分,单项成绩不低于6分;研究生入学要求雅思成绩不低于6.5分,阅读和写作成绩不低于6.5分,听力和口语成绩不低于6.0分。学校对个别专业的语言成绩要求更高。八、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阿德莱德大学Adelaide University阿德莱德大学是澳大利亚最古老最享有盛誉的大学之一,位于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市中心。自1874年创校以来,一直是澳大利亚的顶级学府之一,亦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的成员之一。截至2008年,阿德雷德大学曾培养出5个诺贝尔奖和101个罗德奖的获得者。优势专业:医学、酿酒与食品、健康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技术与电信、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申请要求:本科:完成国内正规本科大一的学习,成绩满足相应专业的要求或高考达到一本线以上;总分6.5,单项不低于6(托福90,写作不低于24)。硕士:取得国内相关专业的正规本科学历以及学士学位,成绩满足相应专业的要求;雅思总分6.5,单项不低于6(托福90,写作不低于24);教学硕士要求雅思7.5,口语和听力8分,阅读和写作7分。
如果想去澳洲留学自己申请的话,比较有困难,可以先在国内上预科学校,然后再申请出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出国人员培训部对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西澳大学,北外平均成绩≥75,雅思成绩≥ 6.5,达标保录。
大坏蛋make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牛顿(1642~1727)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23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它解释了当时所知道的天体的一切运动。同时,牛顿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的合成光。1687年,牛顿出版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里,他钻研了伽利略的理论,并归纳出著名的运动三大定律。除此之外,他发现的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界也有一席之地。1704年,出版《光学》一书,总结了他对光学研究的成果。 牛顿61岁那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此后年年连任直至逝世。作为举世公认的、最卓越的科学巨匠,他仍谦逊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1727年3月20日,84岁的牛顿逝世了。作为有功于国家的伟人,他被葬在了英国国家公墓,受到世人的瞻仰。 祖冲之(429~500)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华罗庚(1910~1985) 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于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后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在这里,他得益于熊庆来、杨武之的指导,学术上得以长足进步,并逐渐树立起他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1948年应美国一所大学骋请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妻儿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十分重视和倡导把数学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亲自组织和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他一生勤奋耕耘,共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作为数学教育家,他培养出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并形成了中国数学学派,有的人已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终年75岁。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勉的华罗庚,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陈景润(1933~1966)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候人。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 “怪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阿富汗小海参
1、墨尔本大学
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始建于1853年,是坐落于澳大利亚文化,艺术与工业中心墨尔本市的综合研究型大学 。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学术重镇,为AACSB和EQUIS认证成员。 墨尔本大学是澳洲六所砂岩学府之一,Universitas 21的创始会员和秘书处所在地。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太国际贸易教育暨研究联盟、英联邦大学协会的核心成员。
2、莫纳什大学
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世界百强名校,澳大利亚顶尖学府,澳大利亚常春藤名校联盟“八大名校”(Group of Eight)之一,澳大利亚五星级大学。1958年由国会建立,为纪念杰出的澳大利亚军人、学者兼工程师约翰·蒙纳士爵士,大学以其姓氏命名,官方中文名称为蒙纳士大学。
3、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又称为(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是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的一所综合型公立大学,是澳洲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同时是澳洲科技大学联盟(Australian Technology Network of Universities, ATN)中的五所科技大学之首。
4、斯威本科技大学
斯威本科技大学是澳大利亚一所综合型公立大学,建立于1908年。斯威本科技大学是澳大利亚唯一一所应邀成为欧洲创新大学联合会(ECIU)成员的大学,亦是澳大利亚一所设有TAFE学院的公立大学。学校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市,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澳洲名校,是一所世界大学排名前500的高等教育研究型大学。
5、乐卓博(原名拉筹伯)大学
乐卓博(原名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最大的,发展最快的公立大学之一。在2017年最新的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列301位,等同于中国的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
拉筹伯大学有七个校区为海外学生提供课程,两个在墨尔本市(班杜拉与市区),一个在奥尔伯里/沃东加,一个在本迪戈,其他在维多利亚州周边校园,使海外学生得以在本地独特的环境里参加课程的学习。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