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53

nono521521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医疗保险会计做账实操培训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bcdeffggg

已采纳

养老、医疗、失业一般统称这社保金,分为个人交纳部分和企业交纳部分,因此对于这两部分的处理是不同的。 个人部分,应计入“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企业部分则计入“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 1、提取时: 借: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 (企业部分) 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 (个人部分) 贷:其他应付款—社保基金 2、交纳时 借:其他应付款—社保基金 贷:银行存款 3、从工人工资中收回个人部分 借:应付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 关于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先判断该员工是不是公司的正式职工,如果是,计入“应付福利费”,如果不是,一般不能报销,如果报销了,要计入他的工资总额,并按“劳务报酬”计交个人所得税。希望以上能帮到你!

医疗保险会计做账实操培训

331 评论(8)

木叶星海

计提时:

(一)个人负担部分

每月发放工资时扣除(按个人交纳比例,从中扣除)

借:应付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障金(代扣职工应交纳的部分)

贷:现金(实际发放的金额)

(二)企业负担部分

每月提取时

借: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

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障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三)交纳时

借: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障金 (单位 + 代扣个人应缴的金额)

贷:银行存款(总交纳的金额)

如何计算社保费:

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1、社保缴费基数

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指企业或者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费率,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金额。

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数据相挂钩。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确定的。每年确定一次,且确定以后,一年内不再变动,社保基数申报和调整的时间,一般是在7月。

企业一般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一半则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在我国,缴费基数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申报,依法对其进行核定。

2、缴费比例

缴费比例,即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费率。我国《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的征缴费率并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按照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的规定,对不同的社会保险险种,我们实行不同的征缴比例。

180 评论(12)

崔若若11

付大公司代缴本公司应缴部分时:借:其他应付款--大公司代缴社保;贷:银行存款计提本公司应缴部分时:借:管理费用;贷:其他应付款---大公司代缴社保个人缴纳部分:借:其他应付款---大公司;贷:其他应付款---甲员工; 贷:其他应付款--乙员工

267 评论(13)

王玉娜大王

1、计提个人负担金额时:

借:应付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医保(个人负担金额)

2、缴纳时:

借:管理费用--医保(单位负担金额)

其他应付款--医保(个人负担金额)

贷:银行存款

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177 评论(11)

WongQueenie

医疗保险基数调整的差异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单位应该负担的,一部分是个人应该负担的。缴纳医疗保险后对单位负担的部分,对应应付职工薪酬-医疗保险的余额(也就是计提和缴纳的差异),调整相应成本费用,如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对应代扣个人部分,对应其他应付款-代扣医疗保险余额,可采用余额退还职工,也可采用在发下个月工资的时候调整差异

148 评论(12)

勿忘归途

个人部分,应计入“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企业部分则计入“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

1、提取时:

借: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

(企业部分)

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

(个人部分)

贷:其他应付款—社保基金

2、交纳时

借:其他应付款—社保基金

贷:银行存款

3、从工人工资中收回个人部分

借:应付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

扩展资料:

层析法

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业务链法

所谓业务链法就是指根据会计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组成一条连续的业务链,前后业务之间会计分录之间存在的一种相连的关系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

此种方法对于连续性的经济业务比较有效,特别是针对于容易搞错记账方向效果更加明显。

记账规则法

所谓记账规则法就是指利用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进行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27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