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0

萤火虫696969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职业道德培训案例模板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蜜桃桃

已采纳

会计职业道德案例 出纳人员直接与货币资金打交道,可见这个岗位是非常重要的,从而对出纳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非常高,如果用人不淑,又遇管理失控,将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在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一个案例,通过分析可能会给您有所帮助和借鉴。 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从人才市场招聘了一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张×任出纳。开始,他还勤恳敬业,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都很满意。但受到同事在股市赚钱的影响,张×也开始涉足股市。然而事非所愿,进入股市很快被套牢,想急于翻本又苦于没有资金,他开始对自己每天经手的现金动了邪念,凭着财务主管对他的信任,拿了财务主管的财务专用章在自己保管的空白现金支票上任意盖章取款。月底,银行对账单也是其到银行提取且自行核对,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被发现。至案发,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张×犯罪,企业蒙受损失,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是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站在经济战线前沿,必须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因此企业在选人用人时,必须注重思想素质要求,并时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检查,避免道德失范以致沦为犯罪。本案例中的张×天天与现金打交道,思想防线一垮,道德缺失的一面就暴露出来,结果不顾一切地心怀侥幸以身试法,毁了自己,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能不说是企业用人的失误。 二是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根据规定现金要日清月结,要定期盘点,银行存款要有独立于出纳的人员进行核对,而这些基本的管理要求企业都没有做到。张×利用职务之便,反复利用银行支票“吞食”公款而不被发现,说明公司的货币资金管理严重失控。退一步讲,一个企业即使再疏予管理,但每年年终总要对各项资金尤其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进行核对清理吧,而张×长期作案而不被发现,充分说明了该企业财务管理的严重混乱。 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如在对印鉴的管理上,该公司印鉴虽然是分开管理的,但管理人没有真正负起责任,而是把银行印鉴交由出纳任意使用,给思想素质极差的张×钻了空子,这种分开形同虚设。按照规定印鉴与支票应由不同的人分开管理并存放保险柜内,保管人要自己亲手使用并审核支票用途,对已加盖印鉴的支票作废时要在支票正面写作废字样或打叉以示作废而且必须与有效支票存放在一起,不得撕毁,并作好记录。要由出纳以外的人员对支票等票据的使用号码进行登记,随时按号检查其连续性、完整性及使用情况,并与银行对账单的记录核对,如有舞弊,很快就可发现

会计职业道德培训案例模板

241 评论(10)

miumiu6571

建议去展凌职称考试网看看。

117 评论(12)

土耳其电信

1.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成本和遵守职业道德收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成本是指由于会计人员因违背职业道德,弄虚作假,编制严重失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等而承担行政处罚、解聘、吊销从业资格甚至负刑事责任等所付出的代价。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成本在于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遏制会计人员的不道德行为,使其取得的收益远远负于成本,使会计人员深深认识到会计作假,得不偿失。同时,为了鼓励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应在加大对不道德行为惩罚力度的同时,还应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补偿和奖励、提高薪水、晋升职务等与政治经济利益相关的一系列措施,更重要的是应建立一套能够增加道德积分并将其转换为长期收益的道德评价机制,使会计人员从被动的、外部强压的遵守职业道德,过渡到自觉自愿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意识。2.建立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1)建立全国的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体系,对全国持证上岗的1000多万会计从人员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检查。(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建立道德行为档案,凡是向各所有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都要记入会计人员道德档案,把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情况分别量化记分。(3)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评和奖惩机制,由会计职业道德监督组织对每个单位每年要抽查考评一次,对量化的记分达到一定分值时要登报,以示警告,并要付登报费用。对重大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又构不成刑事犯罪,并且考评记录屡屡不良的会计人员,主管部门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书。对每年检查中,职业道德优良者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奖励,以激励会计人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3.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机制,下大力气狠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起点,它是会计人员道德实践得以发展和延续的一重要途径,是会计职业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会计道德教育对增大会计人员的完美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外在的教育引导,培养会计人员的内在信念,是会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为此,应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后续教育。财政部应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材,在每年完成专业学时教育的同时,要完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学时,这可以由各级会计协会把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和档案记录结合起来,并提高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完善对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每年对单位负责人进行一定学时专业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与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奖惩与单位负责人挂起钩来。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提高固然离不开道德教育,同时也离不开每个会计人员自觉的道德修养。要使职业道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取决于道德修养的自觉程度。因为道德不同于法纪,道德不是按强制的、无条件的规定执行,而是通过内心信念力量的作用,反映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没有会计人员在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仅仅靠外在力量,即用法律、规章、制度去强制会计人员应该怎么做,很难取得良好效果。

333 评论(14)

静夜玄霜

唉,其它的我不说了。我就说,从史蒂夫的心理来说,和总裁其实是一样的。史蒂夫自己知道了这件事,向总裁进行了汇报。那么,他汇报的目的是什么呢?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既然他要向总裁汇报,那么,总裁也应向董事会通报。1、我倒是认为,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在一开始史蒂夫就不应该将会计资料擅自带出公司,并放在打猎时带的公文箱里,且保管不严,未上锁及设密码,以至于信息外漏。但是,信息外漏的后果是什么呢?其实并不很严重。只是鲍勃购买了大量该公司的股票而已。但是,鲍勃不买,其他人也会买。只不过股票资源的分配倾向于鲍勃而已。而且,如果鲍勃没有看到该会计资料,谁又能保证他不会购买该公司股票呢?鲍勃一个人的资金,不会占到公司的很大比例,且鲍勃并未将该信息透露他人。所以,鲍勃个人买卖公司股票,对公司股票的市价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起不到操纵股市等作用。唯一的后果就是,鲍勃因为获取了内部信息,而赚取了本不一定属于他的股价上升的利益。而这笔不当得利,又在鲍勃弥留之后,捐赠给了慈善机构。所以,个人认为,尽管会计信息泄露,但后果不严重,尽管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应该报告,但报告时机已晚,起不到什么实质性作用,除非象总裁那样,将史蒂夫裁员,对整个公司起到警示作用。所以,个人认为,史蒂夫可以不将该事情报告给总裁。2、我并不认为史蒂夫报告总裁该事很道德。原来信息外漏的后果并不严重,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影响。史蒂夫报告的初衷是希望总裁能够理解该事并对此守口如瓶。这种想法并不道德,这就相当于想将自己的责任转嫁到总裁头上一样。3、在该案例中,商业秘密的价值在于:市场并非完全有效的,从而能够获取市场上其他人无法获取的内部信息(也就是商业秘密)的人,就可以凭借内部信息,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对待公司商业秘密:首先,要树立相应的保守秘密的意识。对于机密文件,不得随意带出办公场所。其次,要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在商业秘密的获取上,能够起到内部牵制的作用。单个人员不能获取完全的商业秘密。第三,要建立预防与补偿机制。一旦出现商业秘密泄露,公司将如何予以亡羊补牢。第四,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予以惩罚。

12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