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无涯子
CGA和ACCA的简单差别前面两个回答已讲明,ACCA在英联邦国家认可度较高点,国内认知度也稍微高。这个只是因为它的宣传上造成的,这两个不同的证书,无所谓哪个更优秀,这两个考试的具体制度比较不一样。你这个问题太笼统了,你如果想选一个学,跟你以后的规划有关,好好想清楚。
多多吃多多评价
我是学ACCA的,就我的感觉是:好好学就不会浪费时间和金钱。因为且不说ACCA的专业水平,单单是英语能力就有好大程度的提高!所以你需要一定的英语水平才考虑去学习。。。。而且我觉得我学了的感觉是:难!所以你需要课后看很多资料自己学习。同时,与国内的会计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也要花时间去自学(因为我们没有上国内会计过多的课)。所以,你要考虑清楚这个过程的困难,特别是里头相当复杂的合并报表之类的东西,但是,学习出来后,能慢慢考就能有很大的前景,10年考14门(我们能免试前面的9门)。。。。。。加油吧~~~~ 补充一点:ACCA是看区域的,看你以后想在什么国家发展,像法国、澳洲、美国之类的,他们并不是普及认同ACCA的制度的,ACCA适用与英国之类的国家。
千羽YUmi
ACCA-偏重会计,特别是工商业会计-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高层。ACCA难是难在考学生分析能力,和实践的结合.比如ACCA考试中,通常是给出一段话,让对该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而且给企业建议。CIMA-偏重管理会计-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企业会计高层。CIMA:15门, 单门来说通过率比ACCA高.很注重分析能力,对中国人来说难度比较大。ACCA和CIMA在国际都被视为会计业的金领证书。但是由于cima进入中国时间较晚,知名度较低,许多企业在不清楚这张证书的情况下认可度较低;而acca进入中国时间较早,知名度较高,企业的认可度之类的也相对较高。所以,对于以后想出国发展的同学来说,学习ACCA和CIMA都是不错的选择,两张证书都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非常扎实的基础;而对于以后想在国内发展的同学来说,建议选择ACCA,毕竟国内企业对于知名度较高的证书还是比较青睐的,而ACCA比CIMA在国内更知名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海飄愿瓶
1、从规模上看成立于1904年的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及最具规模的国际性会计师组织之一,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拥有约72000名会员和165000多名学员。 加拿大公认会计师协会(CGA)是加拿大第二大会计师组织,在全球拥有6万多名会员。目前,CGA分别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开设专业会计师培训课程。2、 从考试和培训形式上看, ACCA、CGA比较相似,都使用原版教材,考试均采用全球统一的原版试题。但ACCA为全球考生设置了40多种当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税务试卷,包括中国。 3、从报考资格上看,这几类洋会计师资格考试都要求报考者具有一定的学历水平和专业资格,如ACCA要求考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CGA要求考生具有专业资格证书,如会计师证书等。4、 从认证程序上看考生要取得ACCA会员资格,除了要通过14门专业考试外,还须在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和审计等相关领域取得三年工作经验。CGA课程实行大学学分制,考生只要通过18门课程考试就可以毕业,然后申请CGA会员资格。5、 从证书权威性上看ACCA会员资格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确定为法定的会计师资格,会员可从事审计、税务、破产执行及投资顾问等专业会计师的工作。此外,ACCA的会员可在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和工商业企业中从事财务工作。2000年,ACCA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合作,使考生在获得ACCA资格的同时有机会获得合作大学的理学士学位。CGA是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美洲国家会计师协会、亚太会计师联盟和国际会计同盟四个国际性会计师组织的活跃成员,因此CGA资格被许多国家认可,特别在北美地区6、从教学内容上看ACCA更象MBA的教材,其中不但包括财务,会计,审计,还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环境控制等等,可以说是非常“博大”的,所以对于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大的帮助;而CGA更偏重accounting,auditing,financing,让学习者获得更为“精深”的专业知识内容。仅考虑教学内容的话,如果是专业人员,如审计师,会计师,则cga较好;而acca则适合管理人员,有利于更加宏观的透视企业状况
枫糖17苹果派
ACCA要考14门,CICPA只有五门,ACCA还涉及财务领域以外的知识,如MIS系统,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和供应链的管理等等,即使在会计领域,ACCA的合并报表、税收筹划等方面也比较深。但似乎我碰到的人都觉得CICPA还相对难一些,为什么呢?个人认为,CICPA的“难”不是在于其知识体系本身,而是它很难通过。可以分析对比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两者的“难”度的比较,感觉上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觉得,CICPA毕竟是用母语考试,学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上手。而且CICPA 只有五门,比较容易集中精力在一两年里搞定。但实际上,两者的难度侧重点不同。CICPA考试的难点是有意出难题给考生。引用FinalChapter兄弟的话“举例说明:CICPA考试的某些难点,诸如: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利息资本化,长期投资的成本法转权益法等等,95%的一般会计人员是不可能碰到的;只有作总账(负责编制会计报表)的人会遇到。”因而,给人的感觉是考题很难。而ACCA知识是循序渐进的,前几门课其实并不难。但其难点在于,用英文考试,语言本身是个难点。另外,考试案例题为主,可能很多中国考生,尤其是刚开始考的,会觉得一下子很难适应这样的考题形式。 2. ACCA的知识体系注重实际,尤其考试中案例分析题为主。因而,其主导的是让考生养成一种研究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而不是死背书本。这样,往往在实践中有相关经验的考生会对某些考试内容感觉得心应手,而对那些自己不太理解的东西又会有兴趣去学习。 CICPA沿袭的中国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以书本为纲,考生一定要把书上的东西搞清楚才可以考试。而实际上,其知识体系与应用是脱节的,考生实际学到多少东西并不重要。考试也紧紧围绕书本,超出范围的题不多。即使有书本以外的东西,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有意要难倒考生,而不是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 ACCA只给出一个考试大纲和学习指南,所有市面上的复习备考书都是出版公司和培训机构根据大纲、指南、历年考卷、多年教学经验专门撰写的。因而,书在ACCA备考的过程中不是“圣经”,基本上不用背书,只要熟读就可以了,只有少量的概念要背一下。考试中有时会遇到一个问题或名词在书上从来没见过,但分值不会很高。这就要靠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工作经验,或是在财务杂志上看过的东西帮忙了。 而CICPA教材是中注协出的,考试的内容,尤其是客观题每字每句都出自书本,所以,一定要花时间背书。对于上班的人来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很多人都是请假几周在家猛看猛背猛做题,才得以通过的。 这可能是CICPA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难通过的原因之一。在网络上颇有名气的“朵拉”曾经这样写到: “让我头痛的是《经济法》和《审计》,经济法太厚而且太枯燥,我看着看着就打瞌睡,不过后来我看了历届考题,发现这科重点非常突出,80分的内容都在其中半本书里,所以我决定就仔细看重点,争取在80分里拿到60分。而审计我从来没做过,简直象看天书一样,从网上看别人的经验,都说要背前半本书,我想没办法那就只好背了。 2000年9月的考试结果让我惊喜交加,惊的是居然是我自以为最拿手的会计和财管没过,喜的是经济法和审计过了。”可见是背书的重要性。还有一位网友说过:“就我个人的复习感觉来说,ACCA越到高级,越偏向于知识的实际运用,而CICPA更多的是题海战术可以练出来的,比较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4. ACCA的考试除第一级有少量客观题外,基本上都是案例分析,小一点的题,叫scenario question, 类似于简答加简述,20-25分一题;大一些的题叫mini case study,60分一题,要用将近两小时时间才能答完。ACCA阅卷用的是加分制,即答题人有说到点子上的地方,或者基本方向、思路与参考答案相同或类似,就可以有加分,整张卷子加满50分即可以及格。即使和标准答案不同,只要阅卷老师觉得你有理有据,也可以加分。所以这样一来,对考生来说拿分相对容易一些。而CICPA有相对较多的客观题,错了就错了,是非题还要倒扣,所以要得高分挺难的。评分方面用的是传统的扣分制,即以参考答案为准,从满分开始有一处错误就扣一分。这样,考生往往没把握的不敢随便写。而ACCA由于很多案例是开放式的,鼓励大家按自己的想法答题,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即使是在答卷上写了完全没关系的内容,也不会扣分,最多也就是得0分而已。 5. ACCA考试多半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必答题,另部分是选答题。必答题都是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可以针对性地准备。而选答题,如果运气好的话,考生可以正好避开自己的某一个知识盲点,而将精力放在自己会做的题目上。 CICPA应该是没有选答题的。不知最近几年有没有变化。 6. ACCA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专业考试。虽然大纲每8-10年变一次,又是全球有不同国家的几十万人在考试。但它的通过率一直稳定在45-50%左右(第三级的前三门难一些,大概38%-45%)。 再加上一直公开所有考题,因此,大家对它的难度、深度比较容易把握。而CICPA的通过率,忽上忽下,难度也时难时易,及不稳定,很难把握。有时还故意避开重点知识,出些老师学生都想不到的超纲题。因而,通过CPA就象是中彩票一样说不准。另外,这几年CICPA的考生人数逐年暴增,考试难度相当又加大了(通过率变化不大)。总而言之,并不是说ACCA一定比CICPA考试容易。只是想说,ACCA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其规律的考试,只要认真准备,你会对自己的水平比较在哪个水平有把握。本人拙见,如有不妥,望指正。
芥末花vera
美国的USACPA,欧洲的ACCA,这些在国内是没有效力的。国内只认可CPA的审计报告。所有国外会计师公会一样在中国大陆是没有法定地位的,是不能审计上市公司的其中包括ACCA和AICPA。CGA在加拿大本国也是在2004年安然事件后才得到加拿大部分地区的法律认可的。
肥仔美金
CGA是加拿大的注册会计师,在加拿大认证度还挺高。ACCA英国的,在英国认证度不是特别高。但是在中国ACCA认证度很高,如果在中国找工作,比较有优势。ACCA和中国注会准则更像,如果你同时考或考过CPA,会很有用。考ACCA也比CGA成本更低。
守望的原罪
现在的确Alevel家教很难找到合适的,社会培训机构里面的老师多数都是在校的研究生或者大学生,不能够用全英文授课,我自己是直接找到国际学校里面的老师本人。某部分国际学校里面的老师,也会私下给校外的学生辅导一下,曾加自己的收入,他们自发组建了一个叫做“国际学校教师联合会”的群体,里面的老师还是很靠谱的,都是全英文授课,孩子要是英文不好,人家还不愿意带了,而且是先听课后付费,直接是付给教师本人,你在谷歌里面输入“国际学校教师联合会”就能够找到他们,不过他们时间都很紧张,考试前基本上是上不了课的。另外网上有篇关于如何找Alevel家教的帖子,您可以参考一下。随着A-level在中国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A-level学校出现,同时刺激了A-level培训或者A-level家教行业的发展,那么如何选择A-level的培训或者寻找A-level家教教师成为一个让众多家长头痛的问题。而目前开始有某些社会机构开始运作A-level项目,发现许多根本就不懂的A-level教学,从来就未参加过考试委员会培训过的教师,在给我们的学生上课,而且是毫无目的,毫无经验的上课,尤其在面临中,英,美三国的某些概念的区别的时候(注意即使英国本土不同的考试委员会之间在某些学术概念上都还有争议,就更不用说中国和英国的区别了)经常使我们的同学是越教越糊涂,和英国的大纲完全相悖,这是很严重的,这些培训机构中根本没有在职的A-level学校里教师在里面做的,本人作为业界的还远谈不上算的资深的教师教师给大家一点粗浅的建议,便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师。第一,建议家长直接找自己孩子的A-level教师做家教或者请自己孩子A-level教师推荐的适当的教师做家教,因为孩子最终的考试成绩是会和教师的最终考核挂钩,所以其实教师会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当然外教未必,这也是家长很头痛的地方,其实学校也非常头痛。第二,如果自己学校的教师实在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做或者孩子觉得不是很适应自己在校教师,那最好的途径无疑是网上搜,但是此时大家一定要动用几个关键词“A-level 培训”, “A-level 家教”,“A-level 辅导 ”等,同时一定要注意该网址后面是否有“推广”或者“赞助商链接”的字样,如果有则为机构的广告。一般广告都被排在搜索的前5个。能够找到在校的老师本人,这样就不用为广告费买单了第三,问清楚教师是哪个学校的,可以从这个学校的网站上查阅到这个教师,所有的A-level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网上都有绝大多数的教师(除个别新教师)第四,A-level学校里的教师原则上都是具备全英文授课能力(至少在北京或者上海的A-level学校的招聘条件是这样的,当然也有极少量英文不是很好的中国籍教师,但是一般都只是教授A-level预备课程),A-level主讲教师一定是全英文授课,所以给孩子请家教的时候,尤其是一对一的时候,原则上可以要求教师用全英文授课,孩子不懂的时候,再请老师用少量中文解释,一般社会培训机构里都是请在校大学生或者研究生等授课(给授课教师一般100元/小时),很难能够全英文,同时注意教师的发音,一般北京上海的A-level主讲教师都是海归,发音不错。 我本人也有学生曾经在某机构(人大附的同学都知道)学习,实话实说机构里面的“老师”也是人,要生存,赚点钱,劳动所得,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欺骗不懂英语的家长以及不了解A-level的同学就不对了,校外补习A-level的同学有些基础的确不好,说实话在某些机构看来这就是最好忽悠群体。根据同学们的反应,忽悠方式一般如下:忽悠方法1:一般A-level学校里的教师做家教的收费较高,为了吸引生源,社会机构的单位课时相对会较低,让家长感到比较实惠,但是由于机构里的教师并不像全日制学校中的教师有足够的课上,所以一旦有一个学生开始学习,把课时延长是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如何延长课时了?大量练题,一上课就是做题,做一道讲一道,这样相当于家长花钱是去机构坐着做题的,变相的提高了学费。忽悠方式2:声称保A,甚至还有签约,如何如何?我请教过业界高手,他们这么多年的经验,其实都不敢保证学生一定能够考A,最多只能说可能性,培训机构实在只是一种招生手段罢了。忽悠方式3:声称使用全英文授课,结果实际授课是几乎全部为汉语。忽悠方式4一对一收很高的价格,用高价来突出自己质好,其实高价未必质好,只不过是一锤子买卖,裁一个算一个。忽悠方式5:将英文教材翻译成中文,让老师用中文讲,注意将来孩子的考试中会有大量要写的,即使物理和化学也是这样,当然工商,会计更是了。学生没有足够的英文阅读,是很难写的出来的。注意机构教师一般只讲选择题,回避笔答题。忽悠方法6:声称自己做了多年A-level,却无法说清楚是在哪个正规的A-level学校授课。忽悠方法7:声称自己是教师本人,但是家长的学费却是通过支付宝或者账户转账乃至现金交给第三方,注意只要费用不是交给教师本人的,基本上可以很肯定的说,就是商业培训机构,此刻您支付的学费至少一半以上,就被机构拿走了,教师甚至只能拿到实际学费的20%,尤其是大品牌的机构。客观的说没有任何培训机构能够对学生的成绩负责,毕竟家长是将8万块钱送到的全日制学校,最后的压力还是压在在校教师的身上,同时也呼吁业界的教师最好多抽出点时间给自己的学生补补课,即使自己不方便也可以推荐别的靠谱的老师,而在校老师也不要收费太贵,其实家长也不容易,好几个家长都提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建议可以找几个同学一起补,分摊一下,减轻家长负担。此文完全为抛砖引玉之作,请各位同学和家长,教师多多补充,尤其是忽悠方式,大家都来曝曝光,免得以后的学弟学妹在被忽悠
午夜的咖啡香
当中国的家长开始独立思考起孩子究竟该如何选择求学之路,才能避开凶险的国内高考独木桥的竞争,以及大学毕业后激烈的求职与前途之争,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开始运筹他们的未来!让年幼的学子独立出国求学,必定会遇到诸如生活、语言等方面的种种困难,让家长们为此担忧,但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让孩子越早融入当地的学习生活当中,他们就越早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环境。然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孩子过早出国会让家长不安,况且,国内的教育也有优势,比如在初高中,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上具有明显的基础优势,放弃也是一种损失。因此,提前介入英联邦国家通行的GCE考试的准备和学习当中,不失为明智之举,既不耽误基础学科的学习,又不落下英文及以英文为介质的各科基础课的学习,让国外的课程在国内同期完成,可谓一举兼得。长春O水准词汇精品班,为那些提早准备出国的学子们带来了福音,通过O level 词汇预备级以及Math,Physics,Chemistry,Biology,History,Geography等科目的系统学习,奠定良好的词汇及英文听说能力,尽早适应英联邦教育体制下的学习生活,提前预定跨越新加坡等英联邦国家教育大门的“机舱”。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