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3

美美吻臭臭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理论的层次不包括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洲洲大肚皮

已采纳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发展的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门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因而,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必将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产生直接的影响。但目前会计学界对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主要偏重于某一方法或某些方法的介绍、比较或是将各种方法进行简单的罗列,而缺乏全局性的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和各方法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应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分层次的大系统,在每一层次中,各方法应能自成体系,不会相互有所重复或包含,而上一层次的方法可以普遍适用于下一层次。以此作为思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可分为4个层次:第1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信息管理论等;第2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中思维加工的形式和方法,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第3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运用方法,包括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第4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数学、统计、经验等获取感性知识的方法以及研究会计对象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他们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下: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础是从事会计理论研究所应持有的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考察和研究事物所应持有的一些基本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事实为根据,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研究一切事物和社会发展史,强调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二)现代信息管理论,包括“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新三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它主张要注意以下六大观点:(1)整体性观点,即会计及会计理论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从本质上讲,整体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大于各部分之和,整个系统有不同于它的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运动性规律。因而在研究会计理论时,必须从会计整体出发,全面思考,注意会计整体的集合性,考虑如何从提高集体功能的角度去提高和协调各要素的功能。(2)相关性观点,即会计系统、各组成要素和会计环境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时,必须从这些关系出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3)结构性观点,即会计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有一定方式和秩序的,它形成了有序的结构。(4)层次性观点,即会计系统和会计理论是由处于不同层次的各个子系统组成的。(5)动态性观点,即会计系统和会计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一定会计环境的影响,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6)目的性观点,即系统及各个子系统都有其各自的运行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该系统应有哪些要素组成,各要素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三)逻辑实证主义,它认为一切关于事实的知识都是以经验的确实材料为依据,即凡是与事实有关的知识领域,都要以确实的实际材料为依据,具有可证实性,它是实证研究法产生的思想基础。(四)证伪主义,它认为在有限的、确实的事实上得出的命题可能是不正确的,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证伪某一全称命题。

会计理论的层次不包括

102 评论(13)

蓝莓嘉人

一、会计应用理论的概念及其特征 什么是会计应用理论?目前会计界仅有少数学者作过说明或论述。 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于财务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的理论,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各项会计实务规范,作为会计实务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应用理论的全过程,是引导和制约会计工作的标准、评价会计工作的依据。”(陈国辉,1997)笔者认为,会计应用理论不局限于“方法性的理论”,还包括会计核算程序理论等。同时,会计应用理论也不局限于财务会计,还包括管理会计。并且,会计应用理论的主要内容不是制定和实施各项会计实务规范,会计理论是会计规范制定的依据,但是会计理论本身并不包括制定会计规范。 另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依据会计目标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而形成的,用于指导会计实务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技术的实用性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的问题,解决会计工作的运行规则的制定与完善的问题,对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贺茂清,1998)这种观点没有将会计目标纳入会计应用理论,而会计目标作为对会计实践活动质和量的要求,应该属于会计应用理论的范畴。同时,会计应用理论也不仅仅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还包括一些“质的规定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直接用来解释、评价、指导会计实务和会计报告行为,并对其变化和由此而产生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以预见的一套理论体系。”(高允斌,1993)该定义的特点体现了会计环境对会计应用理论的影响,但没有说明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上述观点的甄别和分析,笔者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会计应用理论来源于会计基础理论,是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基础理论是会计理论中最一般、最本质的理论概括。应用理论由基础理论延伸而来,其内容更为具体,更为广博。例如,在基础理论中,说明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但这一表述过于笼统、抽象,因而在应用理论中将其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会计科目。 2.会计应用理论可以直接指导会计实践。基础理论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会计,体现的是会计活动的一般规律,很难直接用于指导会计实践活动。应用理论运用基本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价值理性认识探索开辟应用的途径,这样就可以把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术,直接用于指导会计实践。 3.会计应用理论受会计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会计目标不同,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应用理论也必然存在差异。例如,在会计目标中,应以相关性优先,还是以可靠性优先,不同的国家和企业选择不一样,从而影响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一系列的理论选择。但是,只要这种选择是与特定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就是正确的。基础理论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内容较为稳定。虽然对同一基础理论存在不同观点,但“真理”(即正确认识)只有一个,这与应用理论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与特定会计环境相关的,由会计基础理论延伸而来,直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会计应用理论的内容体系 会计应用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准则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两个方面。“前者是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后者是对‘会计人’的规范。”“会计准则理论至少应该包括:什么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功能如何、会计准则由谁及如何制订、会计准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会计行为理论“可具体化为四个部分:会计行为是怎样形成的、会计行为的主体是谁、会计行为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会计行为如何优化。”(吴水澎,1998)这一观点提出了对“会计人”的研究,很有启发意义。但是,我们认为,用会计准则理论来概括所有会计技术规范理论,并不合适。对于会计实务中的某些具体操作理论,如会计管理理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 2.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一套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其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会计准则结构内容理论和会计准则实现理论。其中:(1)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制定的动因、模式、目标、方法与价值取向原则;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轨迹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2)会计准则结构是指“各条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准则内容是指会计准则具体“包括的条目”。(3)会计准则实现理论主要探究“会计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包括会计制度理论和注册会计师理论等内容。”会计制度理论是会计准则的具体化和制度化,主要研究如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制定出适合企业经营及业务特点的会计制度,以规范会计实务。另外,会计制度理论还包括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理论。其中,会计方法理论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的理论依据或基本原理。(陈汉文,1996)这种观点将会计应用理论界定为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虽然有利于强调会计准则在会计应用理论中的重要性,但显然很不全面。例如会计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管理方法,虽与会计准则无关,但仍属于会计应用理论。会计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 3.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分为会计规范理论和会计实务理论两部分。其中,会计规范理论包括会计法规理论、会计准则理论、会计制度理论、会计道德理论;会计实务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程序方法理论、具体会计应用理论。(劳秦汉,2000)但是,“会计规范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它几乎可以包括一切对会计运行具有影响的要求。”(刘峰,1996)会计规范既可以包括对技术的规范,也可以包括对人的规范,甚至包括其他规范。显然,会计规范理论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科学性欠缺。并且,从该观点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也不全面,没有包括会计教育、会计文化等“以人为本”的会计理论。 我们认为,会计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因而直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应用理论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技术(客体)的理论,一是研究人(主体)的理论。而在实际工作中,直接指导会计实务的技术可以是会计准则等,也可以是其他操作性的方法或理论(如会计制度设计理论、会计具体核算方法等),相应地,研究技术的理论又可以分成研究技术规范的理论和研究实务操作的理论。因此,我们将会计应用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和会计行为主体理论。三者的内容分别界定为: (1)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主要研究会计技术规范制定的有关理论问题,直接指导会计技术规范的制定。目前,世界通行的会计规范形式是会计准则。因此,会计准则理论是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制定原则、制定基础(导向)、制定模式等内容。 (2)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主要说明如何从事会计工作,直接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实务操作理论是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概念结构的具体化,内容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会计核算实务理论,还包括会计监督实务理论和会计管理实务理论;不仅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程序,也包括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计价的先进先出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等等。 (3)会计行为主体理论。以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如何优化会计行为主体,从而提高会计实践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内容包括:会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心理、会计公共关系、会计人才市场、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文化等问题。 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会计行为主体理论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应用理论体系。 三、关于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的思考 会计理论脱离会计实践,一直是我国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会计应用理论研究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部分应用理论研究滞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许多新的经济领域和经济问题不断出现,如衍生金融工具、股票期权、网络经济和各种复杂的资产重组业务等,都需要相应的会计理论为指导,而我国相应的应用理论研究却未能及时跟上,既导致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也导致了实务中的“混乱”。(2)部分应用理论过于超前。在介绍先进国家的应用理论(特别是在管理会计的应用理论)时,许多同志往往无视中国国情,将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不加分析地“全盘移入”。有些甚至在国外就被认为脱离了实践,更不说在我国的运用了。这必然造成许多研究成果只能是“理论探讨”,而不具备任何“应用价值”。 我们认为,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一是必须充分认识会计应用理论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二是要尽早构建会计应用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指导会计应用理论的研究;三是应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会计问题,从而避免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脱节。 答者: 北鼻♀可耐 -

273 评论(12)

李小姐梦游记

您好,会计的基本理论是指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对象、会计智能等。如果从会计的核算主题来说,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的核算对象,会计所核算的就是企业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以及资金的退出(8)。

350 评论(9)

sailwithjada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动态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20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