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2

米帅峰峰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国艺大厦中经会计培训学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情左面右面

已采纳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由原广州市第一商业学校、广州市第二商业学校、广州市贸易学校三校合并组建而成,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6928人,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50人,其中高级讲师69人,师资力量在省内中职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占地面积6万㎡,校舍建筑面积6.6万㎡,是广州市教育局直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秉承“创新、创优”的办学理念,紧跟经济全球化和商贸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紧贴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努力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目前学校开设主要专业有会计、物流、电子商务、文秘、眼镜验光配镜与营销、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商务英语、工艺美术、动漫设计等。其中物流、电子商务是广东省重点专业;眼镜验光配镜与营销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广州市重点专业。为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还与广州市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市电视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开办多个专业的大专学历教学班,与高等教育衔接;学校开设技能鉴定站,举办技能鉴定培训班,每年为社会培训和鉴定各种技能人才,达几千人次,拓宽学校的办学领域。 学校视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强化教学管理,全面实行学分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职教特点,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在广州市各大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广交会、物流企业、广州大厦、计算机公司及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大企业建立了实习和就业基地。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2%以上。 建设现代化的教学实训体系,是职教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学校拥有目前国内设施先进的眼镜验光实训室;首创国内使用世界先进的企业大型电子商务网络系统集成软件(美国oracle电子商务套件)开发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系统,沙盘模拟综合实训系统、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作为教学实训之用;建设设施先进的物流专业实训室,配备现代化物流管理软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拣货系统,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及其配套设施,无限射频终端技术设备等。“宽口径、重能力”,让学生掌握多种专业系统知识和操作技能,接触当今最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多种电子业务岗位需要,拓宽就业面。 学校努力打造信息化校园,完成了高层面的系统集成,使学校的行政、教学、实训等各种资源的管理全部实现了信息化;使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网络智能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智能排课、网络成绩处理、电子卡学籍、网络学生管理等,有效地保证了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学校教学课室全部配备了宽带网络、多媒体双向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教学资源库为教学和实训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和案例。 学校基础设施齐备。公寓式学生宿舍配有热水、冷热直饮水、电话、网络,宽敞明亮的饭厅,400米跑道运动场,游泳池,连接互联网的电子阅览室,藏书21.2万册的图书馆,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多次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先进单位”,多位教师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校长、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为广州市以至广东省的职业教育做出较大贡献。

国艺大厦中经会计培训学校

153 评论(12)

张家阿婆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东莞城市学院是一所工科类学校,有商学院、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等专业。建校18年。

学院简介

东莞城市学院始建于2004年,其前身为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09年,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2011年,学院择址东莞市寮步镇建设新校区;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东莞城市学院。

截至2022年3月,学院下设14个二级教学部门,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建有97个专业实验室、218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4个校级科研机构,与2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关系。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数超15500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9月,东莞城市学院建立了以管、工为重点,管、工、经、文、法、艺、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3个教学单位,45个本科专业。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卓有成效。学校现有机械工程,工商管理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设计学、社会工作、保险学4个校级重点学科。学校会计学专业入选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保险学、金融学、数字媒体艺术8个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建设为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保险学、物流管理、安全工程建设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同时,学校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媒体艺术、财务管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省级特色专业在建项目,工商管理、金融学2个省级重点专业在建项目。 学校现有用友&新道数智产业学院1个省级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现代智造产业学院2个校级产业学院。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近千人,其中具有博士、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扎实、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学校内涵式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学校2019年建有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设立了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助推教师成长与发展,并聘请全国知名教授、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不断充实和增强师资力量。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教职工退休生活保障,学校2015年为教职工购买企业年金,成为广东省首家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高校,受到教育部门与社会的高度赞誉。

教学建设

学校办学以来获得五个省级教学成果奖。“新机制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特色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个成果获得广东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知行一体的教学模式”成果获得广东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基于STEAM的机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2019年广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企协同、宽融分合’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获得2021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在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突出应用型教学,学校建设有97间实验室,总面积约23677㎡。涵盖机械、化学、土木、电子信息、计算机、资源与环境、会计、管理、金融、艺术设计等专业领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 1 个、省级工程训练中心 1 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 1 个、省级大学生实训示范基地 1 个。每个专业至少有5个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截至2022年4月,学校与219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在校政行企联合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其中,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东莞城市学院华为云学院人工智能中心”合作协议,在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合办“华为创新班”;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协议,在财务管理专业合办“云财务管理会计师”班;与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土木工程专业开办“鸿高创新班”;在财会类专业与楷博财经教育共建“ACCA班”;在物流管理专业与美宜佳合作开设“美宜佳店长班”;与北部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保险学专业“保险学菁英班”;在会计学专业与东莞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共建“CPA创新班”;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引进德国“双 制教育模式”,联合东莞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伟易达(东莞)电子产品有限公司、东莞市精雕职业培训学校共建创新实验班等。

学术研究

学校科研能力逐年提升,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3月,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820余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68项。

校主动服务东莞,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2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关系,组建了高等教育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移动终端多媒体研究中心等24个服务东莞的科研机构。推动切合地方需求的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双赢目标。

合作交流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与境外高校的深度合作或联合培养学生。学校已与香港都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30多所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深入开展各类交流项目,其中包括:学期交流、3+1本科双学位、硕士研究生保荐等合作项目。通过开展一系列境外交流学习项目,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师生们可体验已对接优质课程与优质教学质量,深入感受跨文化交流,拓宽全球视野。

学校加大教师出国(境)研修、讲学的力度,派遣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国外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校进行访问、研讨,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学术及教学交流平台,持续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走都会大学创新性、应用型的办学道路,主动融入城市发展与行业需求,植根东莞、服务湾区、着眼全球。学校作为都会型大学全球联盟发起成员校之一,国际交流中心作为联盟的秘书处单位,学校与联盟各成员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上,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校在国际都会城市发展的影响力,为师生创造更多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

文化传统

校徽整体颜色为绿色、生命绿。绿色代表着朝气蓬勃,是无限希望的象征,喻意城院学子风华正茂,学校发展充满活力。

校徽是“城”字的变形,从整体立意看,代表着“城市学院”校名,同时也包含城市——“东莞”之意,寓意“立足东莞、服务东莞”的理念。

校徽中竖的部分“川”字造形,象征着城市巍峨伫立的高楼大厦,整体风格昂扬向上,挺拔伟岸,代表城院人众志成城,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的精神。• 校徽中横的“圆环”造形,寓意“全球视野”,代表我校办学国际化,打造国际化都会大学。

校徽“圆环”造形与“川”字造形的融合,代表学校地处东莞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就业状况

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全市现有民营企业51.8万户,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纵观东莞各大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有增无减,每年约录用10万毕业生。我院坚持面向东莞市场办学,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而学生专业基础扎实,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空间广阔。

259 评论(11)

gaooooo汪汪

你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 广州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登录官网就可以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17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