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6

姗姗爱C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上盘查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冰河水心

已采纳

企业资产管理(EAM)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并且之于重资产的制造业和轻资产的服务业相去甚远,本文所述语境皆为轻资产的服务业,且以办公资产为主,即使在制造业企业中通常也会拥有此类资产。办公资产,在国内传统财务管理上通常被列入“固定资产”的范畴,而在国外FM管理模式中则被称为FFE(Furniture,Fixtures & Equipment),直译为“家具、固定装置和办公设备”,也有时候只使用FE。

(科力普省心购,晨光旗下办公用品一站式采购平台)

1、什么是固定资产?我们首先给固定资产下个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或控制的、期限超过规定年限、单位价值在规定限度之上,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电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器皿家具用具、自制设备,以及符合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资产等。对于不属于企业主要经营设备的物品,只要其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并具使用年限在2年以上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主要是通过对固定资产实物盘点进行账务核对,以便真实地反映其实有数量和分布情况,如有盘盈盘亏海英查明原因

固定资产盘点的主要内容包括:

固定资产的账、卡、物是否相符,有无丢失、损坏及未经批准擅自外调、外借、外售等现象;设备保管是否完整,有无拆套、拆件等现象;设备维修保养情况,设备检修是否及时,有无带病运转现象;房屋建筑物是否完整,有无随意拆除或改建等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是否及时办理手续,计提折旧是否正确;

3、资产由谁负责?

在大型企业中,各部门设立资产管理员是较为常见的做法,她们通常为部门秘书来兼职承担这一职责,但是她们无法真正为此负责。我们可以把固定资产按可移动性切分为几类:

(1)员工可以随身携带的小件资产,如激光笔等数码产品等,自然会交由员工全权负责;

(2)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随意搬动的大件资产,如办公桌、大型办公设备等,这些一般不会出现丢失现象;

(3)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型资产,如投影仪、椅子、小推柜等,它们既无法由员工来负责,也无法由资产管理员来负责。即使是公司规定要求由资产管理员来负责,她也不会负责的,因为只要出现丢失情况,她一句话就可以免责了:“我又不能时时刻刻在这里看着它,我不在的时候有人拿走了我能怎么办?”。

第三类是最容易出现“丢失”现象的、但并未真正丢失,实则其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动。

4、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报废时,须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单》,部门领导审批签名,行政部门根据申请报废事项,组织企业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申请事项及资产

实物进行评估,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单》上签署评估及处理意见,呈报上级部门核准后,办理相关报废手续。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固定资产可申请报废固定资产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通步耗损(腐蚀严重、绝缘老化、磁路失效、性能低劣、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生产率低、耗能高),最后完全丧失使用能力,确实不能修复改造使用的,包括已提足折旧的正常报废和未提足折旧的提前报废。

虽可以修复使用,但修理费用超过其重置价值85%以上的固定资产。

不能动迁的设备,因工房改造或工艺布置改变必须拆除的。

因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而毁损,经鉴定确实无法修复利用或无修复价值的固定资产。

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因地面塌陷等原因而易造成危险事故的房屋、建筑物;阻碍生产建设而需要拆除的房星、建筑物;因整体规划需要折除的房屋、建筑物。其它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使用会产生大量不合格产品或危险的固定资产。

原则上维修费用小于净值的固定资产不予报废。凡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能再继续使用。经批准报废后,行政部门对实物进行处理,处理后对台帐及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更新,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依据批准后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和实物处理结果,进行帐务处理。

5、固定资产的出售固定资产如需出售处理,需由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出售申请表”,列出准备出售的固定资产明细,注明出售处理原因,出售金额,报上级主管审批。

固定资产出售申请经批准后,行政部门通知采购部门联系收购商进行作价处理,并对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出售日期,台账做固定资产减少处理。

其它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自联系收购商对固定资产进行作价变卖;

财务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出售申请表,开具发票及收款凭证,并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6、固定资产减值财务部门于每年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行政部门每年年末将固定资产卡片、维护记录、盘点资料等提交给财务部门,作为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准备的依据。财务部门根据以上资料,初步判断当期固定资产减值情况,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用细表,经上级主管审批后,作为减值准备的核算依据。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较为繁杂,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方便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更好的管理,最大化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会计上盘查

120 评论(14)

倍笨儿9999

财产清查结果会计处理程序 财产清查后发现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后,接着进行下列两个步骤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第一步,将各部门发生的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列表告知各部门主管人员,由该部门主管人员提出处理意见,经报单位主管或公司董事会同意审批后,进行资产账务处理,使账面数字与财产实物相同。将其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差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第二步,查明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原因后,经单位主管或董事会作出处理决定后,区别不同情况,从“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分别转入其他相关账户。 新准则下企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盘点过程中,现金库存长短、存货盘盈盘亏、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有所差异。 现金溢余短缺的会计处理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企业对现金业务每日应结算并定期进行盘点,发现现金溢余或短缺时应及时按照会计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理。1.现金溢余的会计处理。发现溢余时,按溢余金额借记“库存现金”,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查明原因后,应分情况处理: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经批准后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2.现金短缺的会计处理。发现现金短缺时,按短缺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贷记“库存现金”。查明原因后,应分情况处理:属于应由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由于存货种类繁多、收发频繁,在日常的收发过程中可能发生计量错误、计算错误、自然损耗,还可能发生损坏变质以及贪污盗窃等情况,造成账实不符,形成存货的盘盈盘亏。1.存货盘盈的会计处理。企业发生存货盘盈时,在报经批准前应借记有关存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在报经批准后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2.存货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企业发生存货盘亏及毁损时间,在报经批准前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贷记有关存货科目:在报经批准后应做如下会计处理:对于入库的残料价值,记入“原材料”等科目;对于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支付的赔款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剩余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常损失的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案例分析】 甲公司期末对材料仓库进行材料盘点,盘点结果:a.因仓库材料保管人员人为疏忽,导致A材料缺少10件,每件材料单价为人民币100元,应由保管人员负责赔偿。b.B材料清查多出5件,每件材料单价为人民币80元,多出原因,因供应厂商多送但不收款,决定减冲管理费用。 会计处理步骤分别如下: 第一步,调整会计账面数字与财产实物数字相等。 (1)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1000 贷:材料——A材料 1000 (2)借:材料——B材料 4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400 第二步,冲销“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1)借:其他应收款——材料保管员 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1000 (2)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400 贷:管理费用 400 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新旧准则发生了变化,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盘盈在批准转销前通常是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批准转销后则从该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按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固定资产盘盈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作为以前期间的会计差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规定:(一)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由此固定资产盘盈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作为以前期间的会计差错,即“前期差错”,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更正。而旧准则是作为当期损益。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因为固定资产出现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企业在盘盈固定资产时,首先应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 【案例分析】 乙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五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2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那么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1)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累计折旧 60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00 (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000 (3)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500[(60000-15000)×1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500 (4)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500 固定资产盘亏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案例分析】 丙公司年末组织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时发现丢失电机1台,该设备原价10万元,已计提折旧3万元,并已计提减值准备2万元。经查设备丢失的原因在于设备管理员看守不当。经董事会批准,由设备管理员赔偿1.5万元。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盘点发现电机设备丢失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00 累计折旧 3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 (2)董事会报经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 15000 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3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00 (3)收到设备管理员赔款: 借:库存现金 15000 贷:其他应收款 15000 固定资产盘盈与存货盘盈的区别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11条中提到“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和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至于前期差错的更正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盈都属于前期差错,但存货盘盈通常金额较小,不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判断,因此存货盘盈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不调整以前年度的报表。而固定资产是一种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有形资产,因此对于管理规范内的企业而言,在清查中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是比较少见的,也是不正常的,并且固定资产盘盈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判断。因此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133 评论(11)

吃撑了别跑

(一)存货的盘盈,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周转材料, 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即正常损失,其盘盈的存货,可冲减管理费用,按规定手续报经批准后,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二)存货的盘亏, 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周转材料, 库存商品等, 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转账。 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即正常损失,经批准后转作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即非正常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3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