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与吃货
会里朱氏家规 家之有规犹国有法。所以,崇礼义、兴教化,使人存心立品,为善事以绵世泽也。立宗子举户长设宗相置典事修祠堂护坟墓隆祭祀敦孝友明尊卑笃宗族谨丧葬慎 婚姻肃闺阃训子孙尊师友完钱粮理公赀九修宗谱纪事 九修宗谱纪事朱永惠同宗志士聚宜城,共议九修早纂成。文公茶院今犹在,美学泰斗继有人。时逢盛世百废举,国强民富万事兴。更待明年清明日,族人欢庆去会宫。会里朱氏有着良好的宗谱文化传统长期以来我会里朱氏保持着良好的宗谱文化传统。现根据八修宗谱资料对此作一介绍。一、宗谱连续纂修不间断会里朱氏宗谱首次纂修是在明万历八年仲秋,即1580年,到第八次续修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18年续修8次,平均45.43年一次。间隔最长的五修至六修为67年,最短的七修至八修为34年,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宗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规矩。1898年以后我们的先世也有过续修宗谱的活动。在八修宗谱“大字号”(按千字文编号)宗谱中,我们看到夹有一张毛笔手写谱稿,其中所记出生年代为“民国某某年”。这说明在新中国建国前族人曾有过一次续谱活动。有的族人说曾听到前辈讲过抗战期间修谱的事,也可能正是日本人的侵入使这次续谱没有结果。这个时间正好是距八修宗谱三十来年到四十来年。二、宗谱序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会里朱氏八次纂修共有10篇序言,其中六修七修均为两篇序言。这些序言有8篇出自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侍读、讲官。他们都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脂和理论修养,各自代表了当时较高层次的学术理论水平。他们当中有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知制诰经筵日讲正史总裁赵志杲,有赐进士出身内廷供奉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三级经筵日讲起居注纂修孝经总裁会试同考左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修撰张英,有阙里文公(朱熹)十八代嫡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朱世润,更有鼎鼎大名的桐城文派传人赐进士出身钦点内阁中书加侍读衔特授直隶深州冀州直隶州知州天津府知府兼莲池院长吴汝纶。这些高人作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会里朱氏的确是旺族。三、谱牒兼容并蓄是一部家族百科全书我会里朱氏宗谱的特点:一是实。无论是源流、总系还是对各类型人员的录记都十分讲求实际,做到不拔高也不丢弃。这就提高了这部谱牒的学术价值。二是全。也就是谱牒体系科学完整。她包括总册,各支系册,各时期著名人物传记册,重要文料和重要利民活动情况以及各种契约册。三是活。谱牒对族人的记载人性化,兼容不同经历的人员的情况,尽可能地将每个人基本状况反映清楚。如,著名人物立传,对立传以外的有影响的人在各人姓名之后加赞词,对郡或县庠生儒生......等如实载入,加上赞颂三五句,从而千人千面,使各类人物面貌栩栩如生。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