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微辣
他们是会计学院会计专业是不错的,但现在学会计的的就业不是很好,因为现在有会计专业的学校太多了,所以毕业基本上都是推荐一些收银员的工作,个别的可能到邮局之类的蛮好的,但是少的可怜,我也是读会计专业的发现没什么工作现在在读高复班,准备三校生高考
四肥居阿
上海2010年10月21日电 /美通社亚洲/ -- 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布的2009年度中国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在全国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中,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位居第一。这其中有不少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加入了会计师事务所。近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职业规划专家就内资及外资企业当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前景,着重分析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会计事务所的职业发展情况。国内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可能有云泥之别,但基本上所有的事务所都很繁忙,很多小事务所,待遇较为普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工作压力更大。加班也是经常的。在会计师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小型事务所一个审计项目,一个会计师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较好的磨练。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职业规划专家同时表示,要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最好具备例如 AIA 国际会计师资格证书等等国际认定,有了这个资格竞争力要强的多。同时,想进外资所的同学,一定要把英语练好,特别是会计专业英语。能顺利用英语沟通是最基本的要求。立信 AIA 国际资格课程为英文教学,毕业学员在掌握了财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了优秀的英语沟通能力。AIA 是一个国际性会计师资格认证团体,是英国会计团体可获得的最高认证之一,是一证双师(会计师、审计师)的极高荣誉。AIA 于1997年进入中国,同年授权上海美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其在中国的培训事务,并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合作开设了国际本科教育项目。同时,AIA 还开设了业余制的培训课程,初入财会行业的社会新鲜人,有不少就选择了进行 AIA 国际会计师资格课程的修习,以求在未来的职业之路上有更高的起点,和更好的发展。到目前为止,AIA 已经培养了5000多名会计专业的学员及300多位从事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其中80%以上的学员在跨国公司从事高级管理工作,是新一代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代表和佼佼者。
油炸妹子
我就是这个学校学会计的,快毕业了。立信所有专业里面最值得学的就是会计了,出来就业率蛮高的,但是档次肯定和名校的没法比,但是我敢说在二本里面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如果真的优秀,也可以找个不错的工作,还是看自己。至于会计这个专业整体的就业来说,就业面广,但是现在学会计的也那么多,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我是怖怖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始创于1928年,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开辟了会计学校、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学校同其他财经院校合并。1980年复校,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2003年设置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学校有松江和徐汇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28亩,总建筑面积近30余万平方米,校园风景秀美,设施一流,是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拥有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文学五个学科门类,设有会计与财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财税学院、经贸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外语学院、文法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政教研部和体育教学部等12个教学院部,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等22个本科专业,教职工800余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4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人。 学校与松江大学园区内的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实行学生跨校选课、教师跨校任教等教学资源共享的新型管理模式。 几十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24字校训,弘扬“诚信、实用、开放”的办学理念,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国家培养了数十万能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财经管理人才。 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管、经、法、理、文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专业布局。启动了会计与治理学科群、开放经济与风险管理学科群两大学科群建设。成立了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立信会计研究院等三家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和若干非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搭建了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凝练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方向。“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成为上海市市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三个学科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金融信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成为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会计学专业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成为上海市教育高地;会计学教学团队成为“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会计系列精品教材是上海市“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等纵向课题5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科研论文900余篇。《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全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是学院最主要的产学研基地。 学校与美国赛福克大学、圣玛丽大学、英国赫德福德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日本千叶商科大学、澳大利亚凯瑟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20多所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英国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合作进行国际会计资格的培训。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走错位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质量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等财经类院校。
qq496257996
立信CMA是首家IMA协会与高校合作的教育培训基地,作为中国上海地区CMA考试考点。同时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CMA教育 培训 机构,其考试通过率连续5年蝉联全国第一。截止目前在立信CMA培训中心的考试次数已突破15000余次,在读学员4000余人,被誉为中国CMA 培训教育 第一 品牌。
金凤吉祥如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根据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海提升财经类高校整体发展实力的规划,为适应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迫切需要,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财经教育影响力的迫切需要,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于2016年3月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由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著名教育家潘序伦于1928年创建,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上海金融学院的前身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建于1952年的上海市银行学校,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学校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源地和“未来金融家的摇篮”。学校现有松江、浦东和徐汇三个校区,占地面积为1200多亩,拥有中国会计博物馆、当代钱币博物馆、教学楼、图书馆、校史馆、体育馆等设施,拥有中外纸质图书240万册,14个实验教学区、14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列为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规模20000多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000多人,专科生2000多人,专业硕士研究生百余人。学校生源质量和学生就业形势良好,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击剑体育特色项目久负盛名,是上海市击剑专业运动队体教结合改革试点学校;跆拳道项目为上海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有本科专业33个,拥有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门类,兼有法、文、理、工等其他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交叉支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格局。工商管理学科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计划;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学校拥有会计学、金融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会计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金融学、税务、财政学3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3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学校高度重视“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行“常任轨”和“师资研究员”、“骨干教师激励计划”、优秀人才工程等人事制度创新,聚集了一批包括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讲座教授、客座教授等有重要学术地位和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员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0多人,副高级职称3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450人。学校目前设有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自贸区金融研究院、浦东研究院、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中国风险管理研究院、立信会计研究院、“一带一路”会计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其中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和浦东研究院已纳入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高校智库”建设计划。第二期知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高级战略研究中心——经济运行风险预警与管理研究中心”为上海市教委“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与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服务经济与制度创新”决策咨询基地。学校围绕地方社会需求开展研究,初步形成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色的应用研究优势。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与国(境)外近70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与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国际会计师公会AI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专业机构合作进行国际会计资格的培训。现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留学生600多人,其中学历生288人。在丹麦国际商学院正式开展孔子课堂建设,积极推进与巴基斯坦信息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孔子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和自贸区建设,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国际,走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之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开放办学战略,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全面开展综合改革,加快提高学校服务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淡淡蓝郁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其前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始创于1928年,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开辟了会计学校、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学校同其他财经院校合并。1980年复校,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2003年设置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学校地处松江大学园区,占地5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30余万平方米,校园风景秀美,设施一流,是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学校拥有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文学等五个学科门类,设有会计与财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财税学院、经贸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外语学院、文法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教院和体育教学部等11个教学院部,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等22个本科专业,教职工800多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万人。学校与松江大学园区内的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实行学生跨校选课、教师跨校任教等教学资源共享的新型管理模式。 几十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24字校训,发扬“诚信、奋斗、创新”的新时代立信精神,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弘扬“诚信教育”和“学验并重”的立信特色,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国家培养了数十万能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财经管理人才。 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会计学为核心,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法学、理学、文学为支撑,扶持新兴及边缘学科的学科专业布局。启动了以会计学为核心的工商管理学科群、以开放经济与贸易为核心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群和以经济运行风险研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学科群三大学科群建设。成立了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立信会计研究院等三家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和若干非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搭建了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凝练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方向。“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成为上海市市级重点学科,“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金融信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成为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等纵向课题30余项。会计系列精品教材是上海市“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会计学成为上海市教育高地;会计学教学团队成为“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全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是学院最主要的产学研基地。 学校党委下辖1个分党委、16个党总支、86个党支部,共有1200余名党员,教职工中党员数占60%。学校党委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及管理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与美国赛福克大学、圣玛丽大学、英国赫德福德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日本千叶商科大学、澳大利亚凯瑟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15所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英国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合作进行国际会计资格的培训。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走错位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质量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高等财经类院校。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