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大王
作为北大的导师,听过不少应届毕业生的抱怨,说「当年选错专业,导致如今就业困难」。的确,现在确实很卷,一个错误决定,可能会影响4年,甚至更久。同学们诸多抱怨,我拆解了一下,主要是这样三个问题:大学和专业哪个优先?学校所在地对于就业有多大影响?高薪数据靠谱,还是就业率数据靠谱?作为一个职场答主,我遇到同学毕业时就业困难,认为是自己的专业不好,导致不好就业。这个回答主要从「怎么填志愿好就业」的角度给大家反推一下高考怎么填志愿。全文6000字,收集信息也花了1个礼拜,绝对干货,值得收藏。有流量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视频:怎么填志愿,未来就业前景更好?Sean Ye 的视频· 12.9 万播放在我看来,高考填志愿的种种纠结,可以细分成这几个问题: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学校名气优先,还是地理位置优先?高薪专业优先,还是兴趣优先?1、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一家咨询公司在2019年做过一次调研,我们直接把数据搬过来。49%,接近一半的考生认为学校重要,41%考生认为专业更重要。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开看,如果你选的是理科、文科或者商科专业,那么就算你在这个专业读完4年,未来你的职业依然有很多选择,是完全开放的。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选学校,一定比选专业重要;但是在另一方面,诸如工科、医科这样的专业,选专业大概率就等于选择了未来的工作,那么优先需要考虑的是,这份工作是不是让你充满兴趣和干劲。如果你还不确定,那么依然是「学校优先」是更加稳妥的选择。如果你确定特别喜欢这个专业,可以优先选在这个专业上实力更强名气更大的学校。咱从就业角度给建议,就不搞骑墙中立了。直接我的建议:除非你作为一个高中生,已经规划好了未来几十年的工作生涯,否则的话,我建议优先选学校。HR在校招的时候,筛简历是优先看学校,再看专业。影响我们就业率的往往是先是学校。对于商科和文科学生来说,这一点尤其显著。因为你学的专业知识和职场真实的环境是有差距的,你学的人力资源未必符合企业里的HR环境,你学的市场营销未必跟得上市场上的营销趋势。说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是一个互联网运营岗位,那么大概率北大的历史专业(不对口,且就业率排名倒数的专业),大概率是比安徽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口)更容易拿到岗位机会的。2、学校名气优先,还是地理位置优先一般来说,都是学校名气优先。但是,但是,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会给当地的学校带来额外的资源。举个例子,211的上海大学,和985的兰州大学,你选哪个?咱不吵架 ,就说一个事实,上大考研,明显比兰大考研的竞争要激烈很多。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给当地的大学提供了很多魔法加成,比如说:北京上海的大公司更多,更方便学生求职和实习;北京上海的平均薪资更高,可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大部分公司都会在北京上海会搞线下的校招活动;北上本地学校落户当地更容易3、高薪专业优先,还是高就业率专业优先关注就业,是我们选专业的一个重要指标。毕竟一方面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谁也不希望一毕业就失业嘛。我找了一下2019年的应届生月收入比较高的本科专业可以做个简单的判断:排在前10位的专业,基本和两个行业相关:互联网+高科技,毕业后可以选择互联网行业的工程师,或者华为这种通信行业的工程师。这和我之间视频里分享过的有钱途的行业,是差不多的。数据基本靠谱。你距离 50 万年薪,到底还有多远?Sean Ye 的视频· 14 万播放那么就业率数据靠谱吗?我找到一个2019年统计本科就业率的数据,可以发现两个榜单其实是有些不同的。就业率榜单中也夹杂着一些知名的劝退专业。我不建议只看就业率。基于这几个原因:1、部分学校可能会美化就业率清华北大往往无所谓强求学生一定要在毕业时就业,但是有些二本三本学校的老师,反而会威胁学生不签三方,就不给发毕业证。2、就业率高,不代表未来发展好,收入高举个例子,高职就业率最高的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这可是标准的辛苦活。日晒雨淋,而且高危。举个例子,榜单里的医学,就业率确实高,但是进入医院能拿高薪吗?对于那些新进入医院的年轻医生来说,在各个科室轮岗,加班值夜班是常态,辛苦而且钱赚得也不多。我之前在Mercer有一个同事,就是医院实在又苦又没钱,所以放弃了编制,加入了咨询公司。3、从专业来算就业率,其实不太合理。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文科和商科,毕业之后做的工作千奇百怪,比如我学英文专业的,现在做的是人力资源;我们在咨询公司的时候,招来的咨询顾问,有哲学系的,有数学系的,也有社会学的……还是之前提到的那家咨询公司做的一份调研,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毕业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只有54%,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其实和专业本身关联并不大。当然我也不建议只看高薪专业。1、薪资高意味着更多人涌入,竞争激烈就拿互联网工程师圈子为例,过去10年也一直在变化,从2015年之前的,只要上过培训班,大专学历也能混进互联网公司,到2018年后逐渐饱和,平均薪资下滑,工作时长变长,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大专学历的码农逐渐被淘汰。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呢?大家在高中应该学过一个知识: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中国,除房价之外,大概所有商品都符合这一规律,人力资源也不例外。2005-2015年这段时间里,互联网迅速发展,并在2010年前后开始迭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到位了,但是app还没有,于是各家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招人做app,有点像城市规划了一个新区,但还没有造房子,于是各家大厂都拼命招工人盖房子。当时的市场上的工程师是很有限的,于是你会发现大专生进修一下编程知识也能拿到高薪,1年跳槽好几次的码农,也能拿高薪;到了今天,没有那么多新的小公司涌现,大厂的房子——也就是app——都盖好了,现在就需要做一些维护和装修。这依然需要工人,但是不需要那么多了。需求量下来了。另一方面,过去5-10年间大家都听说码农赚钱,于是都考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系,没有学计算机的,在机构里学编程。涌入这个市场的人才量越来越大了。供应量上来了,所以对于工程师们的要求更高了,薪资却没有之前明显的涨幅,所以程序员们都开始喊内卷了。未来4年后呢?7年后呢?事实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人涌入,除非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码农这个工种未来的钱途,并不好说。再比如现在流行的四大劝退专业「生化环材」,当年在我读书的时候都是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专业,前途无量。2、当下热门≠未来发展一直好我们大学通常是4年,如果考研或者留学,还有2-3年的读书时间,毕业出来走入职场可能就是6-7年后,如今的市场千变万化,火热的专业,你看得到,别人也看得到,2-3年后就可能会人才饱和,甚至开始裁员。2018年时火热的人工智能专业,一度开价80万挖应届博士生,到了今年,几家人工智能的独角兽企业都在疯狂裁员,试图渡过难关。放在20-30年前,一个火热的行业就算是退烧,也需要4-5年慢慢来,但到了如今,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一个行业就可能瞬间垮掉。这个充满变化和未知的职场世界,哪里有一张保证书,可以向你保证你读的专业,在未来一定就业前途好?就算4年后好,真的就会一辈子好吗?一个行业总有高峰低谷,一个岗位也有消亡的时候,没人能承诺啥专业能保你一辈子。我们总结一下,在我看来正确的填志愿公式是:理工科:兴趣>高薪专业=学校>地域文科商科:学校≥兴趣>地域>高薪专业填志愿,要综合多种因素一起去打分,评估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业,要挑自己最爱的我知道这句话挺烂俗的,但隔了这么多年,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说法。1、你感兴趣的,你才能坚持下去我们现在选择的专业,至少在未来4年需要朝夕相处,要学业有所成,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愿意去研究这个专业。在我看来,最好的动力不是所谓的自律,而是自己喜欢热爱这个学科。无论是哪一行哪个岗位哪个专业,都有高峰低谷;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就业前景好」选择了这个行业,一旦行业出现波动的时候,你怎么可能坚持下去?你的信仰是就业前景好,信仰崩塌了,你只会第一时间逃跑。相反,如果是你钟爱的,喜欢的,感兴趣的,充满激情的专业,你有信念坚持下去,而且因为你感兴趣,你才有动力去给这个专业找方向,深挖专业里更有价值的部分,试图创新把原有的专业和最新的科技技术联系在一起。2、工作和(文科商科)专业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一直认为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它可能决定了你的起点高度:但是专业并不是,尤其是文科和商科专业。当然,工科的人也可以转行做文科,我甚至有学医的同事进了咨询公司做顾问……但文科,甚至理科,基本上是很难绑定未来的工作赛道的,你学的是数学,难道你未来进入职场就是精算师?未必。只要你作为应届生有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很多优质企业愿意从头培养你。我们在企业做校园招聘/实习生招聘的时候,优选看学校。「好学校的学生更勤奋、更聪明、更善于学习」这个判断不见得准确,但经常被企业拿来做为筛选的标准。你在优秀的大学里,但专业和企业的岗位不对口,真的无所谓。清北复交历史系生物系的小伙伴,只要你们在看机会,顾问营销HR等通用类型岗位张开双臂欢迎你们。四大每年招那么多应届毕业生,有多少真正是学财会审计的?大学生朋友们往往有一个误区:我读的A专业,如果出去不做和A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不是就白读了4年?对于部分壁垒不高的专业,在大学里学的和工作中实际用到的,差距很大。而企业看重的是应届生的学习能力,真不是你读过某个专业4年。因为你读A专业就在毕业时放弃其他好机会,在我看来,并不合算。3、专业选错了,不是世界末日很多小伙伴说,我不知道我感兴趣什么,怕选错。也有人说,高中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我不敢苟同,如今的年轻人明显比当年的我更优秀,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更丰富,也更有主见。举个例子,这是北京四中学生的规划和反思项目,比很多小公司的HR系统还复杂:退一步说,你专业选错了,那又如何?你完全可以尝试:考研;双学位;大三早早去优秀企业刷实习经历我最推荐的是实习,在大学生里,有靠谱的实习经验的,尤其有优秀企业实习经验的,在HR眼里都是稀缺人才。随着时代进步,我们的选择更多了。在芜湖一中校友群里,我看到比我早10-20年进一中的高材生,如今仍在小城市过着安逸稳定的生活,期盼子女高考成功;他们当年考进高校的难度更大,但他们做到了。但因为选择太少,他们又回到了小城市。他们本该有更大的成就,但在那个时候,人生选择本就有限。而今年的年轻人,可以读研,可以就业,可以创业,可以留学,可以Gap Year。人生有更多选择,有更多可能,也有更多精彩。以上
迷路的小花猫。
最近几年学习什么专业好就业学厨师是挺不错的,现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外出就餐的频率也越来越多了,因此现在餐饮业的发展很是迅速,厨师这个行业现在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飞云纵览
每一个专业的未来的就业前景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你要学习很认真,去学习技能或者他的其他用途而不是说每一个专业都不行,每一个专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虽然我现在是学前教育,但未来面临的是幼师,幼师虽然工资很低,但如果你只要去努力的话,他会给你升工资的。或者说你可以去当园长或者机构之类的教育。同时你也可以去学习你的特长等等。
蜡笔小新新XU
关于IT就业前景还不好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信息安全这个板块,据研究指出,在未来几年的失业率几乎为0。T行业作为当前就业形势最好的行业,成为大多数毕业生,低学历谋出路,在职转行求高薪的首选。可以说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互联网无处不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IT行业市场需求空缺也越来越大。精通一门编程语言,掌握一种IT技术将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就业问题一直是应届大学生毕业生最害怕的遇到的,IT将会为你们打开一扇方便之门。1、市场需求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的IT人才缺口人数都高达百万以上。据权威数据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至?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互联网营销”、“电脑美术”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软件人才对技术的需要较高,高校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轨,导致软件人才缺乏,因此一个技术强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2、就业范围广 :一般企业都有自己的IT部门,企业里的信息量比较大,就势必需要数据库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等。3、薪资水平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IT行业是目前平均收入最高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平均年薪已逾十万元,有经验的IT工程师平均年薪一般在12万元以上。如JAVA开发工程师、安卓开发工程师、互联网营销工程师、UI设计师等IT人才必将成为职场紧缺人才,发展前景好,薪资水平高!4、工作环境好:北上广深及沿海发达城市成为我国信息产业较密集地区。一般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大都集中在高级写字楼内或软件科技园。工作环境好,设施完善。
半透明SKY也
一、金融学类金融学类专业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经济与金融等专业。金融学专业旨在培养和锻造既有金融经济理论知识和能力,又精通外语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以实施金融专业与外语专业"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走开放式发展的办学道路,为中外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如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期货贸易、保险行业以及各类外企公司)培养出能用英语进行业务交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门人才。就业方向1、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2、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3、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4、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5、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6、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二、计算机类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就业方向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