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乐乐88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咨询方法论结合加快过程速度,提高质量水平:
精益 + 六西格玛 = 精益六西格玛
• 体现了精益和六西格玛的协同优势
• 将精益和六西格玛结合成一种方法论的创举(DMAIC)
• “黑带绿带”同时进行精益和六西格玛两种方法论的培训
• 项目收益来源于精益和六西格玛两个方面
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集成了两种非常重要又相互补充的改进技术的综合方法论
精益六西格玛同时关注消除浪费和降低变异
(一)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是在丰田生产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批量生产与单件生产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和降低库存以及缩短生产周期,力求实现低成本准时生产的技术理论。精益的指导思想是从顾客实际需求出发,精确地确定顾客价值,识别和优化产品价值流,并通过顾客需求拉动生产,追求完美。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流程整体优化,均衡物流,高效利用资源,消灭一切库存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向顾客提供最完美价值的目的。美国管 理学 家于1990年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精益会计。即以价值流为核心,消除浪费为目的的精益会计观点。
(二)六西格玛管理
六西格玛管理是建立在测量、试验和统计学基础之上的管理方法,由摩托罗拉公司1987年首创。作为以全面满足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的现代质量管理模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六西格玛管理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世界一流公司的管理范式。从实质上讲,它是一种从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而来的一个高度有效的 企业 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现在六西格玛已经发展成为以顾客需求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通过使用数据和流程分析来减少过程变差和缺陷,以改进业务流程,从而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利润的管理方法、管理 哲学 。
(三)精益六西格玛
精益与六西格玛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通过将精益和六西格玛进行有机整合,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协调运用精益与六西格玛两套工具,将有助于在消除过程浪费、减少过程波动的同时,
战斗鸭鸭
1、企业管理基础太差,草草上马。企业连最起码的5S或6S都没做好,现场管理混乱;中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差,管理凭借经验,做事凭感觉;过程质量控制无效,只有处罚……如此的企业加入精益推行行列,肯定是吃败仗。做精益生产推行的企业,首先要求企业自身做好基本的现场管理、具有一定改善基础的能力。切忌,不明自己,草率上马。2、对咨询顾问或咨询公司依赖思想严重,期望过高。许多企业,对精益有很高的热情,推行时将一腔热血都寄托在顾问身上。这时的角色定位要明确,“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顾问是外因,企业的管理层是内因。顾问会受到以前的工作背景、行业背景、辅导经历、擅长领域、项目团队构成、企业诊断后的认知、甚至是项目的个人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提供出来的解决方案与企业当前条件下现实可行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最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永远是企业自身。引进顾问,要认识到顾问以引导传授管理专业知识为主,需要公司内部自己发动全员参与学习,并配合准时完成顾问安排的工作,在顾问辅导时要踊跃主动提出问题与心得。要了解顾问更多只是扮演催化角色(教练),落实需要内部热忱参与,使积极推动变革的人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清楚公司的管理人员才是解决方案的最终决策者,顾问只是医生,只管诊断开药并提供保健建议,企业自身身体的强健还需有问题时按时吃药,平时加强身体锻炼。3、导入精益生产前没有端正思想,导入前的期望与导入后的结果产生落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国推行精益生产需要有一个“汉化”的过程。日本丰田之所以在全球很出名,其生产制造模式使许多人膜拜和学习,这是经过60多年来不断持续改善和沉淀的结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也使许多企业在精益管理推行中夭折。企业管理者想快速把企业做好、做赚钱,思路本身是对的,选择精益生产管理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冲着“利”去,容易让企业管理者在推行过程中被个体效率诱惑而忽视了整体效率;只看到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只看到企业的利益而忽视员工利益的共同成长与社会责任。要明白精益不是神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精益生产的导入与推行要有打持久战的打算,急切冒进的推进精益是不切实际的。要循序渐进地让大家了解精益变革对公司及个人带来的好处,减少激进式推进带来的阻力。4、公司领导层在精益推进中角色扮演定位的偏差。搞精益这行的都很清楚从下到上搞精益会因为缺少资源的支持与缺少方向指引导致失败,但是从上到下搞精益的很多也失败了。有家在中国的日企,在原来的总经理领导下,精益活动推行的很好,甚至引起日本总厂都派人来参观学习。但是更换总经理后,精益活动很快就江山日下。两个总经理对精益活动都非常支持,但是,对精益过程与结果认知的差异性以及对角色扮演的差异性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从上到下搞精益,最高领导层不是摇旗呐喊就行,需要在充分认同精益思想的基础上,从精益战略的高度,制定出公司的中长期经营计划,召集中基层干部展开年度方针并展开具体的可操作的改善课题,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领导层需要以身作则,全程参与精益实施的整个过程,更需要关注过程而非单纯关注结果,需要做企业的领导者而非管理者。比如这家日企原来的总经理,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月写一封给员工的信,点评工厂在进行的点点滴滴的精益改善活动,鼓励并表扬优秀员工,分享其巡视心得。而且坚持每天不定时巡视工厂,教练式引导中基层干部去主动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善。5、将经营与管理混为一谈。精益管理不是“灵丹妙药”,企业管理者应打消“临渴掘井”的念头和心态。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很多企业的业绩大起大落,这时候,公司通常会因应市场变化在战略方向上做出重大调整。这些都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但是,工厂的管理活动与目标是否也应该闻鸡起舞?曾经看到过有些工厂,业绩不好时甚至让财务人员也直接介入工厂管理活动,从损益表的变化状况角度去让工厂精益生产活动跟随经营策略的改善而改变。这是非常忌讳的,比如精益讲究降低库存,这个从财务制度上来看是减少了公司收益的。丰田有个公式,企业价值=战略经营/内部管理,很好地诠释了两者的差异。分母是内部管理,这个才是永恒的,是以产品流程为导向,针对企业中人员、质量、安全、生产、成本、设备、环境等七项活动展开管理。而经营是从这些管理产生的结果去做决策与判断,是管理产生的一种结果。只有管理活动扎实推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变化提供保证。这个月说要抓出货赶业绩,下个月说要减少人员降成本,只会使得管理工作发生混乱。达成出货或者降低成本本来就是管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并落实的。这种用经营来控制管理的做法,是无法持续有效的。6、对员工特别是对基层作业员的尊重只停留在口号上。企业的舞台不是单单精英的舞台,要想方设法给予企业最低层作业员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要清楚认识到,只有这些奋战在第一线的作业员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要明白最熟悉生产现场,最先发现问题的,永远是这些日复一日重复工作的作业员。别把员工不当一回事,不要因为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高离职率而减少对作业员的训练。我们的底层作业员技能水平虽然普遍较低,但是他们其实也是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起非常系统化的培训机制,持续不断地对员工特别是作业员进行操作技能以及质量、安全、效率、改善等方面的培训。要注意培训课程尽量简化并浅显易懂,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将这些创造价值的作业员也组织并发动起来展开各种改善活动,并让她们也有机会在各种场合展现他们的风采,才能有助于实现让她们不仅带双手更带大脑来上班。7、推行精益没有跟绩效管理相结合。推行的改善项目是否符合企业与组织的目标,是否有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支撑精益项目的展开。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整合管理的基础。各单位制定的KPI必须直接或间接承接整体目标与愿景,要做正确的事。中基层主管要学习订定KPI(注释)及相关计算,进而对自己部门KPI差异源流确实掌握并展开改善。同时也要注意,绩效考核要针对团队而非个人,KPI要符合Smart原则,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掌握每时、每班、每日、每月的绩效动态。结合绩效做好激励措施,“没有激励就没有响应”!8、精益推行办公室的作用没有很好或充分发挥出来。第一个方面,对精益改善项目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对项目以及子项目进展的过程与进度掌握不够,缺乏现场了解,更多只参加会议或看报告,没有针对改善现场进行评核。第二个方面,对改善团队的辅导,不是流于纯粹的精益理论教条式灌输,无法跟现场结合起来,甚至推进室人员为了项目的进度。大包大揽,直接深入下去负责具体的改善案的执行,使得项目成员的相关能力缺乏锻炼,阻碍人才养成。第三个方面,精益是个持久战的过程,推进室应该有非常具体可执行的规划,让工厂内的精益推进活动保持持久活力。读书会、竞赛、演讲、问卷调查、报刊杂志、发表会、内部网站、知识库等活动都是调动大家积极性很好的方式。山不过来,我过去。不要去左右别人,要想方设法去影响别人。精益推进室的人员要积极主动面对推进过程中推诿,抵制等负面性问题,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去感染项目相关参与人员,去团结更多地人员参与到精益项目中来。第四个方面推进室以及项目领导人员层级不够或授权不足,无法做为与经营高层沟通的桥梁。导致资源以及项目范围,改善深入度等都受到极大影响。总之,要明确精益推进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是扮演引导、组织、规划、辅导、协调、评核的角色,使推进室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优雅的猫214
一、行动期当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认同精益的理念和方法时,他们就开始推行精益,但他们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和阻力。主要特点是:1.管理者要接受系统的精益知识培训;2.考虑战略性地部署精益实施计划;3.对浪费的概念有初步了解,认识到改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4.开始尝试应用精益工具,但没感觉到实际效果;5.对精益工具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团队成员之间存在很多不一致和争论。二、成长期在解决了各种障碍和挑战后,精益的实施如火如荼,效果很快显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1.尝试通过精益战略规划和部署,制定公司的运营战略;2.从价值流实施精益:绘制价值流图,尝试流动和拉动的精益生产方式;3.建立简单有效的精益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逐步看到精益带来的好处;4.建立并使用精益评估体系,评估精益的实施情况,找出差距,制定改进计划,持续实施精益流程;5.精益活动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三、稳定期当精益实施进入PDCA循环时,会逐渐激发全体员工参与,逐渐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并延伸到整个价值链。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1.精益战略规划和部署的基本实施;2.初步的精益财务管理;3.管理者精通精益工具;4.所有员工都接受了浪费培训;5.80%的员工接受过解决问题技能的培训;6.超过80%的产品系列绘制了当前和未来的价值流程图;7.流和拉建立,生产过程顺畅稳定,关键性能指标大幅提升。四、成熟期随着精益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精益已经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文化,价值得到了最大化。其特征在于:1.精益成为企业的思想和文化;2.员工成熟的现场管理技能;3.开发和部署精益战略,以实现持续业务的持续成功;4.成熟的精益财务管理和精益会计方法;5.公司有很多精益改善团队或QCC圈,员工100%参与改善活动;6.通过拓展价值流,组织可以与供应商和客户形成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根据以上精益成熟度评价,现在你知道你的企业精益水平正处于哪个阶段了吗?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