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16

暖暖冬日小兔子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非会计记账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胖怡情

已采纳

不会。有疑问你还得直接对你主管负责人(销售经理)说,若该销售经理不是你的直接主管,你自可去发现是谁?大区经理也不该只是对你说道?他不能越过你的直接主管负责人而直接吓你滴?

非会计记账

80 评论(8)

sy2009Jason

问:审计和会计哪个好就业

会计专业人员目前较为饱和,就业质量不高,都为较小型的单位。而审计专业,尤其是重点学校的审计专业就业质量较高,考取公务员的机会较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审计和会计各有长短,学会计比较简单,先做帐,考升级,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隔两年跳个槽,或者在有前景的单位打升级,待遇都不错。审计可以去会计事务所工作,把注册会计师考下来,出来后到大型企业做财务经理什么的,路线要高端些,难度也要高,因为注会不是很好考,事务所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具体来说:

1、论就业机会,会计专业的就业单位较多,审计专业的就业单位较少。

2、论就业优劣,会计专业人员目前较为饱和,就业质量不高,都为较小型的单位,工资较低。而审计专业,尤其是重点学校的审计专业就业质量较高,考取公务员的机会较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急速通关计划ACCA全球私播课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周末面授班寒暑假冲刺班其他课程

173 评论(11)

苏州大高中

是可以的。但是非会计学专业的人在考取资格证之后还是会受专业不对口的影响,建议不要局限于资格证,可以继续往下考,如果能取得初级会计师,那么找到一份稳定点的会计工作就不是问题了。个人建议:选择会计若是想以后都平稳地工作下去,靠工作年限晋升的话,初级至中级的资格就足够了;若是想进一步提升自己,当你打算到会计这一行的时候,就要想好活到老,考到老的准备。因为会计能够培养最基本的财务思维,对财务、金融及其他行业也是很有帮助的。

285 评论(10)

苏州齐惠壮士

据调查,八成小公司没有专业的会计,不懂财税制度也让小企业主错失了不少政策扶持机会,降低了银行贷款成功率。公司规模小,若要聘请一个专业会计每月也是几千的劳务成本。不少小企业的财务就是老板兼职的,由于对财务管理一窍不通,一些费用花了也没有及时记账,也不懂如何将公司发生的每一分钱在账务上反映出来。经营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问题出来了。有近八成的小微企业主反映,不了解财务、税务制度,导致账目不清、凭证混乱的问题。少数聘请专职会计做账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账簿,却因聘请专人做账加大了创业之初的成本开销,加重了负担。其实可以找专业的财务人员做公司的财务顾问,既省钱又高效,大大提高公司的效率。年终结账时,财务人员需要提前做好税务筹划;同时做好排查账务处理。银行账户:要做到银行对账、银行收支记齐全;银行单据至少在年终后要全部及时取回。固定资产:检查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残值率、折旧年限和折旧额是否正确。往来款:往来款项宜进行对账,一些不再收取或支付的尾差应及时进行处理。应交税金:检查各应交税费明细账户。费用:年底发生的费用要确保计入本年。当前小微企业有很多优惠政策,合理利用优惠政策,也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如果想要公司发展更长远,财税这一关一定要把控好,账务简单流水少可以在前期找代账公司,后期业务量变大,税务处理越来越复杂就需要做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了。惠企云提供一站式企业商务服务,包括以上所有问题都可以代理解决,八年品牌,已合作上万家企业,可以比较看看哦~

127 评论(10)

不想在你身后

做假账被查出来就是问题,不论是不是会计,只有经手了,不可能没有问题。

267 评论(11)

夜月叶耶也

想学习会计,看考会计初级职称的考试教材。再看考会计中级职称的教材。很系统,很全面,很清楚,其他教材容易误导你。会计知识更新很快,只有职称考试的教材才能跟上变化。干会计需要有会计证,考会计证有专门的教材,也可以看看,财政局会计科有卖。不过知识太浅了。为考证而学,实用价值不大。首先背熟。不理解也要背下来,然后逐一琢磨,理解。背熟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参照有关分录,尽量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多参加审计、查帐之类的工作,向别人学习经验。多看会计、财务、税务方面的杂志、报纸,学习案例和技巧多看书,多问,多用脑,拓宽经济类知识面,了解会计分录中的业务内容和流程。记住记帐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注意会计科目分类:资产、成本、费用类的借方表增加,贷方表减少。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类的借方表减少,贷方表增加。报表方面和试算平衡方面注意平衡算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要勤,多学、多问、多练。1)首先从会计科目入手,背熟科目核算内容,2)学习记账规则和记帐流程,学习会计制度,学习基础知识,3)多练,多积累实际经验4)及时了解各种财税政策,拓宽知识面5)注意灵活运用,逐步做到精准核算,合理避税。

24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