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馨瑗SHELLEY
借贷方向,经济后果,金额。举个例子,甲向银行借5000元,借款期限3个月,买了一批原材料(已经入库),价值5000元。借贷方向:资产是借增贷减。负债是贷增借减。经济后果:一个资产增加,一个负债增加。(无论这6要素怎么变动,会计等式的平衡不会改变。)金额:5000借:原材料 5000 贷:短期借款 5000会计分录是反映经济业务的。建议报考初级会计考试,买书,看视频课可能会方便理解。
(秋天)Amy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因此,若想写好分录,第一步同学们就要背熟科目名称,了解各个科目的含义,至少要掌握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举例】企业的出纳人员在处理现金短缺时,就可能会涉及到:库存现金、待处理财产损益、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等科目。2判断这些科目属于什么类别会计是一门分类的艺术,会计科目可以按反映的经济内容、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科目有不同的记账规则,如果弄错了,同学们的分录就会写的颠三倒四,希望大家认真记熟下表,打好初级会计考试通关的基础。初级会计必学:会计科目分类3分辨该笔业务,会导致科目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经济法业务发生时,账户中的金额会对应的增加或减少,同学们必须准确判断该笔业务会导致科目发生金额增加还是金额减少,具体增加或减少了多少。【举例】出纳人员清点现金时发现现金短缺,即实际的库存现金比账面上记载的少了,也就是说在处理业务时,库存现金科目的金额应是减少的。4判断分录的借贷方向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判断借贷方向时,大家需要结合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结果来判断,具体方法参见下表。
繁星若雨
计划成本法确实比较麻烦,我的一点想法,共同见解:1、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是购入还是发出,“原材料”后面的金额永远是‘计划成本’;对于购入而言,“材料采购”后面跟着的金额一定是‘实际成本’。购进原材料,尚未入库,根据收到发票、付款凭证:借:材料采购[这里写的是实际成本,即发票中的不含税价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发票中的增值税]贷:银行存款[我方支付的价税合计]原材料验收入库:这里有两种写法:(1)将入库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分开写:入库:借:原材料[金额为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金额为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大于计划的差额、浪费)贷:材料采购(借:材料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小于计划的差额、节约))(2)将入库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分开写:借: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大于计划、浪费的情况)贷: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小于计划、节约的情况)2、感觉着到分录题的表达不够完整,他只做出了采购原材料(入库前)的分录,但未做出材料验收入库的分录。。采购原材料,凭发票、付款凭证:借:材料采购3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510000贷:银行存款3510000验收入库:借:原材料3200000贷:材料采购3000000材料成本差异200000你的答案,看起来没有错,但是把两笔经济业务合在一起写,不是特别清晰明了,建议分开写!3、对于“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计划成本法下,对于已购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材料,计入“材料采购”,待验收入库后转入“原材料”在实际成本法下,对于已购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材料,计入“在途物资”,待验收入库后转入“原材料”。解释有点多了,但愿你能明白!!
明月丶夜灬
步骤/方法1把所有的会计科目分成资产类和负债类。凡是资产类的增加,就计在借方,凡是资产类的减少,就计在贷方;凡是负债类的增加就计在贷方,凡是负债类的减少,就计在借方。会计分录做时要遵循的原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你已经知道了,所以分录的另一半就不用我说了。2把所有的会计科目分成“资金占用和支出类”和“资金来源和收入类”,前者增加计借方,减少计贷方;后者减少计借方,增加计贷方。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更多和会计考试相关的考试信息,欢迎登陆高顿财经官网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