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3

好事都找我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读大学的会计成本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欧尼亚荒原

已采纳

读大学的成本包括学费、住宿费、书费、生活费,同学聚餐费,异地就读寒暑假往来车费等等。

一二本、专科生每年要交5000元左右的学费,一般每年伙食费要6000至10000元,住宿费每年1500至2000元,考证培训费每年500至1000元,额外支出(日用品、水果、社交、社团活动等费用)较节俭的话一般一年3000元左右。读一年大学大约要花26000至27000元。

读大学的直接收益

很多名牌大学每年都给学生一些入学奖励性补助,具体多少自己可以通过官网查询。

读大学可以拿很多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5000元,学校一等奖学金一般每年5000至3000元,二等奖学金一般每年3000至2000元,三等奖学金一般每年2000至1000元,还有各种基金会的奖学金和助学资金,一般10000至1000元。

经济困难的学生凭困难证明可以享受减免学费,生活费也有补贴,以及还可以在学校设置的就业岗做兼职,有兼职收入,一般一年5000元左右,当然,你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在校外兼职,一般每年赚10000至20000元。

还有,读大学,家里还会给生活费、零花钱、压岁钱等,这可是一笔大大的收入。当然,读大学最长远的收益是以后的工资,据调查,大学生刚毕业的工资一般每月在4000元左右,工资水平逐年提升。不读大学一般工资3000元左右,工资水平逐年提升的速度很慢。

读大学的会计成本

220 评论(12)

夏至迎熙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你不上大学可以收获的 比如 你可以打工 你打四年工可以挣到的钱就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你可以去旅游 你从旅游中收获的快乐和其他非物质的也都是你的机会成本 简单说就是因为你上大学做不了的事所包含的价值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来自 大科学 团队

99 评论(10)

工藤新之助

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成本,包括你的学费,生活费,以及其他一切必要开支。另外一个是机会成本。因为你很多同龄人,高中毕业就开是工作了,而你却要用这时间来学习。而如果你工作所能证得的最大收入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141 评论(10)

超级好奇诶

我来自农村,很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的伙伴们现在绝大部分都没有上学了,但我却一直念着,升高中,上大学,以后可能还要深造以前我只知道上大学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是父母殷切的期盼,是老师、亲人们给我指明的一条出路,也是社会潮流的客观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为什么上大学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肤浅地分析这个问题。首先,选择上大学我认为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主要是机会成本的问题,我认为就是选择读大学与不读大学的比较,然后从中选出自己认为受益将是最大的那个。我的很多没有继续读书的同学,现在都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们有的在外企上班,有的在家乡开店,有的已经结婚生子,也有的是自由职业者而我如果没有念书,很可能和他们一样。当然我也可能去参军,因为那一直是我的梦想,而我选择了念大学就不可能再去了,因为我为念书付出了近视的代价,在报国防生时就被拒了。这就是为读大学付出的一些成本,就是为了上大学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因为时间也就是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只能选择一种投资方式。念大学不是一个人的选择,也是家庭的选择。我的父母一直外出打工以供我和妹妹念书,一直很辛苦,但是无怨无悔,并且支持我读研,一直读下去。虽然不至于砸锅卖铁,但是也有那种决心的意思。我对他们十分感激,我想如果单从经济学来分析这个选择,有点缺少人性的情怀。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也不是全无意义,因为有时候就是这些经济现象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乃至社会的趋势。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四年的会计成本是上大学的学费、书费和生活费,按照现行价格标准,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这三项费用之和是4万。大学生如果不上大学找份工作,按照现行劳动力价格标准,假如大学生一年的工资是4万,也就是说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四年的机会成本也是4万,那么大学生上大学经济学概念上的成本就是8万。这里的费用还没包括未进大学校门前的花销,如果加上家长为了照顾孩子花的时间成本和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择校费用等等,学生上学的费用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上大学成本如此之高,为什么家长还选择让孩子上大学,因为这种选择符合经济学理论的收益最大化原则。我们算一下上大学与不上大学一生的成本与收益。假如不上大学17岁工作,工作到56岁,共39年,平均每年收入是1万,共39万。上大学23岁参加工作,工作到56岁,共33年,平均收入是2万元,共66万,减去上大学的经济学成本8万,剩下58万。与不上大学收入比较上大学多得到的收入是19万。这还没考虑学历高所带来的名誉、地位等其他效应。家长舍得在子女教育上高投入的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经济学上,念大学其实就是家长和学生共同做出的一种投资,家长的付出与学生的青春等是付出的显性成本,还有更多的机会成本,而念大学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收益;这种选择的背后则是收益最大化的原理在起作用。而且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一般而言,上大学比不上大学确实给人带来了更大的利益。不过不得不看到,上大学并不能保证结果就能更好,也不能保证将来待遇更高,比尔.

233 评论(14)

拽拽小蘑菇

大学的学习成本做一次较为详细的预算,并结合课程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对成本会计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个课上,老师一直注重我们自主学习,使我们对每一种方法都能很好的在实际中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了我们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也是中心环节,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科学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等进行了学习。

其中例如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它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保险费、排污费、存货盘亏费(减盘盈)及其他制造费用。

企业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应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科目可以按生产车间开设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开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费用发生时,根据支出凭证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及其所属有关明细账。

但是,材料、工资、折旧以及待摊和预提费用等,要在月末时,根据汇总编制的各种费用分配表计入。材料、产品等存货的盘盈、盘亏数,则应根据盘点报告表登记。归集在“制造费用”科目借方的各项费用,月末时应全部分配转入“生产成本”科目,计入产品成本。“制造费用”科目一般月末没有余额。

在只有产品的车间里,制造费用可直接计入其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中,就要采用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常用的有按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机器工时、直接人工费等比例分配的方法。

在只有产品又有工时统计资料的车间里,可按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如果企业没有文明工时统计资料,但制定有比较准确的产品工时定额,也可以按产品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中,制造费用也可以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

课堂上老师引导带领我们学习,并且留一些案例和练习给我们自己分析,也让我们自己小组讨论学习总结,让我们体会和收获很多实用的知识。

在学习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努力的积极的去完成成本会计的课后任务,不仅要把一些难点、重点搞清楚搞明白,连那些细节的东西都不能放过,从而加深理解了成本会计核算学习的深刻理解。

337 评论(15)

hj黄小兔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如下:

1、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2、对于一般人来说上大学机会成本一是四年学费20000元;二是不上大学你去找分稳定工作,月预估可净赚1500元,那么四年就是可收入72000元;三是较低的存款利率回报。 而读大学的话,由于掌握了一门比较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若一个月可净赚的金额可以达到3000,那么他仅仅需要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可以赚到100000元。

机会成本的定义: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机会成本

21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