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舆媚砜
方差用来计算每一个变量(观察值)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为避免出现离均差总和为零,离均差平方和受样本含量的影响,统计学采用平均离均差平方和来描述变量的变异程度。总体方差计算公式:
方差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差平方的平均值,而标准差是方差算术平方根。
扩展资料:
方差的性质
1、设c是常数,则D(c)=0
2、设 X 与 Y 是两个随机变量,则
D(X+Y)= D(X)+D(Y)+2Cov(X,Y),D(X -Y)= D(X)+D(Y)-2Cov(X,Y)。
特别的,当X,Y是两个不相关的随机变量则D(X+Y)=D(X)+D(Y),D(X-Y)=D(X)+D(Y),此性质可以推广到有限多个两两不相关的随机变量之和的情况。
3、D(X)=0的充分必要条件是X以概率为1取常数值c,即X=c,a.s.其中E(X)=c。
4、D(aX+bY)=a2DX+b2DY+2abCov(X,Y)。
毛头猴子
先求出总的平均数!例:共给出a.b.c.d.e五位数。它们的平均数求得为x,该组数的方差S=1/5[(a-x)"+(b-x)"+(c-x)"+(d-x)"+(e-x)"]{其中 " 为平方}请采纳
Doubleflower
方差(variance):是在概率论和统计方差衡量随机变量或一组数据时离散程度的度量。
在统计描述中,方差用来计算每一个变量(观察值)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为避免出现离均差总和为零,离均差平方和受样本含量的影响,统计学采用平均离均差平方和来描述变量的变异程度。总体方差计算公式:
为总体方差,为变量,为总体均值,为总体例数。
“方差”(variance)这一词语率先由罗纳德·费雪(Ronald Fisher)在其论文《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latives on the Supposition of Mendelian Inheritance》 中提出。
S^2= ∑(X-) ^2 / (n-1)[2] S^2为样本方差,X为变量,
为样本均值,n为样本例数。
在概率分布中,设X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若E{[X-E(X)]^2}存在,则称E{[X-E(X)]^2}为X的方差,记为D(X),Var(X)或DX,其中E(X)是X的期望值,X是变量值 ,公式中的E是期望值expected value的缩写,意为“变量值与其期望值之差的平方和”的期望值。 离散型随机变量方差计算公式:D(X)=E{[X-E(X)]^2}=E(X^2) - [ E(X)]^2
离散型方差的计算式为:
,其中。
而将上式展开后可得:
lisalisa喵喵
先求出各个数的和的平均数,再用各个数减去它们的平均数,各个数得出的差再平方,再加起来,最后除于权数(就是有多少个数,就除于多少)。例,求1、2、3、4、5的方差易得;平均数为3方差=1/5*{(1-3)(1-3)+(2-3)(2-3)+(3-3)(3-3)+(4-3)(4-3)+(5-3)(5-3)}(1-3)(1-3)就是(1-3)的平方....不会打,sorry
奔跑de小土豆
方差是应用数学里的专有名词。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一个随机变量的方差描述的是它的离散程度,也就是该变量离其期望值的距离。一个实随机变量的方差也称为它的二阶矩或二阶中心动差,恰巧也是它的二阶累积量。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该随机变量的标准差。
方差计算公式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在实际计算中,我们用以下公式计算方差。
常见方差公式
(1)设c是常数,则D(c)=0。
(2)设X是随机变量,c是常数,则有D(cX)=(c²)D(X)。
(3)设X与Y是两个随机变量,则
D(X+Y)=D(X)+D(Y)+2E{[X-E(X)][Y-E(Y)]}
特别的,当X,Y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上式中右边第三项为0(常见协方差),
则D(X+Y)=D(X)+D(Y)。此性质可以推广到有限多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之和的情况。
(4)D(X)=0的充分必要条件是X以概率为1取常数值c,即P{X=c}=1,其中E(X)=c。
(5)D(aX+bY)=a²DX+b²DY+2abE{[X-E(X)][Y-E(Y)]}。
萌萌萌萌瓜
《财务管理》公式总结:第1章
1、单期资产的收益率=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2、方差=∑(随机结果-期望值)2×概率(P26)
3、标准方差=方差的开平方(期望值相同,越大风险大)
4、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期望值不同,越大风险大)
5、协方差=相关系数×两个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
6、β=某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该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市场组合收益率标准差(P34)
7、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8、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9、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
=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其中:(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即斜率】
《财务管理》公式总结:第2章(P-现值、F-终值、A-年金)
10、单利现值P=F/(1+n×i)‖单利终值F=P×(1+n×i)‖二者互为倒数
11、复利现值P=F/(1+i)n =F(P/F,i,n)――求什么就把什么写在前面
12、复利终值F=P(1+i)n =P(F/P,i,n)
13、年金终值F=A(F/A,i,n)――偿债基金的倒数
偿债基金A= F(A/F,i,n)
14、年金现值P=A(P/A,i,n)――资本回收额的倒数
资本回收额A= P(A/P,i,n)
15、即付年金终值F=A〔(F/A,i,n+1)-1〕――年金终值期数+1系数-1
16、即付年金现值P=A〔(P/A,i,n-1)+1〕――年金现值期数-1系数+
17、递延年金终值F= A(F/A,i,n)――n表示A的个数
18、递延年金现值P=A(P/A,i,n)×(P/F,i,m)先后面的年金现再前面的复利现
19、永续年金P=A/i
20、内插法瑁老师口诀:反向变动的`情况比较多
同向变动:i=最小比+(中-小)/(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反向变动:i=最小比+(大-中)/(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21、实际利率=(1+名义/次数)次数-1
股票计算:
22、本期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
23、不超过一年持有期收益率=(买卖价差+持有期分得现金股利)/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
24、超过一年=各年复利现值相加(运用内插法)
25、固定模型股票价值=股息/报酬率――永续年金
26、股利固定增长价值=第一年股利/(报酬率-增长率)
债券计算:
27、债券估价=每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28、到期一次还本=面值单利本利和的复利现值
29、零利率=面值的复利现值
30、本期收益率=年利息/买入价
31、不超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间利息收入+买卖价差)/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按360天/年)
32、超过一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到期额或卖出价/买入价)(开持有期次方)
33、超过一年每年末付息=持有期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与债券估价公式一样,这里求的是i,用内插法)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