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45

sunny小波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中销售成本怎么算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inomoonna

已采纳

一、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

1、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

计算公式:销售成本=销售数量×进货单价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2、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销售成本;

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扩展资料:

销售营业费用:

一是根据“营业费用”的借方发生额,对照有关凭证,稽查开支是否真实合理,有无超过标准列支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二是将本期营业费用与上期营业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期各月的营业费用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三是选出重要或异常的营业费用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有无跨期入账的现象。

四是核对营业费用有关项目金额与累计折旧、应付工资、预提费用等项目相关金额的勾稽关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

五是检查营业费用的结转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多转、少转或不转营业费用,人为调节利润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销售成本

会计中销售成本怎么算

246 评论(13)

Cindy森小蝶

30万+1000+10万+20+利息=401200 +利息 会计成本 大于收入

339 评论(15)

baicaitee909

销售成本: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321 评论(11)

李嘉图路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例】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213 评论(14)

吃兔吃土

这个我试下..目前成本就是1000采购费用+30万材料费用+人工10万+机器折旧+借款利息支出+营业税金

103 评论(13)

佐鉺三鉺洞

“完全成本法”是把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生产经营费用即与产品联系的制造成本和与会计期间联系的管理费用均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可以理解为工厂全部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当期全部完工产品;完全成本法下计算商品的销售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当期销售数量。【拓展资料】:1.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2.在全成本法下,产量直接影响单位产品成本。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可以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是,这一法律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短期决策。3.采用全成本法的原因是:虽然固定制造成本只与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有关,与产品的生产没有直接关系,但它对产品的最终形成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它应该是产品的成本。部分在全成本法下,产量直接影响单位产品成本。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可以激发企业增加产品产量的积极性。4.但是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仅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反而会掩盖或夸大它们的生产实绩;在产销量不平衡的情况下,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当期税前利润,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从而会促使企业片面追求高产量,进行盲目生产;另外采用这种方法不便于管理者进行预测分析、参与决策以及编制弹性预算等。

82 评论(8)

聪明的达人安

“完全成本法”是把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生产经营费用即与产品联系的制造成本和与会计期间联系的管理费用均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可以理解为工厂全部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当期全部完工产品;完全成本法下计算商品的销售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当期销售数量。

268 评论(10)

肉祖宗想切肉

我把会计成本计算的原理给你,你看懂以后,任何的成本计算自己就可以完成。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企业应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耗用情况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类账户。对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费用;对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各辅助生产车间在计算出各自的劳务成本后,按提供劳务量的情况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账户。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也单独核算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还应先将这些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一般包括以下情况:1、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2、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3、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4、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按产品归集的累计费用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二、产品销售成本 是通过一定方法对所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结转,按加权平均法结转产品的销售成本公式如下: 单位销售成本=(期初库存成本总额+本月生产成本总额+本月采购产品成本)/(期初库存数量+本月产量 产品销售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数量*单位销售成本(∑代表如果是多种产品刚进行分产品计算单位成本,最后进行汇总计算即可) 账务处理如下: 1、计算计算确认时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生产成本 2、结转销售成本时借:本年利润 贷:产品销售成本

16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