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的风光
审计准则,共48个。具体是: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准则,共48个、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我爱欧文
i9会计准则机构要求如下:
新会计准则在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是指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发布的,自2022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的规定,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值得注意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已基本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2019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6批22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基本准则是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们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是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和会计准则的解释,是解决新的会计问题的指南。它们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把握会计准则,还应当注意会计准则具有“四性”:
(1)规范性。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了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
(2)权威性。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要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这些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立法或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由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作为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它的权威性。
(3)发展性。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会计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准则也要随之变化,进行相应的修改、充实和淘汰。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会计准则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会计准则的内容,有的来自于理论演绎,有的来自于实践归纳,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国家有关会计工作的方针政策,但这些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准则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