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优的爱人
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及其权限设置的基本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置的基本要求的知识,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置的基本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原则
1.体现重点工作转移原则
2.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软件操作岗位与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岗位为不相容岗位。
3.注重灵活性原则
4.坚持系统安全性原则
二、电算化岗位的划分
(一)岗位划分的总体思路
会计电算化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
(二)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具体设置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维护员一般不对实际会计数据进行操作。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应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此岗位可由会计稽核职员兼任。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此岗位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7)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负责各种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
三、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一)电算化主管人员责任制
1.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会计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3.负责计算机输出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建立电算化系统各种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制度,并监督执行。
5.完善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提出单位会计工作的改进意见。
6.负责电算化人员的岗位分工及授权工作。
(二)软件操作人员责任制
1.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操作,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凭证、账簿、报表)。
2.数据输入操作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交审核记账员复核记账。
3.离开工作岗位,应执行命令退出软件,防止非相关人员进入。
4.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并妥善保管。
5.注意安全保密,保管好自己的口令,定期更换自己的密码,不得越权操作与自己无关的模块。
6.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三)审核记账人员责任制
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对不符合填制要求的原始凭证,退回当事人修改或不予报销。
2.将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给各有关人员更正修改后,再进行审核。
3.对操作人员输入的凭证进行审核,对审核无误的凭证记账并打印出有关的账表。
4.负责凭证的审核工作,包括各类代码的合法性,摘要的规范性,会计科目和会计数据的正确性,附件的完整性。
5.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输出的账表不予签章确认。
6.审核记账人员不得兼任出纳工作。
(四)电算化维护员的责任
1.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保证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2.定期检查软件、硬件的运行情况。及时对电算化系统运行中软件、硬件的故障进行排除。
3.负责电算化系统升级换版的调试工作。
4.会计电算化系统人员变动或运行中发现错误时,负责电算化系统的维护。
5.因会计制度变化等原因财务软件不满足单位需要时,与软件单位开发人员或财务软件售后服务人员及时联系,进行软件版本升级。
(五)会计档案资料保管人员责任制
1.按会计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行使职权。
2.负责本系统各类数据软盘、系统软盘及各类账表、凭证、资料的存档保管工作。
3.做好各类数据、资料、凭证的安全保密工作。
4.按规定期限,向各类电算化岗位人员催交各种会计资料
(六)电算化审查员责任制
(七)数据分析人员责任制
四、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的灵活性
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电算化会计岗位设置,应当注意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如制单和审核不能是同一个人,软件开发人员不能操作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等等。更小的单位可由会计主管兼任电算主管和审核记账岗位,由会计人员操作软件任操作员和电算维护员,还应单独设出纳员岗位。
嫣雨飘零
一、电算主管岗位⑴负责组织、协调会计电算化工作。⑵根据事业需要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⑶选定会计核算软件,合理配置硬件设备。⑷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会计电算化制度及管理措施。⑸负责制定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明确权限。⑹负责组织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学习与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⑺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转。二、系统管理员岗位:⑴按照电算主管的要求,根据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的财务要求,具体负责制定电算化工作实施方案。⑵根据会计制度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体系、科目编码、科目名称及学生收费、工资管理的基本代码。⑶管理电算化系统的日常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有效安全、正常地运行。⑷按照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规定、设置系统各用户组的权限。⑸负责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恢复、导入、导出、初始化处理工作。⑹负责系统软件、硬件的安全、维护工作,建立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及时消除系统运行故障,保障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三、系统操作员岗位:⑴负责对计算机记账后的数据进行审查、整理、分析。⑵负责会计报表设计和上报工作。⑶协助系统管理员设置、调整各用户组的权限。⑷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设置科目及项目控制。⑸负责专项资金的立项及预算控制。⑹负责财务各类综合数据查询及数据发布工作。四、数据复核岗位:⑴负责审查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拒绝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记账凭证登记入账。⑵负责会计数据的复核、记账、月结、年结等。⑶确保会计数据的及时生成、负责对打印输出的有关凭证、账表复核并签章确认。五、数据录入员岗位⑴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负责系统日常维护操作。⑵检查会计原始数据的审批手续,严格按照原始数据录入,录入完毕后进行自检核对。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打印会计凭证,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预算部门、项目编码,做到摘要简明、数字准确、传递及时,编制记账凭证时应随机核查预算执行情况,对超预算支出有权予以拒编。⑷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议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更正会计差错。⑸可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⑹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六、电算档案岗位:⑴负责保管采用光盘等介质存储的会计账簿及报表,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盗等工作,重要的会计档案要双备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⑵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因损坏而丢失数据。⑶建立电算档案借阅手续,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借阅归还时要做认真检查。
Angelcat930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逐步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等有关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一、 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个核算岗位、稽核、档案管理等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一般可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数据管理等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在不违反内部牵制制度的情况下可以交叉设置。基本会计岗位职责见《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各电算化岗位的主要职责如下:(一)电算主管岗位由财会负责人或财会负责人指定人员担任。1. 负责组织软件系统运行环境的建立,确定操作使用人员,并对操作人员权限做出规定。2. 负责会计电算化日常工作管理,协调各电算化岗位的工作关系,经常检查计算机输出账表、凭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对电算化各岗位工作质量进行考评并提出考核意见。3. 定期检查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日记。4. 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二)软件操作岗位 1. 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软件的要求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2. 数据输入操作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3. 打印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每天及时进行数据备份。4. 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电算主管或电算维护人员汇报、反映。(三)审核、记账岗位1. 负责对各软件操作员输入计算机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进行审核,包括代码的合法性、摘要的规范性、附件的完整性、会计科目和会计数据的正确性等内容。2. 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3. 对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四)电算维护岗位1. 定期检查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排除系统故障,对无法处理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并督促解决,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2. 管理机内会计数据,定期检查计算机病毒。3. 负责电算化系统升级换版的调试和人员变动的维护工作。4. 对软件操作人员使用、操作计算机硬件进行指导、培训。5. 定期做好电算化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总结工作,并提出改进意见。(五)数据管理岗位1. 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2. 定期检查电算化系统内会计数据的安全性、正确性和保密性,防止利用计算机舞弊。3. 督促各电算化的密码更换及检查上机记录的登记情况。(六)出纳岗位1. 及时确认机内收付款凭证。2. 操作会计软件登记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3. 每天及时进行数据备份,输出银行、现金日记账并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二、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1. 所有上机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经电算主管认可后方可上机操作。2. 明确各操作人员的上机操作权限,电算维护人员一般应由软件操作人员以外的人员担任,凭证输入人员不得兼任稽核、数据维护或出纳工作,出纳人员也不得兼任凭证输入、报表操作及数据维护等工作。3. 为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不能据以登记机内账簿。4. 各上机操作人员应设置双重密码,至少半年更换一次,并注意安全保密,操作人员离开工作站时应退出会计软件,以防他人越权操作。5. 建立上机操作记录制度,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和故障情况等内容。三、 硬件、软件、数据管理1. 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应注意日常保养维护,保持设备整洁,定期清理硬盘,确保系统正常运行。2. 会计软件的使用、升级、更新以及硬件设施的调整必须征得电算主管的同意,需上级有关保密审批的,必须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3. 任何操作人员不得打开数据库直接进行操作,未经同意不得修改电脑设置及各种程序。4. 每天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定期打印输出会计数据(记账凭证、报表及时输出,账簿至少一年输出一次),防止系统故障时造成数据丢失。5. 定期检查计算机病毒,各工作站应安装防病毒软件,在读取外来磁盘数据时,必须在清查病毒,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各工作站不得安装游戏软件。6. 凡装有会计软件的计算机,出工作必需并征得电算主管同意外,不得上网,上网后除指定内容外不得下载任何信息。四、 电算化档案管理1. 存在硬盘、磁盘、光盘等介质中的会计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2. 计算机输出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介质会计档案的管理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3. 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入在不同的地点。4. 对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5. 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