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8

柠檬心的颜色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避税天堂与会计道德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北京飞猪

已采纳

肯定没香港一般是英属的殖民地,都是些小岛国

避税天堂与会计道德

299 评论(8)

小琳仔仔

一直受政府供养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有约1000万英镑的资产秘密投资在开曼群岛的基金,是分散投资风险还是避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拥有股权的一家公司一直与俄罗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不是特朗普政府“通俄”的最新证据?曾声称要严打“海外避税”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最大募款人兼资深幕僚布朗夫曼和加前参议员柯伯,把约6000万美元转到境外避税天堂,他们为何不怕法律严惩?

5日,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公布包括1340万份文件的天量“天堂文件”,令全球权贵隐藏在离岸避税天堂的数万亿美元资产曝光。尽管这些行为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但面对近年来世界越来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人们越来越质疑,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天堂里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大批在5日泄露的金融文件显示,包括英国女王在内的世界多国权贵、公司巨头以及政治、经济、娱乐和体育领域的全球头面人物将他们的财富藏在了“避税天堂”。这些泄露出来的文件多达1340万份,披露了这些权贵富豪是如何想尽办法避税,通过复杂的手段合法“保护”财富。这些泄露出来的文件被通称为“天堂文件”。

这些 “天堂文件”是德国一年前获得的。材料主要来自于两家离岸金融服务商以及19个避税天堂的公司注册机构。其中大多数文件来自一个名叫阿普比(英文名为Appleby,中文名为毅柏)的国际律师事务所。该公司总部设在百慕大,是世界最大的离岸法律服务企业之一,帮助客户在低税率、甚至零税率地区进行投资。由于文件数量过于庞大,《南德意志报》请求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统筹该项调查,全球近100家新闻机构的380多名记者花费一年时间梳理了这些数据。

根据众多媒体的调查,目前英国女王、特朗普政府多名高官、加拿大总理密友等约50个国家的120多名政界人士“榜上有名”,而耐克、苹果、嘉能可等众多跨国公司也位列其中。

英国称,“天堂文件”显示,英国女王的私人投资基金“兰开斯特公爵领地”有约1000万英镑投入了离岸避税天堂开曼群岛基金。报道称,尽管这些投资并不违法,也并不说明女王没有缴税,但许多人可能会问,英国女王在这些避税天堂秘密投资是否恰当。此外,该基金还曾对电器零售商BrightHouse进行小额投资,而后者曾通过设法引诱顾客使用按揭付款,从中收取高额利息,因此被指责为盘剥穷人。女王基金的另一个投资对象是一个叫Threshers的零售连锁店,该店后来破产,令政府损失税款1750万英镑,并造成6000人失业。女王发言人6日表示,“兰开斯特公爵领地”对一只开曼群岛基金有投资,但对投资BrightHouse并不知情。该发言人还称,女王将自愿为“兰开斯特公爵领地”基金及其投资所得缴税。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拥有股份的一家航运集团与俄罗斯政府的关系也备受关注。身为亿万富翁的罗斯曾在上世纪90年代帮助特朗普避免破产的命运。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任命罗斯为美国商务部长。此次公布的文件显示,罗斯间接持股的一家航运公司为一家俄罗斯能源公司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每年盈利数百万美元。而这家俄罗斯公司股东据称是“普京女婿”沙马罗夫和两个受到美国制裁的俄富豪。罗斯向美国政府道德事务办公室提交的资产披露表格显示,他持有4家开曼群岛公司,但其中并未显示他与俄公司的关系。“天堂文件”显示,罗斯是通过上述4家公司,以多层控股模式持有航运公司股份,有些资产竟然足足隔着7层的企业控股关系。这一披露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应,民主党议员拉贾称:“罗斯与俄罗斯的关系令人极其不安,他在提名听证会上没有向参议院披露这一事实。”

此外,“天堂文件”还披露出的部分结果有: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最大募款人兼资深幕僚布朗夫曼和加前参议员柯伯,把约6000万美元转到开曼群岛的一个信托基金,使得加政府至少少收数百万美元的税金;包括耐克和苹果公司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通过避税天堂把自己缴的税降低至13%;马恩岛和马耳他这些避税天堂每年退给那些拥有私人飞机和豪华游艇的富豪数十亿美元的退税;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瑞士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取得非洲一些国家采矿权,同时利用复杂的离岸公司网络逃避在当地应缴纳的税款等。

184 评论(15)

我的臭熊熊

位于洛桑的瑞士联邦最高法院作出一项重要裁决,裁定瑞士上瓦尔登州目前实行的个人所得税递减税制违反了本国宪法。由于该税制是2005年经该州居民公投产生的,并随即引发瑞士各州一连串的降税竞争,加剧了欧盟对瑞士低税制的不满,因此瑞士联邦最高法院的此项裁决引起各方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虽然瑞士不会就此改变“避税天堂”的地位,但紧一紧过于松弛的“税收发条”,必将是该国的现实选择。新“避税天堂”之梦破灭瑞士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是针对一项诉讼作出的,而提起诉讼的人为瑞士国会议员约瑟夫。齐萨蒂斯以及另外3位上瓦尔登州居民。他们认为,该州实行的个人所得税递减税制与本国宪法相悖。最终,法官同意了他们的观点,判定该税制违宪。因为根据瑞士宪法精神,政府必须确保征税的多少能真实反映出纳税人经济状况的好坏,而上瓦尔登州所采用的递减税制显然与之背道而驰。作为联邦制国家,瑞士的26个州均有权制定本州的税收法律,自行确定征税比率。因此,位于中部山区、经济上主要依赖农业的上瓦尔登州近年来逐步确立了一条堪称“白手起家的生财之道”,即希望效仿楚格州等低税地区,利用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国外富人或企业来此定居、落户,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2005年12月,上瓦尔登州居民举行公投,86%的公众支持新的税收法律,即从2006年1月1日起,使该州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降至6.6%,财产税税率分不同情况平均下调3成以上,并引入个人所得税累退税率,居民年收入在7万瑞士法郎以下的,适用税率从10%减到8%;年收入在7万瑞士法郎以上、30万瑞士法郎以下的,仅需按6%缴纳;年收入在30万瑞士法郎以上的,税率为1%.也就是说,个人收入越高,缴纳税款越低。如此一来,上瓦尔登州不但一跃成为瑞士各州中企业所得税税率最低的,也成为继沙夫豪森州之后,该国第二个实行累退税率的州。事实表明,新税法十分见效。据统计,2006年头3个月就有11家外国公司决定在该州注册,而上年同期只有3家。上瓦尔登州的做法随即引发了瑞士各州竞相降税的局面。2006年初又有18个州宣布降税,这不但引起欧盟的强烈不满,也使瑞士联邦当局意识到,不能任由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在最高法院作出此项裁决后,瑞士财政部长梅尔茨表示,政府一贯抵制递减税制。这意味着,拥有递减税率的两个州应立即修改其税收规定。上瓦尔登州政府在一份简短的声明中表示,目前正在寻求短期措施,找到与宪法相适应的税率。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对于法庭裁决结果,此诉讼的发起人齐萨蒂斯感到由衷高兴。他说:“法院的裁决不仅对瑞士,对整个欧洲也极为重要,这同时也显示出,瑞士能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分析人士认为,齐萨蒂斯的反应恰好说明,近年来瑞士在本国税制方面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作为著名的低税国,瑞士已被全球富人视为难以抵抗的召唤。据有关部门统计,把永久居住地迁到瑞士的富翁目前约有3700名,其中的名人难以计数。与此同时,被税收优惠吸引来的大公司也越来越多。随着更多的富人及企业迁到瑞士,部分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尤其是与其邻近的欧洲国家,对瑞士的指责更是逐步升级。早在2005年,欧盟委员会就质疑楚格州和施维茨州的税收政策违反了瑞士与欧盟1972年订立的《自由贸易协定》,认为瑞士的低税率实际上是对外国公司的一种补贴。面对后来瑞士放任各州竞相降税之势,欧委会更是宣称保留进一步采取行动的权力,甚至准备单方面采取“保护性措施”,如可能收回对某些瑞士商品的优惠性关税等。瑞士态度有所转变专家指出,瑞士不但是一个联邦国家,并且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度”,即该国公民对于议会立法有认可与否决权,并且可主动提议新法案或修改和取消原有法案,像是否加入欧盟这类国家大事,也都要经过全民公投。因此,瑞士的税收体制除具有明显的联邦制特征外,也被称为“民主税收制度”。这就意味着,除联邦宪法中明令禁止的或联邦有所保留的税种外,各州作为独立的联邦成员在征税方面享有极大的自主权,而对于该缴哪些税,缴多少,各州都是通过投票箱,请公民自己来决定。针对此次法院裁决,瑞士财政部长梅尔茨表示,判决不会改变各州税收竞争的体制,政府并不会由此鼓励税收调和。他说,尽管自己曾表示要采取措施抑制各州之间过度的税收竞争,但更应强调的是,“联邦制度和税收竞争是瑞士的治国之本”。他坚信,税收权是州自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这个国家对外国公司更具有吸引力。联邦法院的判决使上瓦尔登州想靠低税政策谋求繁荣的局势变得不甚明朗。对此,瑞士商业联盟的帕斯卡尔。金坦塔提醒说,税收优惠并不解决一切问题。“公司选址要接近市场,要有便利的交通,要有吸引人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和高效的政府。”他说,“只说哪里税低是不够的,你必须提供全套保障。上瓦尔登州没有上佳的地理位置,它的其他优势只有用时间去说明。”工商注册多少钱?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办安全高效,税务顾问专业,曼德企服一站式服务专家。

304 评论(12)

jiajia1994

“避税天堂”仍将长期存在2009年04月09近期,“避税天堂”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日发布了最新税收表现评估报告,公布了三份名单。第一份是“黑名单”,菲律宾、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和乌拉圭4国因拒绝履行国际通用税收标准而被列入。第二份是“灰名单”,包括瑞士、卢森堡、比利时等在内的38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承诺要在银行保密制度或税务信息交换方面做出努力,但实际上尚未付诸实施。第三份名单是“白名单”,有40个国家和地区被列入,这些国家和地区实质履行国际通用税收标准。被列入“黑名单”和“灰名单”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自然“不高兴”,纷纷不承认自己是“避税天堂”。“避税天堂”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兴盛,虽然过去受到一些不痛不痒的指责,但像最近这样,一些发达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公开声言要对其制裁,历史上并不多见。在刚刚结束的20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同意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行动,并准备实施制裁。迫于压力,一些被列为“避税天堂”的国家或地区表示将转变过去的做法,积极合作,按国际税收标准行事。因此,人们预测,“避税天堂”会被逐步消除。那么,“避税天堂”真的会被消除吗?我认为,“避税天堂”在世界上不会消失,仍将长期存在,只不过它们的日子没以前那么好过,或多或少会采取一些符合国际税收标准的做法,也就是在为跨国纳税人提供避税方便方面会有所收敛。首先,从现状看,跨国纳税人减少其税收负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偷税和避税,其中偷税是违法的,避税是钻税法空子,不违法。跨国纳税人通过避税减少其税负的做法将长期存在,而选择利用“避税天堂”避税,仍会是避税的重要方式。其次,这次一些发达国家激烈反对“避税天堂”的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经济衰退,财政“吃紧”,需要通过更严厉的措施打击避税行为,增加税收;二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重要性,而对不合作的“避税天堂”进行打击有助于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一些发达国家打击偷税、避税需要“避税天堂”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需求是从银行方面获得有关客户的信息资料,这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保密法形成冲击。以瑞士为例,其银行保密制度已沿用近三个世纪,由于其法律为客户信息严格保密,瑞士的银行得以吸收世界各地的巨额资产。如果瑞士要修改其银行保密制度,一方面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即使相关制度被修改,其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仍对客户有吸引力。再次,按照经合组织的描述,“避税天堂”的主要特点为税率极低甚至不征税,金融信息及税收体制不透明,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避税、洗钱提供方便,损害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等。从这个描述可以看出,“避税天堂”并不就是指低税或不征税地区,最主要的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不为税收利益国提供合作,不提供相关税收情报交换。如果“避税天堂”国家和地区在税收情报交换方面提供合作,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客户就是其主权范围内的事。所以,按照国际税收标准行事的“避税天堂”仍会长期存在。

22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