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儿象象
综述:
1、资产一增一减。
例:从银行提取现金,库存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
2、负债一增一减。
例: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抵付前欠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
例:以资本公积转增增本,实收资本增加,资本公积减少。
4、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例: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增加,短期借款增加。
5、资产负债同时减少。
例:以银行存款归还到期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减少,短期借款减少。
6、资产所得者权益同时增加。
例:企业受到投资者投入资本,银行存款增加,实收资本增加。
7、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例:企业经批准减资,银行存款归还投资者,银行存款减少,实收资本减少。
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股利增加。
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企业债务重组时将负债转作资本,应付账款减少,实收资本增加。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
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让渡出去。
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
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
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
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等式
还有谁没吃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是否正确?这个等式是正确的,这是会计恒等式的变形。会计恒等式改革了会计原恒公式,即“资金占用=资金来源,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3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