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7

学生和赞美诗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8想說

已采纳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按时间可划分为旬报、月报和年报(即决算); 按编报单位可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和单位会计报表; 按内容划分,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静态表,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表、收入支出表(动态表,反映会计期间的收、支、余状况)、附表及说明书等。 附表一般作为报表中某些科目的明细内容或未列入报表中的重要经济业务活动或基础材料;说明书是对报表中某些事项的补充及情况说明。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

217 评论(10)

馨阳北京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由于财务会计报告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决定了其发挥作用的程度。因此各企业必须根据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按照以下四点要求,认真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数字真实

财务会计报告是一个信息系统,要求各项数字真实,以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得匡计数据,更不得弄虚作假,隐瞒谎报数据。

2.计算准确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在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并对报告中的各项指标要认真地计算,做到账表相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3.内容完整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各财务会计报告之间、财务会计报告的各项指标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因此,企业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报表种类、格式和内容进行填报,不得漏编、漏报。

4.报送及时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报送。使投资者、债权人、财政、税务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时效性。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161 评论(11)

小托0207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按时间可划分为旬报、月报和年报(即决算);按编报单位可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和单位会计报表;按内容划分,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静态表,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表、收入支出表(动态表,反映会计期间的收、支、余状况)、附表及说明书等。附表一般作为报表中某些科目的明细内容或未列入报表中的重要经济业务活动或基础材料;说明书是对报表中某些事项的补充及情况说明。

280 评论(9)

蔡zhong凯

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两种,具体编制方法如下:

(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工会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之间相互关系,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事业单位在一定日期内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一定时期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以后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能够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净资产的组成情况。

通过对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单位的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若把前后期的资产负债表加以对照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变化情况、财务状况、发展趋势。

①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及内容。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类、支出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

工会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格式(见表49)。

表49

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法。工会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编制的依据是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及净资产类中各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编制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将这一特定日期内各会计科目的余额填制在资产负债表的各相应科目中。

当资产负债表为月报时,表中“期初数”为上月各项目的累计金额,“期末数”为当月各账户余额。

年度资产负债表分为结账前和结账后两种,资产负债表结账前“期初数”为上年转入本年初的各账户余额,“期末数”为12月31日各账户累计余额。结账后的资产负债表“期初数”与结账前“期初数”相同。收入、支出账户余额年终转入“事业结余”或“经营结余”,结账后一般无余额。由于结余年度终了,全数转入“结余分配”,一般也无余额,经营结余如亏损则不转入“结余分配”。有缴所得税业务的单位计算应缴所得税额转入“应缴所得税”科目,剩余部分按规定转入“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科目,结转后“结余分配”科目无余额。资产负债表编制好后,应检查资产部类总计与负债部类总计数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必须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

(2)收入支出表的编制。收入支出表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在经营期间财务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通过收支表可以判断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业绩,它是由事业单位一定时期的收入、支出、结余及其分配数据填制而成的。

①收入支出表的格式及内容。工会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的格式由收入、支出、结余及分配三部分组成,基本结构是按收入、支出结余的顺序分细项目列示。在收入支出表“项目”一栏中,收支项目是指单位一定期间的收支构成;“结余”一栏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结余及分析状况。工会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的格式(见表50)。

表50

②收入支出表的填制方法。收入支出表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月报和季报。表中各栏编制的依据是:收入、支出。“预算数”按上级单位核定的数字填列,“本期发生数”按当期发生额合计数填列。结余一栏为收入减支出的实际数。结余分配是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之和,经营结余为负数时,不转入结余分配。

当年没有完成的专项工程或专项业务,其发生的支出及相关的收入,结转下年使用,等完工后再结算。

③支出明细表的编制。工会事业单位支出明细表包括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两部分,它是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的格式为:按各明细表项目列示,如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设备购置等。表中事业支出、经营支出需要按支出的资金来源和经营业务的种类填制,具体可参照以下方法。

第一,事业支出:可按支出资金的不同来源统计填列,如对上级单位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指定用途分解统计填列。可按核定的预算数填列,事业单位在编制综合财务计划时,将有关支出提前进行安排。填制各项支出时,参照预算执行结果统计填列。

第二,经营支出,可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填制。

第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行中各明细支出项目按明细账中有关数据统计填列。支出明细表的格式(见表51)。

表51

注:1.“事业支出”的“其中”各栏,按资金不同来源统计填列。

2.“经营支出”的“其中”各栏,可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分别填列。

④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

为取得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结余情况的汇总资料,全面掌握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必须进行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工作。

第一,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的范围。

该表汇编范围包括:县以上各级工会所属的事业单位及其附属独立核算单位的事业单位,汇总包括的事业单位是指执行《工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为职工服务的文化、宣传、体育、教育等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如文化宫、体育场(馆)、工会干部学校、职工业余学校(大学)、职工疗(休)养院等,不包括工会所办的经营性企事业单位。

第二,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汇总决算的编制程序。

县级工会,即县、区、局、产业工会年终将所属事业单位的收支结算进行汇总,编制《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有关项目数字均填入县级一栏内。汇总表编好后,按规定时间上报市级工会。

市级工会将所属县级工会上报的《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加以审核,连同本级《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进行汇总。将汇总的县级工会有关项目的数字填制在“县级”一栏内,市级工会事业单位的有关项目的数字填制在“市级”一栏内,编好后报送省级工会。

省级工会将所属市级工会报来的《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加以审核,连同本级《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一起,编制全省的《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将汇总的县级工会有关项目的数字填写在“县级”一栏,市级工会有关项的数字填写在“市级”一栏,省级工会有关项目的数字填写在“省级”一栏,并进行总括,试算平衡,编好后经复核及有关负责人签字后报全总账务部。

82 评论(14)

浮生若梦圈

财政部2017年10月24日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第一部分“总说明”提到: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226 评论(12)

秀之美adahe

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总括反映工会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和收支状况的书面文件称为工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该表是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分析检查单位预算、指导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主要依据。

会计报表的编报要求

工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按报送的时间,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工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汇总表。

编制会计报表要根据登记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编制报表要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会计报表应按照《工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期限向主管工会编制报送。

(2)应当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报表数字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列报,切实做到账表相符,不得以任何形式弄虚作假。

(3)要做好报表汇总工作。事业单位要在编制本级报表的基础上,与审核过的所属单位会计报表进行汇总。

(4)要根据主管部门有关决算的编制要求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并编写收支情况说明书。

(5)会计报表的指标体系必须口径一致,相互衔接。上期项目分类和内容与本期不一致的应将上期数按本期数进行调整,使之有可比性。

(6)事业单位收到上级单位对其决算批复后,要与上报的决算数再进行一次核对,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按上级单位批复进行相应财务处理。

28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