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oothyear
二、“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原则在实际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未满以前,从法律形式上讲,所有者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际上也能行使对该固定资产的控制,因此,承租人应将其视为自有的固定资产,一并计提折旧和大修理费用。 2、自建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新制度规定,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只要“达到预定的使用状态”(实质上的完工)而不管其是否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形式上的完工)就可以计提折旧,其长期借款利息就应停止资本化,就应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3、收入的确认 新《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在收入的确认方面较多运用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如在确认商品销售收入时,其条件之一就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其重视的是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经济实质而不是所有权的法律形式,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已将所有权凭证或实物交付给买方,但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要求又未按保证条款及时弥补,或未完成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而又是合同所要求的,在这样情况下就不能确认收入。 4、关联方交易关系的确认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要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具体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即在企业财务和经营环境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将视其为关联方。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应视其关系的实质,而不仅仅是其法律形式。如一家母公司同时控制了两家子公司,则不仅母公司和两家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这两家子公司之间也存在关联关系。 5、合并财务报表的确认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应依控制为基础确定分并范围、编制合并范围。这里所讲的控制,是指实际意义上的控制,而不是法律形式的控制,在某种情况下,虽然某一方具有形式上的控制权,但根据公司章程或其他协议合同规定,可能这一方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这时,就不应该合并财务报表,相反,虽然某一方没有控制权,但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对投资对象拥有实际的控制权且能取得相应的控制利益,这时也应该合并财务报表。
lovejing0326
学好会计对生活的影响如下:1、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工作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计算与计量,会计则采用专业方法,将各种物质量统一以价值量的形式予以科学的分类、汇总、计算并采用公认的方式为使用者提出报告。国民经济的发展总量、资源的消耗量、利用率以及其他各项经济指标的计算,都离不开在一线的辛勤工作。“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也早已为经济管理人士所认识。 然而会计工作在许多单位都是作为辅助工作来看的,有些人认为“会计也就是记记帐,发发工资”,一些单位领导也认为“会计工作也不能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只要能记帐就行了,算错了也没关系,反正肉烂在锅里”。笔者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地方领导在汇报拥军工作时说,所有的军嫂都根据她们的对口安排了,实在是什么都不会的,就安排她们做会计。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一小部分领导工作的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虽然将会计工作定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神圣的工作,但真正能够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或部门也不是很普遍的。 2、管理监督离不开会计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工作基础,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和目的。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才能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提高经济效益。如果没有可靠的、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客观依据。反之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会计核算也就没有意义。 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在理论上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比如,是加强法治的需要,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然而,现实效果如何呢?实难用恰当的语言做出准确的描述和概括,只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办法监督。社会风气不理想,会计根本无法守住自己的这片净土,在实际工作中来自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内部的压力,使得会计人员无法完全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会计监督,“领导会计,长官报表”的问题在许多单位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 (2)没有力量监督。关键时得不到领导全力支持,操作中得不到群众的广泛理解和积极配合,在会计业务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