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1

独爱陌可可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涉及的准则包括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雪绒花05

已采纳

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内容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实务、财税法规、经济法基础和会计信息系统。考试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对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学习或从事会计工作打好基础。

初级会计师考试之会计基础理论考核考生对国家会计制度及其主要内容、国际会计准则及其主要内容、成本核算理论及其思想方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各阶段的主要会记电码的了解情况。

初级会计师考试之会记实务是考核考生对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各项凭证及其用途、各领域中使用的专业领域词语以及一般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应如何处理方面的了解情况。

初级会财法法考试是对国家有关行政权力部门颁布并实施的有关法律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请条例》)及有关部门颁布并实施的行政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金额限制法》)进行考核。

初级会计涉及的准则包括

162 评论(10)

牛奶荡糕

初级会计实务题型有单选题(40分)、多选题(20分)、判断题(10分)、不定项(30分),其中单选题20个,多选题10个,判断题10个,不定项15个。经济法基础单选题(46分)、多选题(20分)、判断题(10分)、不定项(24分),其中单选题23个,多选题10个,判断题10个,不定项12个。我们来看都有哪些内容出现在试卷上,各占多少分数,第一章、第二章都是基础,内容都是理论知识,考试分数大约在10分左右,虽然占比不是很高,但是只有清楚了解各类账户借贷方所表示的意思,才能正确作好会计分录。第三章是流动资产,考试分数大概在16分左右,内容同其他章节联系比较紧密,像存货章节内容。第四章非流动资产同样也是考试重点,考试分数大概在12分左右,其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有长投及投资性房地产。第五种负债的内容也比较重要,大概有差不多14分左右的分数,需要注意的内容有短期酬薪、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等。第六章所有者权益需要注意的内容有所有者权益、留存收益等,分数大概在8分左右。第七章收入、费用和利润分数内容大概在18分左右,需要注意的内容有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三个期间费用、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第八章财务报告内容不是很重要,分数大概在11分左右主要考核的题型是单选、多选、判断题。

350 评论(8)

都市月亮飘飘

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规定了整个准则体系的目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的总体要求等内容。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有关部门和管理测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是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共同的基本标准。

扩展资料:

会计准则的基本性质:

1、规范性

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了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

2、权威性

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要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这些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立法或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由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作为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

3、发展性

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会计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准则也要随之变化,进行相应的修改、充实和淘汰。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

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会计准则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会计准则的内容,有的来自于理论演绎,有的来自于实践归纳,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国家有关会计工作的方针政策,但这些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准则

96 评论(11)

媛姐姐丶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

扩展资料:

基本准则规定了整个准则体系的目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的总体要求等内容。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有关部门和管理测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是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共同的基本标准。

总则部分同时也明确了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持续经营(表明该准则体系中不含破产清算会计准则)、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其中对会计分期问题,由于《会计法》的限制,仍然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

把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准则、一般准则和具体准则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包括独立经营准则、经济效益准则、计划准则等;一般准则包括会计分期准则、会计主体准则等;具体准则包括会计核算、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准则。

通常,我们所指的准则是会计核算准则,会计核算准则是关于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由于会计核算具有分配功能和信息功能,是处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依据,所以会计核算准则不应包含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有关方面的规范。因此,这一观点也不可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准则

97 评论(12)

爱啃狼的木头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向各自的特殊性,会计准则的出现,就使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准则的作用就是提当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把握会计准则,还应当注意会计准则具有“四性”。(1)规范性。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了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会计行为达到规范化,使得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2)权威性。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要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这些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立法或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由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作为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它的权威性。(3)发展性。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会计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准则也要随之变化,进行相应的修改、充实和淘汰。(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会计准则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会计准则的内容,有的来自于理论演绎,有的来自于实践归纳,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国家有关会计工作的方针政策,但这些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没有会计理论的指导,准则就没有科学性;没有实践的检验,准则就没有针对性。

16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