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4

戆戆的囡囡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失误了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曼丽nilei

已采纳

帐算错了可以调整,红冲更正一下,钱办错了就麻烦了,如果一名会计总是把账算错,那就不能胜任会计了。

会计失误了

107 评论(14)

牛头梗小城堡

会计要是算错了账,可以改回来,这叫账差来回。如果是付错了款,可以多退少补。如果多付了,对方不退回,可以报案或诉讼。

100 评论(12)

千年紫檀

会计记账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账,而且查起来很费劲,故有人说“记账容易查账难”。这是因为有时为查一笔错账,花上很大精力,一查就是半天,有时直到深夜才查出。

因此,查错账的方法值得研究和探讨,找出查错账的捷径,使财会人员减少查错账的时间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加强企业管理和经济核算上。只要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错账发生的规律,查起错账来就比较容易,运用熟练后就能得心应手,将错账逮住。

一、除九法

在日常记账中常会发生前后两个数字颠倒、三个数字前后颠倒和数字移位。它们共同特点是错账差数一定是九的倍数和差数每个数字之和也是九的倍数,因此,这类情况均可应用“除九法”来查找。下面分三种情况来讲:

第一种情况是两数前后颠倒,除以上共同特点外还有其固有的特点,就是错账差数用九除得的商是错数前后两数之差,例举如下:

1.差数是9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1.如10、21、32、43、54、65、76、87、89及其各“倒数”。

2.差数是18/9=2,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2.如20、31、42、53、64、75、86、97及其各“倒数”。

3.差数是27/9=3,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3,如30、41、52、63、74、85、96及其各“倒数”。

4.差数是36/9=4,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4,如40、51、62、73、81、95及其各位“倒数”。

5.差数是45/9=5,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5,如50、61、72、83、94及其各位“倒数”。

6.差数是54/9=6,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6,如60、71、82、93及其各“倒数”。

7.差数是63/9=7,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7,如70、81、92及其各“倒数”。

8.差数是72/9=8,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8,如80、91及其各“倒数”。

9.差数是81/9=9,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9,如90及其各“倒数”。

(这里的“倒数”是指个位与十位前后颠倒的错数)

例如,将81误记18,则差数是63,以63/9=7,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肯定是7,这样只要查70、81、92及其各“倒数”就是了。无需在与此无关的数字中去查找。

第二种情况是三个数字前后颠倒,它具有共同特点外也有其固定的特点,就是三位数前后颠倒的错账差数都是99的倍数,差数用99除得的商即是三位数中前后两数之差。例举如下:

1.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1,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是99,如100-001、221-122、334-433、445-544、655-556、766-667、889-988、998-899其的差数都是99.

2.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2,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的一倍,即为198,如311-113、466-664、557-755、775-577、886-688、997-799其的差数都是198.

3.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3,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的三倍即为297,如441-144、552-255、663-366、744-447、885-588、996-699其的差数都是297.

4.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4,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的四倍即为396,如551-155、662-266、773-377、844-448、955-559其的差数都是396.

5.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5,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的五倍即为495,如550-055、661-166、722-227、833-338、944-449其的差数都是495.

6.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6,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6=594,头与尾数之差是7,那么数字颠倒的差是99×7=693;头与尾数之差是8,那么数字颠倒的差是99×8=792;头与尾数之差是9,那么数字颠倒的差是99×9=891.

第三种情况是数字移位,或称错位,俗称大小数,这是日常工作中较容易发生的差错,它的特点除它的差数和差数每个数字之和是九的倍数外,也有其固定的特点,就是数字移位的错误,只要将差数用九除得的商就是错账数。

例如2000错记为200或20000,它的差数为1800和18000,它们的差数和每个数字之和都是九的倍数,将差数分别用九除得的商则是200和2000,只要查找这数字就查到记账移位的错误了。

279 评论(15)

南宫style

这已经很占便宜了,完全由于你的原因导致的损失高达50万,没有开除你并全额索赔,只要你赔五分之一,还是每个月工资里扣,给你留了足够维持生活的钱,这样处理的单位真的仁至义尽,无可挑剔了

212 评论(12)

晴天夹心

会计核算错误及相关正确处理方法

经过整理的审计中经常出现的会计核算错误,绝大部分适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外资企业。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会计核算错误及相关正确处理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计过程中,接触过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各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千差万别。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免不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但经过整理与归纳,下列失误与差错是财务人员最经常出现的,具有同性,说明这是财务工作的难点与盲点,提请大家在日常工作加以注意。

1、会计科目设核算不够科学,级次设置有问题,给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带来麻烦。

在一次审计中,发现某公司的“会计科目级次复杂,最多达到9级,中间许多只有下级,没有上级,级次设置缺乏逻辑。

2、采购材料直接入成本,未通过原材料核算购买原材料直接列入“生产成本”科目,这样不符合原材料核算的规定。

3、购进货物在途中发生非正常损失,未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运输途中正常的损耗计入当批材料的采购成本。如果是运输途中的非正常损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规定,货物所含进项税额不能申报抵扣。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①购进货物付款时:

借:在途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②确认购进货物被盗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该科目年终不留余额)

贷: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已核销的坏账收回时进行错误的会计处理,并且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①错误的处理方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②正确的处理方法为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5、购买汽车的全部税费均列入了固定资产价值

购买汽车,除了车子本身价款外,还包含哪些?“固定资产-汽车”的原始价值应包括购车价款、车辆购置税、车险、车子装潢等购买时所发生的费用。实务中很多企业将车船使用税也计入了汽车价值,车船使用税应列入“管理费用”的科目核算。

6、固定资产入账没有取得合法的入账依据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七条规定: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成本入账。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若无法取得固定资产购置时的正规票据等真实凭据,可以评估入账,并可以按照评估入账的价值计提折旧,但是在税务处理上不能在税前扣除。

7、土地入账混淆记入“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土地应区分下列情况入账

①行政划拨的土地

A、是以前行政划拨,后来评估作价投资等形成的土地,由于没有使用期,所以不能摊销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单独入账。

B、行政划拨,未作价投资的,不进行会计处理,但实物视同固定资产管理。

②土地使用权

A、《企业会计制度》下的会计处理

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

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完工后再一同转入固定资产入账。

B、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及指南规定:购入自用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外购土地及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分别确认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如果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确实难以合理区分的,其土地使用权价值仍应确认为固定资产原价。

8、银行借款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利息

对于银行利息的会计处理,一般是根据银行寄来的利息扣款凭证直接进财务费用,年终对于银行未扣款的利息则不予以处理,一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二则存在税务风险。

9、长期借款会计核算未包含应付利息

长期借款的核算,按照会计制度规定,长期借款核算内容应包括借款本金和应计利息。有些公司在核算长期借款时,长期借款科目只含本金,应付利息列入其他应付款。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界限不清。

10、在计提应付工资时反映代扣款项

有些公司在计提工资时,体现代扣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等项目。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应付工资

而不是在实际发放时的分录中反映扣款,造成“应付工资”科目的贷方与计入各成本费用中的“工资”明细科目金额不符,不利于统计相关数据。

11、在计提奖金时,未通过“应付工资”核算

在计提员工奖金时,不是通过应付工资科目进行核算,而是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或直接支取现金,科目使用不当,也不利于统计。

12、代缴社保未实行挂账处理

每月缴纳职工社保时,包括个人应缴部分,全额计入“生产成本—基本养老保险”等,在发放工资时,把个人扣款再冲销“生产成本”。如此核算,已缴数及实扣数是否一致,无法核对。

14、部分税金未通过应交税金核算

按照税法规定,只有如关税、印花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直接计算交纳的税金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其他税金应通过应交税金核算,很多公司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未通过该科目核算。

15、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没有按权责发生制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却按收付实现制记账直接走管理费用。

16、外资企业的出口退税中的免抵税额没有及时按规定缴纳附加税。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国发〔2010〕35号),自2010年12月1日起,将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以下简称外资企业)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25号)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通知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35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