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笨猪seven
会计毕业的海归,这个自己实话实说,这没什么用,因为任何一个学校毕业的会计进入实际工作岗位之后,第1年都是出纳,出纳的事情都搞不明白,还想做主管,还想做财务经理,连最基本的付钱做账都搞不清楚,其他的工作根本做不了。所以什么学校毕业的并没有那么重要,跳槽的时候也不必要把自己之前的经历看的那么重。
跳槽时候面临什么困难,这个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困难要说真有,就是跟自己所认为的理想收入不一样,觉得自己是海归,自己一个月怎么着我得赚个几万块钱啊。但是大家觉得一个普通的出纳能赚到那么多钱吗?大部分企业有普通的出纳就是三五千块钱,在部分国企央企里面学历水平比较高,那可能能达到七八千块钱,但一个出纳基本到头也就是这么多钱,普通的出纳不可能拿到好几万的收入,可能觉得自己是海归,自己应该赚到更多的钱,企业给的钱比较少,不符合自己的收入预期。
放平心态什么学校毕业的都没有用,因为什么学校毕业的第1年,参加工作到企业里面都是先做出纳,这是必然要经历的事情,就算是公司里面那些财务的主管,那些财务的经理,他们也是从这个地方一步一步走过去的。不可能刚到一个公司没有干过出纳就立马提到主管,没有那个能力不要说是海归毕业的本科,就算是海归毕业的博士也不能直接提到那个位置,因为书本上学的和实际用的它是有差异的。
而且既然说是会计毕业自己默认就是普通本科,因为单纯学会计学到博士的这个几乎没有,因为到了研究生都要细化专业,到了博士更要更改专业,会计真正学到博士的人非常非常之少,都会改专业方向的,学金融相对是比较多的,所以跳槽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收入和自己认为的收入不匹配。
人到中年156
会计读博士的人很少,因为会计应用性太强,很容易就找到工作了。很少人愿意用5年的时间去过一个student budget的生活,除非你不要养家而且对学术充满兴趣。还有说会计博士的就业情况,实在太好就业了好吗,这里说的就业是指去学校里教书,而不是去公司里面做帐--那简直就是本末倒置。好就业是因为供求关系决定的,会计届在闹博士慌,因为很多学校开会计专业但是读博士的人很少,所以导致很多硕士学历的业界人士去当adjuncts去教书。就我在加拿大的经历来看,会计教授能拿到20万加元,助教也有15w加元左右,在加拿大妥妥的高收入人群,还不算副业。
秋风扫落叶
当然有差别,就普遍来说,留学归来的博士能力,待遇都要好些(普遍哈!)。 具体就要看 所在院校,导师的水平了。如果说同档次院校和导师的话,还要看 是什么专业的。 比如说,本人是会计专业的。就会计理论来说,国外比国内先进的多,国内的学者基本上也就是跟着国外的学者走,所以说会计学博士在海外的话,不说别的,首先英文文献看得多,能跟上最新的国际研究潮流,能力要当然好些,能力好自然待遇就好了。说白了,国外的技术方面几乎都比国内要领先一点.生物专业当然是国外更好,你是学生物的肯定比我了解,去查查文献,了解一下生物专业的大师级人物国籍就知道啦!!
Joanrry琼
美国的博士教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学习与日后的研究方向有关的课程,而后进行资格考试,同时还要面临导师及其他教授组成的委员会的评审,未能通过资格考试的学生就会被首轮淘汰。学生通常会被授予硕士学位。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做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立课题、在特定领域进行尖端的研究、在行内影响力较高的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在各种学术会议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博士必须学会的基本操作技能。最后进行博士论文答辩,不能通过者遭末轮淘汰。 美国的博士是世界上较难获得的学位,因为美国对博士要求严谨。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着名理工类学院,博士的平均毕业年限往往长达6至10年,淘汰率在20%-30%之间。还有不少学生中途转校,或者放弃。
tomoyasaki
跳槽的时候面临的困难会比较多一些,这个时候需要考虑清楚,再决定到底要不要跳槽,在跳槽的时候也需要看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否够强,如果能力特别强的话,你就可以选择跳槽。如果能力不够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好好的学习,再跳槽会比较好。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