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123kong
1、假定本年的净利润(缴纳完企业所得税后)为100000元,结转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1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000 2、按照净利润的10%和5%计提盈余公积的公益金和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公积金10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公益金5000 结转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提取公积金10000 借:利润分配-提取公益金5000 贷:盈余公积-公积金10000 贷:盈余公积-公益金5000拓展资料:一、法定盈余公积定义1、《企业会计制度》指出,法定公益金指的是企业按照规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公益金,法定公益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时,就将其转入任意盈余公积。2、历年来由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CPA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对法定公益金的核算也有具体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当按照实际使用公益金的数额,借记“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对于用公益金购建的集体福利设施等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应当将该资产购建的原始支出中使用的公益金的数额,从任意盈余公积转回到法定公益金账户。3、法定公益金是从企业净利润中提取的,即使其提取的目的是为企业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购建,为企业的持续经营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其所有权最终归企业投资者,且这部分资金来源与其他自有资金来源一样,共同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4、企业为职工提供集体福利设施,目的是提高企业职工待遇、为企业正常经营和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相应的折旧费用应由企业承担,计入当期损益,并依法享受税前抵扣。而将折旧费用冲减任意盈余公积、减少投资人权益的做法,是没有划清企业经营风险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的界限,错误地将经营支出与企业经营亏损等同起来,划给投资者承担,这是不对的。5、另外,企业在无法定公益金或法定公益金不足时,也可能用其他来源的资金用于该项购置,而无论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何处,其本质用途是不会改变的,相应的会计处理也应保持一致。6、在集体福利设施被处置后,由于集体福利设施已不存在,也就没有法定公益金被固定用途的资金占用,应将其账面余额恢复到可支配额,所以应按原支出数转回任意盈余公积。
心海若冰
毛利润是净利润的基础,不同行业的毛利润和净利润的差别很大,影响毛利润的因素也有很多,纯利润指的就是没有成本,而且赚的钱都是你自己的,并且这三者之间,在利益方面有区别,在政策方面有区别,在经济方面有区别,在发展方面有区别,在市场方面有区别。
马秋云123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利润。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净利润计算公式如下,分三步有那些?第一步: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第二步: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第三步:净利润=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净利润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其中: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税收、附加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其他收入+投资收益+收入从公允价值+资产处置收入的变化总结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企业资本营运的综合效益;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反映公司管理层的资产管理及财务控制能力法律依据:《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与资产质量审计的基础上,审计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审计确认企业负责人任期初至任期末各年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等财务定量评价指标。审计中应当重点关注:(一)任期企业收入确认和核算是否真实、完整、及时,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虚列、多列或透支未来收入,少列、漏列或者转移当期收入等问题。(二)任期企业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成本核算是否真实、完整,符合配比原则,有无错列、多列、少列或者漏列成本费用等问题。(三)任期经营成果的调整。如果企业存在经营成果不实问题,应当根据审计结果对企业相关的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对任期产生的不良资产进行扣除,并做出调整后的新的会计报表。(四)确认任期企业实际业绩利润。企业负责人任期实际业绩利润一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任期实际业绩利润=经过审计调整核实后的任期利润总额(已扣除任期产生的不良资产)+消化任期以前年度不良资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