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婆饼的人
下面我们就看会计专业的十三种职业发展方向。
1、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专家,ERP专家
侧重于企业信息化,和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信息化,了解会计和软件
2、理顾问,财务顾问
侧重对企业实践进行策划,指导,辅助,咨询
3、会计专家,教授学者
侧重研究和规范会计制度,准则,理论,教学
4、财务总监
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报告,分析,预算,控制,成本,价格,流程,制度,等等
5、基金经理,CFA(财务经理)
资本运作,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基金股票,企业并购,筹资,上市操作,等等
6、内部审计师,内部控制经理
侧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舞弊控制等等
7、CPA,合伙人,会计师事务所
外部审计师,职业资格
8、税务经理,税务代理
侧重于政策法规,企业策划,税收筹划,商务设计,企业并购
9、风险经理:保险,风险控制,保险经济人
侧重于企业财产风险控制,责任风险控制,经营风险控制
10、财务部经理(会计经理)
会计,企管,政策,组织
11、CFO
股东价值,战略,决策
12、公司法律顾问
策划,股份制改造,兼并收购,企业政策咨询,合同审核,商务结构安排
13、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部门经理
企业全方位管理,必须了解销售及市场等业务流程。
一、公共会计师的职业轨迹(比较固定,等级分明)
1. 审计
第一到三年:雇员审计师(staff auditor),从事审计的基本工作(就是tick and tie: (accounting) To make sure that every item in a ledger or in an inventory is accounted for and properly connected to other items to which they are related),也会在高级审计员的陪同下和客户一起去取得必要的信息并进行核查。第二年的时候有机会成为acting senior,带领刚入门的staff auditor
第三到六年: 高级审计员(Senior Auditor),联结会计人员的核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监督雇员审计师的工作,处理他们的差错;发现和记录审计风险,改善会计制度;管理预算;处理和顾客的关系;和审计经理、合伙人等公司高层充分沟通。
备注:本来从雇员审计师升级到高级审计员只需要两年,但现在逐渐提升到三年,例如PWC这种公司就要求三年。如果要再往上升职,成为审计经理,那么一般都需要有CPA证书。Top 5%-10%的高级审计员有可能在第二年就被提升为审计经理。
第六年以上:审计经理(Audit Manager),负责管理客户关系。和前两级别审计人员不同,审计经理不是每天而是每周到审计地进行一次审核(高级审计员满意后会邀请审计经理来审核,另外如果项目的审计进度或质量有问题,那么审计经理也会多来巡查)。总而言之,审计经理负责项目总审核,人员安排和维护客户关系。
合伙人/高级合伙人:负责总的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业务开拓活动。他们还会签署审计意见书并和总部交流,所有重大会计事项都会参与其中。他们有时也会在和客户签约的时候出现。他们也是唯一会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的审计人员。只有2%的人能达到这一级别,而且前提是必须有CPA证书。他们通常会购买公司股票并从中获利。
2. 税务
第一年到第三年:税务员(Tax Staff),从事税务工作的主体。他们准备税务申报单,研究相关税务问题并在上级指导下给予客户专业意见。和雇员审计师不同,税务人员直接和顾客接触的机会并不多。这是一个学习的阶段,主要是要熟悉收入税的申报、合规性审核和分析方法,之后工作速度会大幅提升。
第三年到第六年:高级税务员(Tax Senior),检查税务申报单,研究相关税务问题和国际税收法规等税法,并在给予顾客的纳税计划(如何少交税)上给予专业意见。他们也会在财务报表的税目等方面给予审计人员帮助。
第六年或以上:税务经理(Tax Manager),接触客户的主要人员(前两级的人员都是从事具体的工作,不大接触客户)。他们主要管理下属,审批公司税务报表,制定纳税计划,检查有无异常税务问题,维护管理客户关系。他们也可能在财务报表的税目等方面给予审计人员帮助。税务经理一般是某个行业的税务专家,对于领域内的税务问题反应迅速,被誉为codeheads,另外他们也会开始学习市场营销的知识,为未来成为合伙人发展公司业务做准备。
税务合伙人/高级合伙人(Tax Partner/Senior Partner),主要管理客户关系和发展公司业务。他们同样是行业内的税务专家,和税务经理一起被誉为codeheads
备注:由于审计和税务、业务咨询等是不同的领域,因为不建议转行,以免白费之前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另外目前要成为合伙人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难度也更高,因此可能在公司别的部门做会升职更快,加上会计师事务所采取“up or out”制度,表现不够积极很可能被解雇(尤其是经理级以下的),因此会计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饕餮飨宴
你提的这个问题范畴太大了。关于会计目标有一整套系统和理论。一般我们指的都是局限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内。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可通过以下途径:(一)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无论做何种事情,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1、要在财会人员中树立起一种普遍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求财会人员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在记录反映经济业务时,不受“长官”意志的约束任意改变应有的规则,按照 “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要求行事,并以此作为职业道德要求约束自己。2、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实务操作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新旧体制转换和会计改革中,广大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广大财会人员要加强自身知识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会计理论水平,以确保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能准确应用规则。(二) 不断完善会计控制和内部环境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规定各种岗位的职责范围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 要依靠完善的组织机构作保证。会计机构内部岗位的设置应当与内部管理和会计业务需要相适应,同时各岗位都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业务往来应当分清责任,并能定期考核。按照程序定位和内部牵制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业务分为若干具体的工作岗位,然后再按岗位确定每个人的具体任务,明确单位所有经营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限,逐步形成一整套自我制约和自动检查的岗位工作关系。2、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按照规范化、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安全谨慎原则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 加强会计检查。会计记录、账务处理、成本核算等应完全独立, 并且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财务制度、准则进行。会计人员进行账务记录的唯一依据只能是经严格识别的合法、有效会计凭证, 否则应当受到严厉的处罚。会计人员只接受其主管的领导, 会计主管不得参与具体经营业务的经办。严格防止会计人员接受非法指令, 从事违法的会计记账、核算,影响会计行为的准确性、客观性与有效性。(三)强化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指在处理某项经济事项的全过程或者某些重要环节上,都必须由两个部门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负责、共同处理,以达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内部牵制要体现在人员分工、职责界定、业务处理等各方面。如,会计、出纳不许一人兼任;收支款项时,收入不能集开票收款于一人,支出不能把审核、批准、付款由一个人包办;出纳人员不得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签发支票的预留印章要分开保管;管钱、管物、管账一定要三鼎分立;特别是不相容的职务一定要严格分离,做到授权与执行相分离,执行与审核相分离,执行与记录相分离,保管与记录相分离。(四)建立严密、独立、有权威的内部监督制度设立地位独立、具有监管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由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行使综合性内部监督职能,负责对内部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内部审计检查制度,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实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合理地构造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则是实现内部会计控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荷兰小乳牛
一、纵观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1、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换言之,会计应向委托人报告受托人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并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中心。其依据是,资源所有者将资源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同时通过相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激励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受托人接受委托,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并通过向资源提供者如实报告资源的受托情况来解除其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学派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它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损益表。2、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换言之,会计应当为现时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投资和信贷决策及其他决策的信息。其依据是,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在资本市场介入的条件下,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会降低,转而更为关注所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决策有用学派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更关注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是互有关联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是实质,决策有用是形式。受托责任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提供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是会计的根本目标。考虑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定位于决策有用。二、目前无论是受托责任观的财务会计目标还是决策有用观的财务会计目标,其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主要都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企盼性基础之上,单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讨论财务会计目标或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不够的。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除了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角度来分析以外,还应从会计信息系统职能的角度来进行论证,即财务会计目标的认定既要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能力。第一,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有些是现有的,有些是潜在的。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然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不同时期出于对不同利益的追求,其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而财务会计作为加工、生产会计信息的系统,其所提供的“产品”只有一种,即会计信息。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所生产的“产品”无可替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财务会计必须是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会计信息。第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的不同,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而且会计信息使用者也会由于其对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的不同,失去或部分失去财务会计信息原本就有的有用性。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发展。而财务会计作为人为的信息系统,却有其运行的固有规律及相对固定的要素、结构与功能。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一个系统如果其要素、结构没有改变,则其功能一般也不会改变,而功能没有改变,则该系统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也不会改变。当然系统的要素、结构是可以改变的,但这需要时间和过程,在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尚未发生变化之前,不能仅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出发,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基于以上原因,在考虑财务会计目标的时候,除了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考虑以外,还要从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力求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有机结合。
洁博利郑少波
会计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为企业的直接管理者服务,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其次,会计的具体目标才是为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信息。这个具体目标在不同的时期会有所不同,换而言之,那就是谁能为企业提供最稀缺的资源,会计信息就会对谁有所侧重。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是评价企业会计工作是否有效合理的标准。会计管理活动的特点是价值管理,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现代会计的主要目标可以确定为如下几项: (1)提供关于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基本情况的资料。利用这一资料,投资人可据以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评估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并对企业将来的发展作出必要的指导;利用这一资料,经营者可以分清责任,寻找不足,改善管理,提高绩效。 (2)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可靠资料。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对资源的控制情况、企业的资金构成、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以及企业适应其所处环境变化的能力(即应变能力)。 (3)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预计、比较、评估企业经营业绩,尤其是盈利能力的财务资料。关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尤其是获利水平的资料,对评价企业今后有可能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潜在变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预计企业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产生现金的能量,还有助于判断企业利用新增资源可能取得的效益。 (4)提供有助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指挥、调节和监督的财务资料。指挥、调节和监督,是会计的控制职能。通过控制,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到社会需要和人们所希望的轨道,并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完成预期的目标,这正是人们需要会计的一个重要理由。 (5)提供有助于判断企业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对经济资源有效利用能力的财务资料。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投资者所希望的当然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耗费(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经营成果(产出)。这里涉及到对资源有效利用程度的评估与衡量所需要的信息,理所当然地应由会计这个信息系统来提供。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