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爱嘟嘟1206
贷款的核算: 1.初始计量: 借:贷款—本金(贷款合同规定的本金金额) —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 贷:吸收存款/存放中央款项等(实际支付的金额) 2.后续计量: (1)确认贷款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合同本金×合同利率) 贷: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2)收到贷款利息: 借:吸收存款/存放中央款项/存放同业 贷:应收利息 (3)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贷款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利息调整(或借记) 应收利息(若存在应收未收利息时) (4)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利息收入: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此时应将“合同本金×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进行表外登记,不需要确认。) 借:存放同业等(减值后收到的本金或利息) 贷:贷款—已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后续计提减值时不需要再将本金与利息调整转入“贷款—已减值”,因为在第一期减值时已经做过处理了。) (5)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同时,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表外登记的应收未收利息,减少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金额。 (6)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的: 借:贷款—已减值(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吸收存款/存放同业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贷款—已减值资产减值损失(差额,或借记)。
戆戆的囡囡
就是增加、减少的意思。余额的借贷就是正数、负数的意思。资产、成本费用类的借方就是增加,余额为正。贷方反之。负债、权益、收入类贷方为增加,余额为正。借方反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臭臭的猪宝贝
贷款和应收款项会计处理原则,与持有至到期大体相同。具体而言:1.金融企业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一般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债权,通常应按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2.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在该贷款逾期存续期间或使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3.企业收回或处置贷款和应收款项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贷款和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分录设置科目设置贷款——本金贷款——利息调整贷款损失准备贷款——已减值(一)未发生减值的贷款(1)企业发放贷款 借:贷款——本金贷:吸收存款等贷款——利息调整(差额可能在借方)(2)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与合同利率确定)贷款——利息调整(差额可能在借方)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3)收回贷款 借:吸收存款等贷:贷款——本金应收利息利息收入(二)发生减值的贷款(1)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同时:借:贷款——已减值贷: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本金,利息调整)(2)利息收入 借:贷款损失准备(按贷款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利息收入同时,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3)收回贷款 借:吸收存款等贷款损失准备贷:贷款——已减值资产减值损失(差额)(三)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借:贷款损失准备贷:贷款——已减值(四)已确认并转销以后又收回的贷款 借:贷款——已减值 同时:借:吸收存款等贷: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资产减值损失(差额)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