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好多猪
从整体看,我国目前的合并会计报表侧重点是母公司理论。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实体理论是我国的必然选择。首先,从美国合并理论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实体理论取代母公司理论将是大势所趋,这一点也可以在国际上其他国家对合并理论的选择上得到验证。其次,从我国加入WTO以来,会计准则在逐渐进行国际化趋同,实体理论正是国际合并会计准则发展的方向。此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外部主体对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信息披露产生强烈需求,如企业集团的债权人及其他相关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就需要通过合并会计报表来了解整个企业的综合情况。实体理论所倡导的开放型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目的恰与我国目前会计信息需求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而其他合并观念所阐述的合并会计报表目的则过于封闭。再次,从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性质认定看,实体理论的立场与我国会计要素的定义相吻合。在实体理论下,少数股东权益是合并股东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对合并主体而言,少数股东权益并不是一项义务,也不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同样,少数股东损益也不是一项费用,而是对合并主体实现的合并净利润的一项分配。相比之下,所有者理论和母公司理论对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性质的认定与我国对会计要素的定义是不相容的。 2.合并范围的确定。确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控制权是确定合并范围的前提基础。控制是实际意义上的控制,而不是仅仅法律形式的控制。在某种情况下,虽然某一方具有形式上的控股权,但是根据公司章程或其他协议合同规定,可能这一方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这时就不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相反,虽然某一方没有控股权,但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对投资对象却具有实际的控制权且能取得相应的控制利益,这时也应编制合并报表。所以在我国,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应采用质量标准原则,即实际拥有一个企业经营、财务决策及获益的权利时,才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3.合并方法的选择。全面取消权益结合法是合并会计报表方法发展的未来趋势,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权益结合法在一定范围存在仍有其合理性。首先,权益结合法操作简便,会计处理相对简单,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和难度,在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的情况下不失为可行之法。其次,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在换股合并时采用购买法很难取得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而权益结合法按账面价值计量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但是权益结合法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按账面价值计量被并购企业净资产时易被人为操纵,导致资产价值低估。购买法将企业合并视为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企业的净资产交易,这种交易属于购买性质。在购买法下,被购买企业的资产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重估,购买成本超过重估后净资产的差额作为合并商誉。从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及真实计量被并购企业资产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合并方法应整体上以购买法为主,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采用权益结合法,但必须严格限制权益结合法的使用条件,以防止对权益结合法的滥用。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模式的选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经营活动开展得较晚,资本市场也不发达,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管制,人民币的汇率一直比较稳定。我国目前仍是资本输入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内公司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数量不会在总资本中占很大比重,且这些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大都限于销售母公司的产品、汇回货款等活动,相当于母公司在国外的延伸,因此适合采用时态法进行折算。 5.合并价差的处理。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合并价差处理的缺陷在于合并价差的定义不明确,摊销方法不准确。笼统的定义使理论上合并价差的性质模糊不清,也使实务中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合并价差的处理方面,我国应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即将合并价差进行细化分类,按其归属性质,分别在可辨认资产、负债和商誉项目上体现。此外应针对合并价差的不同组成部分制定不同的摊销方法,以便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喵星队长
会计主体是现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因此,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之进行探讨,有助于会计学界从更高层次理解和把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主要讨论和研究经济方面的问题。主体定义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会计实体是指在核算上独立于或相对独立于其所有者之外的会计核算单位。含 义:反映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性 质:会计核算单位企业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它不包括企业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更不包括其他相关企业的经 营活动。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就要求会计核算时,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企业的所有者及其他企业 的经营活动区分开来,真实地、独立地、完整地去反映企业自身的 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明确经营管理责任,并根据会 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很显然,只有首先提出会计实体这一基本 前提,才能使企业会计的核算范围得以明确。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状 况和经营成果客观、公允地反映出来。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看,会计实体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中世纪,经营组织主要是独资或合伙企业的形式。合伙企业的出现,要求会计必须将它作为独立于合伙人之外的 经营实体来反映它的财产、财权和经营成果。否则企业经营活动中 发生的收入与耗费若同它的所有者个人收支混淆在一起,势必难 以在帐簿上公平合理地处理各个合伙人应享有的权益。其实只要 市场竞争存在,即使是独资经营企业,为了核算其自身的盈亏状况,企业所有者也会要求企业进行独立核算,从而与所有者的其他 投资活动和私人收支区别开来。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实现了所 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了正确地反映和考核股份制企业的财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就必须将股东个人的财产收支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产收支区别开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对会计实体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所以,从根本上说,将企业作为会计实体来进行核算,反映了企业经营者正确计 算并严格考核企业盈亏的要求。另外,从进一步记录财产和收支的 角度看,所有者的财产一旦投入企业,并按该企业的经营要求加以 运用,就应在帐簿上独立地记录,严格排除那些与企业的生产经营 无关而属于所有者本人的财产收支或其他经济往来。只有这样,才 能使企业的经营成果得到准确和完整地反映。这是市场经济对会 计核算的要求。 企业会计实体与企业法人不同。法人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 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 面的经济法律关系:而会计实体则是按照正确处理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尽管所有的 企业法人都是会计实体,但并不是每一个会计实体都是法人。比 如,一些企业集团下属很多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尽管都是法人,但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为全面考核和反映集团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就必须将所有的子公司连同母公司作为一个会计实体,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使全面分析和评价整个集团公司的经营情况。
yq1109胖丫头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经济实体论指的是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相互分离、独立存在的个体。经济实体理论强调的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终极财产权。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雪绒花05
1、定义不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可以是单一的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法律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2、包含主体不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独核算的部门法律主体:一般都是会计主体3、是否具有独立性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法律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会计学堂专注财会培训,30天让你成为会计高手!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