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6

小懒虫苗啊苗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科目勾稽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emotesummer

已采纳

所谓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者以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作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考察报表中某项目的金额及相关项目的金额来分析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账务处理思路以及报表数字背后的交易或事项,并从报表及其附注中来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假设,进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做出判断。这一方法要求分析者熟悉不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式对三张表的影响,能够把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再如,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年末数分别与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相等。这些勾稽关系是基本的勾稽关系,也是报表编制者判断报表编制是否准确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不过,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而言,更为重要的另一种不太精确的勾稽关系,即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如,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再如,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报表分析者需要掌握,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会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无法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会被破坏。分析者应该考察报表中这些相关项目之间的关系,并从报表及报表附注中发现相关证据,进而形成对分析对象的判断。在同一时间框架内,当会计报表的一项数据发生变化时,引起另一项或多项数据发生相应的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会计报表勾稽关系。例如应收账款或存货增长会导致经营性现金流的减少,并有可能通过坏账拨备或存货减值准备支出上涨而减少公司营业利润。了解各会计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财务分析和制作业绩预测模型的基础。 如果你想了解会计科目间的勾稽关系,只要你会编制报表,自然就懂了。

会计科目勾稽

119 评论(11)

山水平川

勾稽关系,是指相互间存在一种可检查验证的关系。勾稽关系是会计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是指某个会计报表和另一个会计报表之间以及本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如果不相等或不对应,这说明会计报表编制的有问题。审计中各科目的勾稽关系主要就是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期末数减期初数等于利润表中的本年净利润。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再看资产负债表: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这是资产负债表平衡的依据。

355 评论(11)

好吃鬼玲

审计中各科目的勾稽关系主要就是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期末数减期初数等于利润表中的本年净利润。

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再看资产负债表: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这是资产负债表平衡的依据。

扩展资料:

概括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衡勾稽关系:资金平衡表分左右两方,一方反映资金占用,另一方反映资金来源,两方必须保持平衡。

(2)对应勾稽关系:根据复式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用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账户中登记,表明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相互对应关系固定不变。

(3)和差勾稽关系:报表中的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指标等于其他几个指标的和或者差。

(4)积商勾稽关系: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项目等于其他几个项目的积或商。

(5)动静勾稽关系: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等为“动态表”而资金平衡表为“静态表”。“静态表”与‘动态表”所反映的某些指标具有一致性,由此在报表中形成勾稽关系。

(6)补充勾稽关系:报表中反映的某些指标,为了解它的明细核算资料和计算,依据另设项目或表式加以补充说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

22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