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7

阳光通宝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平衡公式反映什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空山微风

已采纳

会计平衡公式是反映会计基本要素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恒等式。其一般表达式为:资产=权益在一个企业中,企业拥有的全部资产都相应有其权益。权益是对企业资产可以提出要求的权利,它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成的。故会计平衡公式也可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静态平衡公式)动态会计平衡公式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平衡公式反映什么

88 评论(15)

小马楠仔

会计等式是财务报表的根据,所以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反映的内容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222 评论(9)

恋水无痕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也称为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收入-费用=利润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它有效地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联系在一起,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一、静态的会计等式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其资金无非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1)投资人投入;(2)借债。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构成企业经营的全部资金来源。这些资金或者投入物(机器、设备)形成了企业的资产;来源于债权入(如银行)的资金,形成负债;来源于投资者的资金形成所有者权益。而这三者之间就存在一个基本的恒等式:企业资金占用=企业资金来源(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反映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关系,表现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时点,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对等关系。这个基本等式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二、动态的会计等式开办企业的同的是为了盈利,上一个等式并不能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盈利还是亏损,因此,我们给出下面的等式,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等式2)其中,如果利润>0,则表现为企业盈利;如果利润<0,则表现为企业亏损。之所以将这一等式称为动态指标,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企业不同阶段的利润变化中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动态的会计等式也是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三、动静结合的会计等式从第一个等式中只能看出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情况,即某一个时点的状况;而第二个等式只能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情况,即赚了多少钱,而无法反映企业的规模。再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资产运用会取得收入,同时也产生了费用,而利润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加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资产或减少了企业的负债。因此,产生了等式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式3)由于企业的利润最终要归入新的资产中,减少负债或增加所有者权益,等式3最终可以转化成等式1

251 评论(14)

艺术边上观望

会计平衡公式: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静态等式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其公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综合等式综合会计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利润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2) 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255 评论(14)

Shiro白小白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

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扩展资料: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

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

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

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

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

1、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

2、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

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然而上述等式仍存在不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等式

19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