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3

雪皑皑xueaiai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世界通讯会计案详情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aiber赛八

已采纳

史上十大会计丑闻案例之一——“麦道夫丑闻—— 给投资者留下212亿美元的现金损失”史上十大会计丑闻案例之二——“雷曼兄弟——500亿美元变相贷款”史上十大会计丑闻案例之三——“安然——股东损失740亿美元” 史上十大会计丑闻案例之四——“南方保健——27亿美元的会计舞弊案” 史上十大会计丑闻案例之五——“世界通讯——110亿美元的会计舞弊案” 史上十大会计丑闻案例之六——“泰科公司 - 高管偷窃1.2亿美元,虚报5亿多美元的收入” 史上十大会计丑闻案例之七——“萨蒂扬 - 10亿美元诈骗案” 史上十大会计丑闻案例之八——“美国国际集团 - 17亿美元错误记账” 史上十大会计丑闻案例之九——“废品管理 - 19亿美元的虚假收入” 史上十大会计丑闻案例之十——“房地美 – 谎报盈利收入50亿”

世界通讯会计案详情

334 评论(11)

D20600531014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来蓄意低估商誉。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 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 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增了34亿美元。按照MCI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约为4.36年,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使世通在收购MCI后的未来4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亿美元的折旧。而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则分 40年摊销,每年约为0.85亿美元。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约虚增了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曾几何时,“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作为华尔街的“宠儿”,总以证券市场的“明星”而自居,鼎盛时期的股票价格达到每股64·50美元,公司市值一度高达1800亿美元。不过,“花无三日红”,2002年3月1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后,华尔街众多评级机构逐渐疑惑丛生。特别是当闻知“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前任CEO伯尔尼·埃贝斯从公司拿到了4·08亿美元个人贷款的消息后,投资者大失所望地纷纷抛售手中的“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这一次次负面的利坏事件,直弄得“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风光不在,一路下跌到2002年6月24日的每股1美元。2002年6月26日,“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欺诈丑闻一暴光,当即引发起美国股市的大动荡——“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价格由每股83美分,狂降为每股9美分,跌幅高达89%;纳斯达克不得不停止了“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交易;标准普尔也急忙将“美国世界通信公司”降为“垃圾股”;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盘中一度下跌140点……“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崩盘象点燃了一根导火索,把全球各大股市烧得全面下跌,股指下跌到2001年11月以来新低。在亚洲——东京股市跌了4%,韩国股指跌了7·2%,台湾股市跌了3·6%,香港恒生指数下滑2·4%,新加坡股市跌了2·15%,马来西亚主要股指下滑1·7%;在欧洲——伦敦股市下跌2·9%,巴黎股市下跌3·8%……面对全球股市“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惨淡景况,许多资深的炒股大腕也哀叹连连——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满耳都是熊市不减,一片跌!跌!跌!其实,“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财务丑闻的暴光,所产生的副作用并不仅仅是股市的下跌,还有那各行各业被殃及的池鱼。首当其冲的是向“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贷款的美国各大银行,尤其以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美国美洲银行受害最深。特别是美国花旗银行竟一股脑儿向“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贷出了3·75亿美元,“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财务欺诈丑闻一经披露,三大银行的股票价格无一例外地大幅下跌;那些向“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投资的州养老基金,也因“狐狸没打着,反惹一身骚”而受牵连,美国第二大养老基金——纽约州养老基金损失3亿美元,密歇根洲养老基金白白搭上了1·16亿美元,佛罗里达州政府官员后悔不已地叹息——该州900亿美元养老基金,先因安然赔进去了3亿美元,现在又要为投资“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再亏本9000万美元;本已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世界电信行业,也因“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欺诈丑闻而雪上加霜,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到了每股7·81法郎的最低点,跌幅达16%,法国的“威望迪环球公司”股价下跌了10%,世界最大的手机运营商——英国沃达丰公司的股价下跌了4·7%,英国电信公司的无线业务部门——MMO2的股价也下跌了1·3%。难怪电信行业权威分析大师张口唱哀世界电信业——现在,整个电信业都被“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刷子染上了衰败的黑色。这个行业在1998年和1999年的增长令人吃惊,现在对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利润空间也许都已走到了穷途末路,没几天日子可苟延残喘了。面对“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这匹害群之马,美国政府立即做出强烈反应,进而采取了杀一儆百的断然举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2年6月26日晚向纽约联邦地方法院递交诉状,指控“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从事会计欺诈活动,并勒令“美国世界通信公司”递交陈述此案情况的详细报告。“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总部所在地——密西西比州的司法部长,于2002年6月27日下达指令——成立一个由联邦政府及州府官员组成的特别调查组,全力查清为“美国世界通信公司”造假帐的违法人员;“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前CEO和负责该公司审计的“安达信”,必须妥善保存“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所有文件。美国国会银行和财政委员会,于2002年7月8日举行“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财务欺诈丑闻听证会……

89 评论(14)

autumngold

一、“安然事件”及“安达信事务所倒闭” 安然公司是一家美国大型能源公司,其排名曾居美国上市公司第七位。2001年12月,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同时它也拉开了美国大公司造假丑闻曝光的序幕。调查发现,该公司长期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掩盖巨额债务并虚报盈余。当年,安然已连续5年被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这个拥有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公司却在几周内破产。 安然破产还顺带“撂倒”了为其做假账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2006年10月23日,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作出判决,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因犯有欺诈、共谋、内部交易等一系列罪行被判处24年又4个月徒刑。 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案 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2002年7月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世通公司证实,该公司从2001年到2002年第一季度期间把总额达38亿美元的经营开支记账到资本开支上,从而使本来出现亏损的经营业绩表现为赢利。 到2002年3月底,世界通信公司公布的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是安然公司的两倍。世通公司造假,成为震惊美国的又一大财务欺诈案件。为消除美国股市的信任危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945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提交有本人签名的财务报告,如有不实之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个人负法律责任。 三、银广夏造假案 2001年中国股市上的银广夏公司造假问题在媒体披露后,股价连续15个跌停,从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6.59元,近68亿元的流通市值无形蒸发。 财政部、证监会调查表明,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同时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证监会认定银广夏公司存在连续4年虚报利润等违规事实。 财政部对该案所涉及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进行了处罚:吊销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资格;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 四、华源集团财务丑闻案 财政部2006年11月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称,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个别子公司甚至伪造文件骗取银行资金。 经财政部调查,该公司存有集团本部2003年未充分抵销内部交易、多计利润2.41亿元;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以空头支票冲减应收账款,虚增利润8782万元,其下属子公司2003年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1.77亿元;上海华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源长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2004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巨额无形资产,并用不实债权置换上述虚假资产,以避免计提坏账准备而发生亏损等事实。

27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