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96

优氧V美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关于会计等式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reenxixi503

已采纳

1,会计等式的含义: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具体分析,拥有的bai资产总额扣除承担的负债总额后的净额为投资者的权益。2,会计等式基本表达方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称为会计等式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扩展等式。3,会计等式的意义如下:①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②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③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

关于会计等式

244 评论(8)

狂狼行天下

以备考阶段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为出发点, 特选取基础阶段精讲内容供考生参考学习, 帮助考生快速构建知识框架, 细致学习知识体系, 打牢基础, 提高学习效率 [更多免费课程, 欢迎加入初级会计职称备考QQ群: 605138607]

130 评论(9)

北京大妞轩儿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资产=权益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然而上述等式仍存在不足。一方面,企业一旦进入正常的经营活动循环,其资产就会不断地变换形态。这时,再试图区分哪部分资产是业主投入形成的,哪部分资产是通过借款等渠道形成的,相当困难。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从性质上看,债权人和业主对企业的要求权(权益)也是不同的。债权人希望借款人到期能顺利偿还本金,并能支付预定的利息;业主则希望通过有效的经营等活动,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赚得再多,债权人也只能得到约定的本息,多余的就归所有者了,这样,上述资产负债表等式也可以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一方面表明,负债的求偿能力高于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表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全部资产抵减全部负债后的剩余部分,因此,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剩余权益”。这一术语,形象、贴切地说明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所享有的权益和风险:当企业经营成功、不断实现利润时,剩余权益就越来越大;反之,如果企业经营失败,不断出现亏损,剩余权益就会越来越小;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剩余权益就为零或负数。对基本会计等式,要理解牢记的是:任何时点,企业的所有资产,无论其处于何种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都必须有相应的来源。或者是借入的,或者是所有者投入的,或者是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这一部分也归所有者)。换言之,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必定有相应的来源,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平衡的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249 评论(12)

掬黛小公主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称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一会计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

(二)交易或者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上述九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分为三种情形:

基本经济业务(1)、(6)、(7)、(8)、(9)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保持不变;基本经济业务(2)、(3)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增加;基本经济业务(4)、(5)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

162 评论(14)

咕噜1313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该等式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或静态会计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收入-费用=利润该等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称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206 评论(13)

我是小鹿呀

资产=权益是会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静态恒等式利润=收入-费用是会计动态恒等式。

358 评论(13)

马云的小女儿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中文名会计等式别名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方程式领域会计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表达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定义会计等式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然而上述等式仍存在不足。一方面,企业一旦进入正常的经营活动循环,其资产就会不断地变换形态。这时,再试图区分哪部分资产是业主投入形成的,哪部分资产是通过借款等渠道形成的,相当困难。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从性质上看,债权人和业主对企业的要求权(权益)也是不同的。债权人希望借款人到期能顺利偿还本金,并能支付预定的利息;业主则希望通过有效的经营等活动,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赚得再多,债权人也只能得到约定的本息,多余的就归所有者了,这样,上述资产负债表等式也可以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一方面表明,负债的求偿能力高于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表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全部资产抵减全部负债后的剩余部分,因此,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剩余权益”。这一术语,形象、贴切地说明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所享有的权益和风险:当企业经营成功、不断实现利润时,剩余权益就越来越大;反之,如果企业经营失败,不断出现亏损,剩余权益就会越来越小;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剩余权益就为零或负数。对基本会计等式,要理解牢记的是:任何时点,企业的所有资产,无论其处于何种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都必须有相应的来源。或者是借入的,或者是所有者投入的,或者是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这一部分也归所有者)。换言之,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必定有相应的来源,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平衡的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32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