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本身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有权益工具转金融负债应以公允价值入账,而金融负债转权益工具应以账面价值入账。
权益工具重分类为金融负债
借: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账面价值)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重分类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借方)
确定方式
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见“可变现净值”)。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别做慈善家
区别如下:1.取得时的记录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所支出的费用在会计核算中记为当期损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在取得时的费用在会计核算中记为取得成本;2.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时的记录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在会计核算中记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在会计核算中记为其他综合收益。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会计法》第9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会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又叫反映职能。记账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以反映在账面上;算账是指在日常记账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利润和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以算出该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该日期的财务状况;报账就是在算账的基础上,将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各方报告。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符合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力求会计资料真实、正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下列事项必须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爱美食的飘飘
因为权益工具持有期间并不以公允价值变动作调整,其账面价值自初始确认即保持不变。当满足重分类情形,以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反映,是为了保证重分类后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因为企业持有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所承担的义务是不一样的,负债是必须偿还的义务,而权益工具并不是,为了反映企业在重分类日未来交付的现金或金融资产的金额,因而以公允价值计量。在报表信息层面上更相关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PS:备考中级或者CPA的同学,很多问题可以问我,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回答,很多都是粘贴都粘贴错的、过时的。我是一个零基础备考CPA的,我的很多理解源于各大网校老师也不讲的地方我只能自己琢磨查资料,让我在一本教材里有不懂的地方我实在办不到,渴求会计原理、计算原理的可以问我
lin12345610
所有金融资产、所有的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都是用公允价值计量,所以权益工具转化为金融资产时,金融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入账,而金融负债转权益工具时,直接消掉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增加权益工具(按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入账就行),这是准则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十一条规定:债务人初始确认权益工具时应当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所清偿债务的公允价值计量。所清偿债务账面价值与权益工具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计量注意事项
企业源生的借款和应付款项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或推迟现金支付而形成的金融负债。在进行初始计量时,此类项目的公允价值一般就是其成本(交易费用在初始计量时计人各金融负债的成本)。
在资产负债表日,由于企业源生的借款和应付款项目一般具有固定的还款金额以及确定的还本付息日期,因而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方式用摊余成本来替代其公允价值。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