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97

姗姗爱C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的恒等式是什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穿风衣的猫2012

已采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

会计的恒等式是什么

293 评论(10)

jessiedido

会计恒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有借必有贷,借贷相等。

227 评论(12)

星愿乐活

会计恒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会计恒等式是是会计记账、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233 评论(9)

飞翔25874325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最基本的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称为“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编制损益表的依据,也是一定时期的动态数字;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是将第一会计等式和第二会计等式相结合的第三会计等式,是利润分配前的会计等式。

175 评论(15)

快乐齐分享yeah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157 评论(11)

倾城闸北摄影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

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提示】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该等式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或静态会计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

【提示】该等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称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二)交易或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9种基本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从银行提取现金两万元。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举例】从银行借入期限为3个月的短期借款8000万元。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举例】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价值5000万元。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以银行存款2000万元偿还前欠款。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企业投资者抽回投资款3000万元。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到期的应付票据2500万元,因无力偿还转为应付账款。(欠票改为欠钱)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000万元。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将企业债务5000万元转为实收资本。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以资本公积3000万元转增资本。

126 评论(8)

喵小贝贝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会计恒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由于这一公式在数量上是恒等的,所以又称为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等式或会计方程式。

人类社会的生产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也在不断地发展,作为生产活动管理职能之一的会计,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就促使会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也在不断地变革。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债资本或资产=负债 业主权益

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日益发展,便促使商品经济日益繁荣,进而促使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发展。于是,股份有限公司便应运而生。在股份制企业里,业主权益就变为股东权益。会计恒等式变革为:

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在新中国创立以前,中国的会计沿袭西方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负债资本

或,资产-负债为主权益

或,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恒等式

20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