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LION123
企业购入物资的采购成本由下列各项组成:
1.买价;
2.运杂费(包括运输、装卸、保险、包装、仓储费等);
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5.承担的税费(关税、小规模不可抵扣的增值税等)。
我们的单位存货成本=总金额/数量,发生合理损耗就是数量少了,实际上是提升了单位存货的价格而已,这些都只体现在进销存系统里,不用体现在分录里。但是合理损耗,会计科目选择方面,要看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是实际成本法还是计划成本法。实际成本法下,直接记入“原材料”科目;计划成本法下,先记入“材料采购”科目。
借:材料采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借:原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宝贝baby996
1.合理损耗计入材料成本,运杂费按应收重量比例分配(因为运杂费是运输过程中,损耗也是运输过程中,为在途物资),A 3484*2500/(2500+1860)=1997.7运杂费2500借 原材料-A 10.2贷 银行存款 10.2剩下的就是B2.其他应付账款
清影5127
由于是合理损耗,实际发生的购买价款和支付的费用全部计入存货成本,存货数量按验收入库数量计量。会计核算与正常入库没有差别,不需要做其他分录,相关的运输费用如果取得的是专用发票,当然可以抵扣进项税。
听风者三
一、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合理损耗是否计入存货成本,主要是看企业的性质,如果是一般工业企业购入存货,则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部分要计入存货的实际采购成本,根据企业存货的具体核算方法不同。
具体分为:
1、当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时,计入“原材料”科目,
2、当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时,合理损耗部分计入“材料采购”科目,计划成本法下由于“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是计划单位成本乘以实际入库数量,所以“原材料”科目中不含合理损耗部分,入库时最终是将合理损耗部分计入了“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按照新准则,对于商品流通企业购货途中的合理损耗也应计入存货成本,不再计入当期损益。
二、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除合理损耗之外的物资毁损、短缺等,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可以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应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分别处理,或结转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或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等。
扩展资料:
原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2、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3、生产经营领用材料,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出售材料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还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参考资料:原材料-百度百科
cool100886
一、原材料运输途中的损耗计入科目
1、查明原因后系正常损耗,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查明原因后系管理不善造成,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物资在运输途中的短缺与损耗,除合理的途耗应当计入物资的采购成本外,能确定由过失人负责的,可做以下处理:
借: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贷:在途物资 或 物资采购等科目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如果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应当转出相应的进项税额)
二、原材料损耗
1、原材料的入帐价格包括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2、所谓合理损耗即正常损耗,指标的物正常磨损、挥发、氧化。“合理损耗”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损耗,由于无专门规定,具体损耗量由各个企业根据日常盘点确定,不考虑非正常损耗,同一种存货由于各个企业保管条件不同,合理损耗量也不同,这往往成为偷税企业应对税务人员最佳解释。
3、原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扩展资料:
实际成本又称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参考资料:原材料科目百度百科
木易小青争
按照新准则,对于企业购货途中的合理损耗也应计入存货成本,不再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采购过程中的合理损耗是否计入存货成本,主要是看企业的性质,如果是一般工业企业购入存货,则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部分要计入存货的实际采购成本,根据企业存货的具体核算方法不同,具体分为:当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时,计入“原材料”科目,当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时,合理损耗部分计入“材料采购”科目,计划成本法下由于“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是计划单位成本乘以实际入库数量,所以“原材料”科目中不含合理损耗部分,入库时最终是将合理损耗部分计入了“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除合理损耗之外的物资毁损、短缺等,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可以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应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2)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分别处理,或结转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或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等。
今夕访古
1、查明原因后系正常损耗,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查明原因后系管理不善造成,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物资在运输途中的短缺与损耗,除合理的途耗应当计入物资的采购成本外,能确定由过失人负责的,可做以下处理:
借: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贷:在途物资 或 物资采购等科目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如果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应当转出相应的进项税额)
扩展资料:
外购存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在外购存货过程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但不含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 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