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5

沐沐渔的天堂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基础会计刘中华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糖糖和胖秘

已采纳

学好成本会计的方法如下:一、在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基础上学习成本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的内容包括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基础会计学中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成本会计中的具体应用。不了解会计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复式记账,以及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和核算形式等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可能学懂学好成本会计学。因此,在学习成本会计学之前,必须先学习基础会计。二、与中级财务会计相互联系地学习成本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成本会计计算成本所需的各项费用资料,要通过财务会计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核算取得;成本会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又要转入流动资产(产成品),进行财务会计流动资产的核算;成本会计计算出的期间费用,还要计入当期损益,进行财务会计利润的核算。因此,要学好成本会计学,并且很好地掌握财务会计学的全面知识,必须将成本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三、重视各教学环节1、阅读教材。教材的各章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阅读教材要逐章逐节、循序渐进,每章至少阅读两遍。第一遍粗读,目的在于对本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遍精读,以便对本章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2、教材第一编是对成本会计进行总括的阐述,只有学完成本会计学整个课程以后,才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初学时可以进行粗读,在学完教材全部内容以后,再进行精读。其余各编大多是:先概括说明核算的原理,然后举例说明核算的方法。核算原理部分,一般比较概括、抽象,粗读时不一定都能理解。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出记号,先绕过去,接着粗读核算方法的举例。通过对举例的粗读不仅可以初步理解核算的方法,还深对核算原理的理解。然后,再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精读核算原理,精读核算方法举例。这样从虚到实,在从实到虚,可以相互促进。 在进行第二编中第四章的精读时,可能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完全理解。对于这些问题还可以再绕过去,有些问题往往要在学到后面几章时才能完全理解。成本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业务课程,阅读教材时一定要把基本的业务方法,例如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方法,各种报表的结构和所记数字的来龙去脉等,搞得一清二楚,理解得扎扎实实。不要因为有些计算方法、账表结构和账务处理复杂、难懂而"怕";也不要因为数字多,来龙去脉头绪繁,读起来费时间而 "烦"。这些都是学习成本会计学所要特别注意的。3、学习指导书。课程学习指导书除了概括说明学习方法以及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外,还按教材的章次,逐章提出了学习目的和要求,列示了主要内容及辅导,列示了名词概念和复习思考题。阅读教材和课程学习指导书的顺序,最好是:先粗读教材,再读指导书相应章节的辅导,然后根据指导书的提示再精读教材。如此循环反复,就能较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思考问题,作笔记。阅读教材和课程学习指导书,可以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但不可能解决学习中产生的全部问题。要很好地解决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还必须进行独立思考。只阅读,不思考,不可能消化所学的全部内容。只有反复思考,才能真正弄懂弄通所学的内容,并使它真正为自己所掌握,变成自己的知识。思考的问题不应只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还应包括学习指导书中就教材的主要内容提出的复习思考题。思考这些题目,有助于系统、全面地掌握所学章节的主要内容。不把通过思考理解的问题和学习中的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也不能巩固和提高学习的收获。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方式作笔记。5、做习题。成本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只读书,作笔记,不做习题也是学不好的。做习题是掌握成本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学习质量、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做习题时不要照着教材中的内容和举例生搬硬套,要闭上教材自己独立地做,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习题和读书是相辅相成的。认真读书,较好地掌握教材所述的基本原理,有助于顺利地做习题。做对做好习题,又能够把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得更扎实、深入。6、阅读有关刊物资料。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和会计等有关的规章制度会相应修改,成本会计的实际工作也会相应改革。教材内容的修改往往跟不上实践的发展。因此,除了阅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以外,还可以阅读有关的刊物。可以着重阅读这些刊物中与成本会计改革有关的法规和文章,以便联系实际,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对于教材中涉及的有关政治经济学和财务会计方面的名词概念,还可以查阅有关的辞典。但是,阅读这些参考资料必须在精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的基础上进行。切记在尚未理解课程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博览群书"。学习时,好高骛远,华而不实是有害无益的。

基础会计刘中华

106 评论(11)

巫毒小子

会计系会计学专业(金融会计方向)于2001年10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02年又被确立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试点专业的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会计学专业(金融会计方向)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本专业必备的金融、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会计工作动手能力,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主要从事金融系统会计工作,又可在其它行业从事会计工作和其它经济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以通晓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地掌握会计行业基本技能,具有熟练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查账、分析、判断和综合评价能力,能够承担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金融企业会计实务工作。本专业学制三年,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英语、经济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基础、经济学、应用文写作、财经基本技能、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经济法、成本会计、货币银行学、会计综合实验、银行会计、税法、商业银行实务、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金融与保险企业会计等。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广泛就业于各级各类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如中央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及地方性股份制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企业的各级分支机构,会计中介机构和工商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既可从事各种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如会计核算、现金出纳、财务管理、审计、成本核算、仓储保管等,又可从事其他经济管理工作。 教研室简介: 基础会计教研建立于2001年,主要承担《基础会计》、《会计基础》、《会计原理与企业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和《成本会计》等课程。其中《基础会计》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能够阅读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等课程面向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和文秘等专业,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会计职业素养,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会计教研室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2007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课程介绍: 《基础会计》、《会计基础》、《会计原理与企业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等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从原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工作的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是所有会计专业课的理论指导课。《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和《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的相关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不断加深会计核算的理解,对财务工作的全面认知。主讲教师介绍: 林秀琴,女, 1969年8月生人,中共党员,会计师,副教授,基础会计教研室主任。1992年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财务会计(含审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8年取得了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参加工作17年,从事过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讲授过《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企业会计综合实验》、《成本会计》、《预算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近10门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课题的子课题《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材现行版本的比较分析与体系创新》研究工作,目前该课题已经结项,其课题成果获得了省首届教改课题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还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思想品德“课型”教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体验型”课型在高职高专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课中的应用与推广研究》这一教改课题,同时还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五年先后主编、副主编、参编了《财务会计操作实务》、《电算化会计》、《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和《电算化会计实训与练习》、《会计基础》和《成本会计》等教材,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崔仙玉,女,1965年2月生人,会计师,副教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来校工作以来,先后讲授了《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财务管理》、《国际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多门课,教学效果好。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主持了《启发式教学对会计教学的影响》、《国际会计趋同对教学的影响》等课题,同时还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五年在《中国经济时报》、《中国证券报》、《当代经济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世界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对中国公司的启示》等学术论文近20篇,先后主编、副主编、参编了《会计制度设计》、《财务会计操作实务》、《资产评估》、《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教材。张亚萍 ,女, 1963年1月生人,副教授,1984年1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会计专业的中级职称考试已经通过,正在复习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 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曾经讲过:《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实务操作》等近十门课程。 近几年发表的论文有《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探讨》、《财务杠杆计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几篇论文,编写的教材有《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现代企业管理概论》。刘智英,女, 1977年3月生人,中共党员,讲师。1999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理工大学会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经济学硕士学位证书。目前的研究方向为作业成本管理方向。 2002年调入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自2002年至今,所教授的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英语》、《税务会计》、《金融公司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等多门课程。 自2002年发表多篇论文《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金融企业的应用》等。目前出版多本著作,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成本会计》、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税务会计纳税化与实务》、《管理会计》分别担任主编、第一副主编、第二副主编。邬秋颖 ,女,生于1974年9月16日,中共党员,讲师,1998年7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财审系会计学专业,成绩优良,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分配到黑龙江银行学校会计教研室做专职教师。2003年6月到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任教师,至今已任教10年。 2003年9月晋升讲师。2005年3月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在职攻读金融学。2007年7月毕业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晋升讲师以来,先后为中专学生、大专学生、本科学生讲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会计模拟试验》、《保险会计》、《预算会计》等六门课程。教学总工作量2128学时,年平均教学工作量为426学时。近1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2003年12月和姚旭等人共同承担教育部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实践研究之子课题《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研究》;2006年11月和李恩媛等人共同承担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税收筹划的探寻与研究》。近两年,与几位老师合作一起编写了《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与筹划》、《财务会计学》三本书。任现职以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五篇。葛寰中,男,1974年出生,讲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黑龙江大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计》等课程,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 教研室简介: 金融会计教研室教师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具有副教授职称的4人,讲师7人,助教3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并符合“双师型”要求。金融会计教研室承担着全校各专业的银行会计、审计、保险会计及会计专业的金融公司会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银行会计》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课程介绍: 银行会计课面向全校开设,是会计、金融等专业必修课,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较强应用性特征,内容涵盖银行存贷款业务核算、支付结算业务核算、联行往来业务核算、外汇业务核算等内容,该课程实验课比重较大,学生需要进行大量手工会计操作和票据传递的处理,从而形成会计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的有机结合。审计面向会计、管理专业开设,是会计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专业性特征,内容涵盖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职业道德、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等基本原理,以及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等实务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全面增强动手能力。保险会计面向保险专业开设,是保险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专业性和实务操作性特征,内容涵盖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再保险等三大保险业务核算,以及其他保险公司业务和财务核算知识,实验课上学生可以动手填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该课程有助于学生将来从事保险公司会计、出纳等岗位工作。金融公司会计面向会计专业开设,是会计专业的选修课,具有较强适用性和一定专业性特征,内容涵盖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银行以外的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知识,该课程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多方面扩充自己的会计业务知识,全面培养会计从业能力。主讲教师介绍: 盛永志,男,1974年出生,副教授,金融会计教研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讲银行会计、审计、保险会计等课程,具有多年生产、服务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金融理论水平和会计实践经验。李恩媛,女,1962年出生,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主讲银行会计、审计、基础会计、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具有多年银行从业经历和财务会计岗位工作经验,长期担任校内外的会计初级职称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孙烨,女,1965年出生,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讲银行会计、保险会计、金融公司会计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较独特的教学风格。崔澜,女,1968年出生,副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讲银行会计、审计等课程,具有多年银行工作实践经验,熟悉银行实务。是《银行会计》省级精品课的负责人。林丽,女,1976年出生,讲师,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讲银行会计、审计、金融公司会计等课程,从事过财务工作,具有扎实的财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研究能力。修雪丹,女,1976年出生,讲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讲银行会计、银行外汇业务会计、银行储蓄与出纳,有实际财会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银行业专业知识及企业财会工作经验,王学秋,女,1970年出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讲银行会计、管理会计、出纳实训,具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与坚实的理论基础。李冬辉,女,1978年出生,东北农业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等课程,从事过财务工作,具有扎实的会计实践能力和会计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教研室简介: 会计实务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共有6人考取了会计师资格证书。任课教师中35岁以下5人,36~45岁5人;45岁以上2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 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是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从职称结构来看,比较合理,已基本形成梯队。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业教师人数的90%;从教师基本情况看,会计实务教研室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结构较为合理,教学科研的潜力较大,发展趋势良好。会计实务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的《财务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税务会计》、《税收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课程。其中,《财务会计》于200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课程介绍: 《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来设计的,与《成本会计》等课程相互补充,与《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融通。自2000年以来,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将《财务会计》实验课独立开设,实验课内容充分考虑岗位特点,从填写的票据开始到编制的会计报表,所有实验材料均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票据、账表保持一致,操作处理也与实务工作相一致。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对理论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财务会计》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本课程于2004年6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5年8月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预算会计》(也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这些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在日常运作与会计核算上,均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大相径庭。因而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较多精力放在企业会计的学习上)的一种拓展。本课程为会计学专业课(选修),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是以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成本费用表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对企业的资产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等财务指标、成本费用水平的分析内容、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讲授现行各种税法的基本知识和税务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认识税收、税务会计的本质特征,理解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政策法规,熟悉各种税收的计算及申报,掌握税务会计基本内容和具体处理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纳税筹划。《税收会计》是一门专门研究税务机关内部进行税款征解核算的会计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国情掌握我国税务征管机构税收资金的运动流程和规律,税款的征收、解缴以及提退的核算方法等基本操作技能。主讲教师介绍: 唐丽华,女,出生于1966年,教授,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会计实务教研室主任,校骨干教师、校级名师,会计师。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等课程,近年来发表会计方向论文16篇,主编教材 4部,获奖8项,主持科研项目4项。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学。田玉兰,女,1967年2月生人,教授,会计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先后从事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会计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讲授过管理会计、会计原理、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主持或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研究,主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10余篇。于东梅,女,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课程,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主持或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研究,主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10余篇。郭景泉,男,1965年4月出生,副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起在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至今。1994年评为讲师,2007年晋升为副教授。先后讲授过“国民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课程。参与编写上海财大出版社“新会计准则系列教材”,任《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副主编。先后在《经济研究参考》、《龙江社会科学》、《金融理论与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黑龙江省杂粮区农户经济行为的比较分析》一文入选《中国经济文库》(96年),《现代制度经济学的范畴和体系》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卷复印转载(94年10月)。季秀杰,女,1972年出生,副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等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赵丽莉,讲师,硕士。黑龙江人,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生。2003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贸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2004年起担任会计系教师工作以来,先后讲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预算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课程,曾参与多部会计专业教材编写,发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数篇。 教研室简介: 电算化会计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4名,侧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主要承担会计系各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综合实验、财经基本技能操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研室的各位教师都有着较强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近年来各位教师在全国各类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编著了十几本专业教材,其中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第二版)一书被收录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在2007年首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与创业大赛中,由我教研室几位教师辅导的会计代表队取得了高职高专组黑龙江省团体第一和全国第一的好成绩。2008年,我系会计代表队又蝉联高职高专组黑龙江省团体第一和全国特别奖的佳绩。课程介绍: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务基础课,主要以系统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全部工作内容,有机地组织会计核算及管理的工作,是会计电算化课的理论指导课。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会计业务操作实践课,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建账、系统初始化、凭证的处理、帐簿的的查询及打印、自动转帐、月末结帐、报表处理、工资及固定资产管理等核算工作。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课程主要是将财务会计理论课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仿真练习,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具体内容的认识。财经基本技能操作面向全系开设,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算盘、计算器进行数学演算的技能,点钞讲座定期集中进行,计算技术、点钞等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增加必备的动手能力。主讲教师介绍: 段洪成,男,1974年9月出生,讲师,电算化会计教研室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考取了微软认证工程师,用友U8企业管理软件认证工程师。主讲课程: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综合实验、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车立秋,男,1973年10月出生,讲师,从教14年,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讲课程:银行会计、农村信用社会计、银行储蓄与出纳、财经基本技能、技能实训等。刘海燕,女,1975年7月出生,会计师、讲师,1998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硕士在读,用友U8企业管理软件认证工程师。具有财务工作经验,讲授过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财经基本技能等课程。吕超,男,1976年10月出生,讲师,工程师,2005年从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用友U8企业管理软件认证工程师,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在读。在《技术经济》、《科技和产业》、《科技进步与对策》、《物流科技》、《理论探讨》、《经济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基础会计》、《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企业会计实操》、《市场营销》等教材九部。讲授过会计原理、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际操作、经济学等课程。 姜明,男,1973年生,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讲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教学经验丰富,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较独特的教学风格。张娜,女,1977年生,讲师,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从事过财务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李娜,女,1978年11月出生,助教,东北财经大家经济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财经基本技能、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王文秀, ,女,1984年7月出生,助教,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硕士,主讲基础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验、财经基本技能、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182 评论(11)

小蝎子七七

如何做好项目成本管理?8Manage5天前在各行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管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想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通常涉及到对您的投资组合采取一种经过校准的方法,并了解项目期间可能产生成本的各个方面。如何做好项目成本管理?以下是管理项目成本的一些技巧和建议:概预算制定计划是实施项目的第一步。在项目规划阶段,与您的团队会面,并编制一份实际的成本估算。考虑项目可能涉及的所有项目阶段、任务和活动,并确保预算包含足够的应急情况。所有人员、材料、硬件和软件都应予以核算,并应使用估算来实现基线预算。一旦预算被批准并且资金已经发放,项目经理将有一个基线预算来处理和使用其他项目管理成本。每月预算现在可以通过估计的项目长度除以基线预算来计算。这将给你一个确切的想法,你每月可以花多少钱,让项目始终保持在正轨上。建立成本控制应为每项支出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包括签核责任)。想要保持灵活的资金预算,需要做好资金的监督工作。比如在规划之前就要明确谁将批准和签署时间表、审核发票,了解所有这些对于控制项目预算至关重要。记录成本并计算指标为了确保你在预算之内,你应该在你的估计基线和实际花费的钱之间做成本比较。在每个报告期结束时计算指标,然后将支出总额与预期支出进行比较。如果数字相差甚远,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采取一些行动,回到正轨上,保持在预算之内。更新预测如果有任何数字不符,您需要更新您的预测,以便更好了解和更有效使用未来的资金。你永远不想让它发展到你对预算损失感到惊讶,并需要向利益相关者要求更多。每月重新查看这些数字将允许您启动任何需要进行的更改,并相应地调整预算。了解如何在项目管理中管理成本是需要精心规划和不断更新的。了解谁负责什么成本也有助于项目经理保持在预算之内。创建一个每月的预期预算,并经常将您的预测与这些数字相匹配,这将确保您尽可能使任务与预算保持一致。当预算到位时,项目通常是成功的。如何让项目成本管理更加容易?可以选择现代项目管理软件,如8MSaaS PM可以帮助你的项目在规定的预算、范围和时间之内完成。8MSaaS 项目管理工具可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控制、核算、分析以及考核等,帮助企业解决如何制定预算、怎样管理预算的问题。在项目过程中,做好项目成本管理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选择有效的项目管理工具,可以掌握及时、准确、全面地管理项目成本。

246 评论(8)

龙宝宝lovyle

一、不应该消极地面对成本管理工作在成本管理中常有二个认识误区:(一)盈利就是不赔钱;从会计等式 利润=收入-支出 (费用) 可以清晰地看出只要(收入-支出)的结果大于零那么就意味着盈利,反之就是亏损。因此人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公式左边这个结果值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零上。而忽略了公式右边那“两位”。因此走进了“盈利就是不赔钱”的误区。不赔钱就是盈利没有错,但如果原本属于自己的收入没收进,原本不该支出的你支出了,这部分就导致了盈利数额减小,缩水了,因此我认为应该树立少收、多支、少盈利也是亏损的观念。(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本身我支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观点。但问题是如何面对已经存在的事物,存在的确有其存在的理由,是主观、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存在的可以消亡,不存在的可以产生。人最主要的任务是去改造世界。如果凡事放弃了主观努力那么一切都是被动的接受,这个世界还会如此多彩吗?说完以上二个认识误区,话题也就回到了主题——不应该消极地面对成本管理工作。其实少计算结算收入,不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不积极弥补经济漏洞等现象都是消极进行成本管理的具体表现。进而转入下面的话题。二、 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成本控制而非成本预测及核算大家公认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这些内容涵盖了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都应做到做好。但凡事都有重点,我认为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应该是成本控制环节。试想一下,即便你成本预测如何准确、计划下达的如何周密,如果控制不利,那么你核算的结果再精确,以只能作为分析的素材,最终得出不合格的考核结果。成本预测固然重要,它直接为计划提供基本数据,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但不管成本测算得如何准,它都不代表实际成本。我们的重点是去控制成本。最终目的是把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计划范围内。那么我们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施工的全过程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消耗和支出,及时纠正浪费和不合理支出。回到上次提到的人工费亏损话题,“有没有能够合理的利用人工,合理的安排进度,工种间能不能合理的搭配,以及项目有没有返工、窝工”是不是就是减少消耗,纠正浪费的问题呢?而“黑钱”、“回扣”是不是就是减少支出、纠正不合理支出的问题呢?黎海明 “以包代管的模式我不认为是是管理利益的流失,我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符合当前建筑市场需求。” 的观点,恰恰说明存在“盈利就是不赔钱”的认识。事实将证明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是错误的,它严重阻碍了建筑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早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总包单位以这种又省心又赚钱的承包方式换来的是自身管理水平的停顿甚至倒退。如果仅把目光停留在现有国内建筑市场的承包管理模式上,而不去思考,不去反思,不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那么我们对成本管理的探讨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现在已经挺好了,建筑界大小老板都还在赚钱)黎海明“在价的确定过程中,确实是有很多可以避免的地方,但是在实际上,‘回扣’、‘窝工’等风险以单价抬高为代价,其实是很难避免,过分扣刻追求这个的结果可能会更差。”的观点,恰恰说明存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认识。“回扣”的问题事实存在,但合理吗?应该让它继续存在下去吗?海明对行业内的潜规则似乎甚以为然。但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会允许它存在吗?可能有人会说我过于天真,一些东西永远无法改变。对此我无话可说,但我坚信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只是时间的问题。再说一些题外话。海明说“闭着眼睛可以想象到各个分部各个分项各种工艺的施工景象,再辅之于造价的双眼——你就能看到成本了”,我相信,但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单纯凭借个人的经验。你可以一眼看到成本,而很多人不能。

10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