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A敏敏敏
苹果手机上不了网怎么办01要使苹果手机可以上网,需要将你的苹果手机连上数据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就可以浏览网页进行上网了,一般连上网络后,消息通知栏上会有显示,这时你就会看到已经连上网络。02但是如果你不会链接网络的话,你可以参照下面的办法,进行连接。打开手机屏幕上的“设置”。03在设置列表中点击打开“蜂窝移动网络”一栏。04打开蜂窝移动数据的开关,打开以后就可以上网了。05但如果你已经打开了移动网络,或是连上了网络,但还是不能浏览网页进行上网的话,这时就可以尝试重新开机,按照原来的步骤重新设置一次,但如果还是不行就应拿去苹果体验店,售后服务。06而且,苹果手机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连接不上无线网络的情况,或者是,有时候连接上了,但还是不能上网。这时,你可以参照下面步骤进行设置,在设置列表中找到“通用”一栏,点击进入,如图所示。07接着在通用列表的底部找到“还原”一栏,点击进入后再点击“还原网络设置”选项。08如果设置了访问限制密码的话,需要输入密码。09最后再点击底部的“还原网络设置”就可以了。还原以后再尝试重新连接网络,看看是否有效。手机无法上网怎么办?1、首先确认手机卡有没有欠费.如果欠费过,但是刚刚又交了话费.那就重启一下手机试试.2、如果重启手机没效果.那么看下手机数据连接功能是不是关闭了.手机下拉通知栏就可以看到.如果处于关闭状态,点击一下就可以打开了.3、如果数据连接功能处于打开状态还是上不了网.那就重置手机.在设置里有个恢复出厂设置.恢复完成之后再试试能不能上网.中国移动CMWAP上网设置: 一、开始—设置—连接—点“高级”—点“选择网络”—“在程序自动连接到Internet时”下面点“新建...”—“请为这些设置输入名称”输入:cmwap。 二、点“调制解调器”—点“新建...”—“请为连接输入名称”输入:cmwap—在“选择调制解调器”下拉菜单中选:电话线路(GPRS)—点“下一步”—输入“访问点名称”:cmwap—点“下一步” —用户名、密码、域都空着—点完成。 三、点“代理服务器设置”—先点“此网络连接到Internet”—再点“此网络使用代理服务器连接到Internet”,在“代理服务器”下输入:10.0.0.172—点“高级...”—把“类型http、wap、安全wap、socks服务器”都设为:10.0.0.172;端口默认的,不用改;用户名、密码、域都空着。其中SOCKS的类型,选成SOCKS5—点击ok。 四、现在回到了“网络管理对话框”,上面的选择框中已经出现了刚刚建立的cmwap选项。把下面的选择框也选成cmwap选。中国联通GPRS上网设置基本上和中国移动上网设置是一样的,要注意的就是接入点不同:移动为cmwap,联通为uniwap。中国移动CMNET上网设置: 一、开始—设置—连接—点“高级”—点“选择网络”—“在程序自动连接到Internet时”下面点“新建...”—“请为这些设置输入名称”输入:cmnet。 二、点“调制解调器”—点“新建...”—“请为连接输入名称”输入:cmnet—在“选择调制解调器”下拉菜单中选:电话线路(GPRS)—点“下一步”—输入“访问点名称”:cmnet—点“下一步” —用户名、密码、域都空着—点完成。苹果这都是比较常见的故障了。就是忽然间屏幕失灵,点击不了屏幕这种一般是这样造成的一、摔过,或者不久前摔过,屏幕触摸屏已经松了,用一段时间,直接接线脱落。二、进水过,干了又能用了,当没事一样。其实要清理主板的,不然线路生锈,用一段时间就出问题三、高仿充电器,充电线。很多人买的时候就给掉包了,拿回来就是高仿货,用一段时间,伤了电源。直接废机子,特别是港版手机。四,边玩手机边充电,也会伤害手机。有时候电流过大,把内屏烧了。这种有什么办法修复呢,检查一下,如果是线路松了,换个排线。如果是内屏坏了,直接换屏幕总成。如果换了屏幕还不行,那就是主板的触屏ic问题了,所谓触屏ic就是控制触摸屏的一个芯片,能换,但是对工艺要求非常高,这是芯片级别的维修,一般的小店都不会的。只能联系售后中心进行维修。苹果手机冲不上电可能是以下原因:1、充电线损坏,使用其他的充电线充电,如果能充进电,那么就说明原本的充电线已经损坏,换一个就可以了。2、手机的系统故障,同时按住电源键和Home键,按到手机界面出现苹果的Logo,然后强制重启iPone就可以了。3、充电口或是充电线有异物,使用棉签或是其他的东西,擦拭充电口和充电线。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能解决,那么有可能是手机出现了问题,可以选择送到售后维修去进行维修,也可以选择送到专门维修手机的店进行维修。
susanwangyue
重大会计差错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这个判断的标准实际上是从各类交易或事项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的。这种划分标准较为模糊,不利予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也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会计差错原因
会计差错主要区别于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差错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原因。
1、由于会计确认不当形成的会计差错。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曲标准识别和确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可以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系统和其数据应否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它解决的是会计的定性问题,为会计计量确定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根据会计确认标准对会计确认产生的影响,会计确认标准可以为基本确认和补充确认两大类:
与基本确认标准不符的会计差错有:与权责发生制确认时间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不确认实现的收入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时调整等人为舞弊、欺诈行为。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不符的会计差错,账户分类不当,资产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划分的差错等。
与补充确认标准不符的会计差错有:与真实性不符的会计差错如企业对某项建造合同本应按建造合同规定的方法确认营业收入,但该企业按确认商品销售收人的方法确认收入。
与合法性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专门借款,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也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价值,予以资本化。
2、由于会计计量环节形成的会计差错。主要包括:与实物数量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对发出材料的计量不准确,导致期末存货出现盘盈或盘亏现象,从而使会计报表发生错报。与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还是以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价等。
3、由于会计记录造成的会计差错。主要包括:操作性错误,即财务人员操作不当出现的错误,如按错计算器键、算盘误计、眼误或笔误等。技术性错误,即财务人员由于对财务工作的不熟练而造成的会计差错,如:凭证填写不准确,小数点错记,红笔运用不当等。
习惯性错误,如将数字“6”上面出头部分写得太短而被错认为“0”等。条件性错误,即由于客观条件不好,如复写纸质量低劣而造成的复写下联字迹不清,或纸质较差发生的字迹变形而造成的错认。
4、其他原因造成的会计差错。对于经济业务中不确定因素的会计估计差错;由于管理薄弱、基础工作差,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范围不明,而使财务人员犯的错误;由于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会计差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重大会计差错、百度百科-会计差错
小熊de爱
会计准则应用错位思考的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前者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着统驭作用,而后者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很多问题从相对应的具体准则中得不到答案或得不到正确的答案,需要借鉴其他具体准则的原则和精神来处理,即需要“错位思考”。
一、关于建造合同
【案例一】A公司是一家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签订了一项总金额为100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最初预计总成本为90万元。第一年实际发生成本63万元。年末,预计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42万元,已结算的合同价款为59万元。该公司的会计政策是按累计实际发生的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
第一年合同完工进度=63÷(63+42)×100%=60%
第一年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60%=100×60%=60(万元)
第一年确认的合同费用=预计总成本×60%=(63+42)×60%=63(万元)
第一年确认的合同毛利=收入-费用=60-63=-3(万元)
第一年预计的合同损失=[(63+42)-100]×(1-60%)=2(万元)
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63万元
贷:原材料等 63万元
借:银行存款 59万元
贷:工程结算 59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65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万元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3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万元
贷:存货跌价准备 2万元
问题的提出:“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借方发生额63万元、“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贷方发生额3万元、“工程结算”科目贷方发生额59万元和“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发生额2万元应如何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以下简称《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工程施工——合同毛利”和“工程结算”三者借贷相抵后,若科目余额在借方,则在“存货”项目下列示;若科目余额在贷方,则在“预收账款”项目下列示。
正位思考: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的相关规定,前三项的科目余额是借方1万元,应在“存货”项目下列示,和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抵销后,变成贷方1万元,在“存货”项目下以红字列示,或者在“预收账款”项目下列示。
错位思考:在“存货”项目下以红字列示和在“预收账款”项目下列示这两种方案都欠妥。贷方的1万元应该在“预计负债”项目下列示,理由如下:
究其根源,贷方的1万元是由于把未来的合同损失拿到当期确认而造成的,实质上这是一个亏损合同,因此应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亏损合同存在标的资产的,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如果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应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因此,笔者认为,预计的合同损失2万元中,应该将1万元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另外1万元确认为预计负债,最终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预计负债1万元。
二、关于少数股权收购
【案例二】B公司持有C公司80%的股权,性质上属于法人股,C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2008年由于股市持续低迷,为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股价和维护资本市场,国家有关部门号召大股东收购股票,于是B公司从小股东手里又收购2%的股权,这部分股权不属于法人股,可以自由流通,公司持有这部分股权的意图不甚明确,根据资本市场的反应,有可能抛售,也有可能继续增持。
问题的提出:购人的2%股权如何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把金融资产分为四类,即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正位思考:2%的股权不能对企业构成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且存在活跃市场,所以适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根据金融工具的分类原则,股权投资不可能划到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及应收款项。显然股权投资持有的意图不是为了短期获利,也就不可能划到交易性金融资产,所以应该将其划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错位思考:单独来看,2%的股权不能构成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是整体来看,2%的股权和80%的股权作为一个整体,则能构成控制,应该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2%的股权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中核算,至少存在两个问题: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会导致2%的股权部分应享有的净资产在“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下列示,而实际上这是由大股东享有的;将对同一家子公司的投资分成两部分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核算,操作复杂。
三、关于特殊的企业并购
【案例三】D公司和E公司同属一个集团公司,2009年集团公司对业务进行重组整合,把E公司划为D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由于多年经营不善,E公司资不抵债,合并日所有者权益为-30万元,分别为股本100万元、资本公积20万元、未分配利润-150万元。
问题的提出:合并日D公司的账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正位思考: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规定,在合并日,D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30万元,所以在D公司的账面上确认长期股权投资一30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资本公积3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30万元
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抵销分录为:
借:股本 100万元
资本公积 2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 30万元
贷:未分配利润 150万元
错位思考:这样的交易绝对不会出现在两个独立非关联方之间,对于D公司来说,实际上已经不是一项投资,而是承担了一项负债,应比照《或有事项准则》进行处理,将30万元确认为预计负债。
四、外币折算
【案例四】F公司是一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其海外子公司G公司是一家在美国注册的公司,以美元为记账本位币。2007年4月1日,为补充G公司经营所需资金,F公司以长期应收款形式借给乙公司500万美元,没有就这笔借款约定利率、还款期限以及具体的用途。2008年3月1日,G公司经营状况有所好转,还了这笔借款。假设2007年4月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0元人民币,2007年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7.8元人民币,2008年3月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7.4元人民币。
F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2007年4月1日,F公司向G公司借出500万美元时,借:长期应收款4000万元(500×8.0);贷:银行存款400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借款因汇率变动产生汇兑差额100万元[500×(8.0-7.8)],借:汇兑差额100万元;贷:长期应收款100万元。
2008年3月1日F公司收到借款时,借:银行存款3700万元(500×7.4),汇兑差额200万元;贷:长期应收款3900万元。
G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2007年4月1日借入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500万美元
贷:长期应付款 500万美元
2008年3月1日归还借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500万美元
贷:银行存款 500万美元
问题的提出:汇兑差额在合并财务报表上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规定: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反映,该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转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正位思考:根据《外币折算准则》的规定,2007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将汇兑差额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抵销分录为:借:外币报表折算差额100万元;贷:汇兑差额100万元。
2008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将汇兑差额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抵销分录为:
借: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200万元
贷:汇兑差额 200万元
这样的会计处理好像遵守了会计准则的规定,但是仔细想来又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错位思考: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外币折算准则》的上述规定进行补充: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反映,该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但是在归还时应将这部分汇兑差额自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当期损益,因为汇兑损益在投资归还时得以实现。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就该事项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但类似的规定有两项:
一是境外经营的处置。《外币折算准则》规定,企业应在处置境外经营的当期,将已列人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中与该境外经营相关部分,自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二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计入资本公积中的金额,在处置时亦应进行结转,将与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人当期损益。
所以,在2008年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做的抵销分录为:
借:汇兑差额 100万元
贷: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100万元
以上几个案例对会计准则应用中怎样进行“错位思考”的过程进行了介绍。会计既不是墨守成规,也不是照搬条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难解的问题时,不妨跳出某一个具体准则某一条款的局限,试试用其他的相关具体准则或其他的条款来思考,也许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