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43

小丫夏夏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学权责收付例题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米帅峰峰

已采纳

收付实现制:收入=50000+6000+15000 费用=12000 权责发生制:收入=50000+100000 费用=12000/6+3000+22000+1300

会计学权责收付例题

275 评论(11)

豪廷布艺

权责发生制4月份收入100000 费用20000/2+51000/3+9000/35月份收入700000 费用20000/2+51000/3+12000/3+9000/36 月份收入130000 费用51000/3+8000+12000/3+9000/3+5000收付实现制4月份收入200000 费用510005月份收入300000+130000 费用20000+120006月份收入300000 费用8000+9000+5000

160 评论(12)

felixcyrus

按权责发生制10月份的收入是40000+10000+4000+8000=62000,费用是6000+1000+200+2000+5000+3000=17200按收入收入实现制10月份的收入是40000+8000+4000+8000=60000,费用是6000+200+2000+5000+2000=15200个人认为是这样

194 评论(12)

柚柚滴溜溜

收付实现制就不应该再加上20000,因为收付实现制是以是否收到款项确认的,通俗的说就是以有没有收到钱来确认的,销售甲产品收到的只是一张银行承兑汇票,并没有收到钱,只有等到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以后,款项到了这个企业里,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才能确认收入。

收付实现制亦称“收付实现基础”或“现收现付制”,是“权责发生制”的对称。在会计处理时,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付出作为确认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在本期内实际收到或付出的一切款项,无论其是否在本期发生的,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凡在本期发生应从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的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支付,均应作为本期费用进行确认;凡在本期发生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收到或未收到的货币资金,均应确认为本期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收付实现制

298 评论(12)

阿菈VinU菟

1.采用权责发生制=3500+2000=5500采用收付实现制=5000+3500+8000=165002.采用权责发生制=2000+2000=4000采用收付实现制=4000+50+6000=10050

304 评论(13)

MayQueen小乖

1。按责发生制4.5.6月收入分别是100,000元; 900,000元;130,000元4.5.6月费用分别是30,000元, 34,000元; 37,000元2。按收付制4.5.6月收入分别是200,000元; 530,000元; 350,000元4.5.6月费用分别是51,000元; 32,000; 22,000元

188 评论(12)

愛戀寶寶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企业会计人员来说,重点是: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税务应用收付实现制,两者产生差异,对所得税影响很大,需要注意。概念不同: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而言的。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弊端不同: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科学、合理、盈亏的计算比较准确,但缺点比较复杂;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处理手续简便,缺点是不科学,对盈亏计算不准确。使用范围不同: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都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我国的行政单位仍然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收付实现制必然将会被权责发生制所取代。通俗一点理解的话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钱为依据。当月收到钱就算当月收入,当月付出钱就算当月支出,不会考虑收入和支出是不是应当属于当月。权责发生制则以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为依据。属于当月的当然算当月,不属于当月的收入或支出,即使当月收到了或支出了也不应该在当月体现。

83 评论(11)

大飞猪猪

权责发生制 vs. 收付实现制

13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