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9

一帆杰作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量本利分析法初级会计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搁小浅671

已采纳

中级。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它被用来研究产品价格、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销售产品的品种结构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本量利分析公式多次在中级会计《财务管理》考题考点中出现,因此为中级。

量本利分析法初级会计

150 评论(8)

JojoYang1231

本量利分析法计算公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P-V) ×Q-F。

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其基本公式是变动成本法下计算利润的公式,该公式反映了价格、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即: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即:P=px-bx-a=(p-b)x-a式中:P——税前利润p——销售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a——固定成本x——销售量该公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出发点。

本量利”又称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发达西方国家的企业为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系统。

本-成本,量-业务量,利-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本量利分析。

计算公式: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02 评论(15)

dp73754458

它是根据业务量(指产量、销售量、销售额等)、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1. 所谓本息金额分析、利润分析、生产成本分析又称盈亏平衡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是基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利润和产品数量的分析,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可以引导企业选择成本最低的大多数产品生产,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成本利润分析也称为损益分析。成本利润分析可以计算组织的盈亏平衡点,也称为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临界点、盈亏平衡分岔点、收入转折点等,其分析原理是:当产量增加时,销售收入成正比增加,但固定成本不增加,但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2. 本量利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缩写。它用于研究产品价格、业务量(销售量、服务量或产量)、单位可变成本、固定总成本、所售产品的品种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产品结构、产品定价、促销策略和生产设备的使用进行决策。最常见的成本量利润分析形式是损益关键分析或损益平衡分析。许多人把这两者等同起来。准确地说,盈亏关键分析只是整个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的一部分。显然,关键的损益分析不仅着眼于找到损益临界点或盈亏平衡点,而且期望获得尽可能好的经营结果。3.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成本、销售量、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例如,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销售收入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线性的,因为销售价格可能会变化。为了建立本量利分析理论,必须对上述复杂关系作出一些基本假设,从而严格限制本量利分析的范围。对于不满足这些基本假设的情况,我们可以进行本量利扩分析。拓展资料: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其基本公式是变动成本法下计算利润的公式,该公式反映了价格、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操作环境:华为nova7Pro 2.0.0.168

88 评论(12)

joannatang2008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即: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即:P=px-bx-a=(p-b)x-a。式中:P——税前利润;p——销售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a——固定成本;x——销售量。该公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出发点,以后的所有本量利分析可以说都是在该公式基础上进行的。

本量利分析法: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是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297 评论(13)

相关问答